領導幹部反對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發言稿
2023-12-11 15:03:32
在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中,有一種現象人們司空見慣:「是自己人,什麼都好說;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規矩來。」小編收集了領導幹部反對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發言稿,歡迎閱讀。
領導幹部反對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發言稿一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日前刊文指出,一些腐敗分子為了保住並攫取更大經濟利益,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訴求,從而搞團團夥夥、搞小圈子,這對黨造成的損害更大,嚴重危害黨和國家政治安全。
一些官員熱衷於搞團團夥夥、搞小圈子,其實是「山頭主義」和「圈子文化」作祟。「山頭主義」和「圈子文化」的興起,使禮尚往來乃至儀禮文化,被異化為世俗化、功利化的捷徑通道。特別是,圈子化、裙帶化現象加劇,排他性日趨嚴重,「官場生態」不佳,從而導致少數黨員幹部心態失衡、信仰迷失,要麼選擇「撈金」,要麼選擇「爭權」。可見,治理「圈子文化」,是營造風清氣正「官場文化」的迫切要求。
治理「圈子文化」,應對「一把手」限權。誠如專家所言,在當前體制下,對於幹部任命,「一把手」權力過大,如果跟對了人,就會獲得提拔重用,所以許多人會把進入某些「圈子」視為成功捷徑。因此,要對黨政「一把手」的權力進行科學界定,明確權力範圍,用權必須講程序,權責要一致,有多大的權,就要擔多大的責,權責不能失衡。比如,一些地方規定「一把手不直管人財物」等重大事項,就是分解、限制和規範「一把手」權力的一項制度。
治理「圈子文化」,應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要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褒獎那些埋頭苦幹、狠抓落實的幹部,教育和調整那些只尚空談、不幹實事的幹部,問責那些弄虛作假、跑官要官的幹部,努力營造崇尚實幹、恪盡職守、樂於奉獻的良好氛圍,引導和激勵各級領導幹部把精力集中到幹實事上,把本領施展到抓落實上,把智慧用到謀發展上,自覺遠離、抵制「山頭主義」和「圈子文化」。
治理「圈子文化」,應成為反腐題中之義。不可否認,「山頭主義」和「圈子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官場腐敗,必須予以重點打擊。反腐不僅僅是抓幾個貪官,更是對深層「官場文化」甚至是社會觀念的觸動和改變。因此,每個黨員幹部都應該時常反躬自省,問一問自己身上有沒有「圈子」的觀念,如果有,就應堅決改正,否則,難免深受其害。
領導幹部反對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發言稿二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在刊發了題為《學習貫徹執行廉潔自律準則和黨紀處分條例之五——聚焦突出問題體現管黨治黨新實踐》的文章中指出:一些腐敗分子為了保住並攫取更大經濟利益,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訴求,從而搞團團夥夥、搞小圈子,這對黨造成的損害更大,嚴重危害黨和國家政治安全。
從近年落馬的貪官身上,人們經常發現「小圈子」的影子。個別領導幹部為了照顧親屬、朋友、部下、同學、同鄉,搞任人唯親、搞權錢交易、錢色交易,危害了黨的肌體健康,影響了黨的先進和純潔,損害了人民的利益。而對敗壞黨風政風的「小圈子」,我們黨堅決反對,也從未姑息。經驗告誡我們,拉幫結派,搞「小圈子」,可能風光一時,最終卻害人害己。延安整風時期,反對「山頭主義」,促進了全黨的團結和統一。「文革」期間,毛澤東就嚴厲批評幫派之風。今天,各位黨員幹部依舊需要防範「小圈子病」。
自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地將反腐敗工作推向深入,在「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高壓之下,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但一些腐敗分子卻頂風作案,為了保住並攫取更大經濟利益,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訴求,從而搞團團夥夥、搞小圈子,這對黨造成的損害更大,嚴重危害黨和國家政治安全。由此可看,破除「圈子文化」勢在必行。
筆者認為,要破除「圈子文化」,各位黨員幹部仍需加強對「小圈子病」的防治,仍需時刻保持思想的先進性,保持文明高尚生活情趣和正派良好的同志關係;需要在選人用人時,嚴格按黨的原則辦事;需要完善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各位黨員幹部要對庸俗、腐化的「小圈子」堅決地說「不」。要知道一個人的蛻化變質,往往是從思想變化開始的。思想不純潔,精神支柱就會坍塌,人生方向就會迷失,廉潔勤政就要出問題。各位黨員幹部在各種誘惑面前要經得起考驗,要保持崇高追求,要保持公僕本色,走群眾路線,知道手中的職位是怎麼來的、是誰賦予的,常懷感恩之心,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努力做好工作。
領導幹部反對圈子文化和好人主義發言稿三
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感覺不感覺,在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中,有一種現象人們司空見慣:「是自己人,什麼都好說;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規矩來。」心理學家管它叫「自己人效應」。
「自己人」,顧名思義,就是指把對方歸於與自己是同一類型的人。也可以理解為,同在一個隊伍、一個陣營中的利益關係一致的人(相對另一個陣營來說)。「自己人效應」,則是指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所辦得事更信賴、更容易接受,甚至對過分要求也不好意思拒絕。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倘若成了某高官要員的「自己人」,身價不言自明。正如網上一句流言:「一個人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站在那裡的時候,在他身後站著的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內地知名反腐記者羅昌平在其所著《打鐵記》中以「大內總管」稱呼令計劃,並直指令計劃是「西山會」名副其實的「黨鞭」。在由進入或候補進入中委的晉籍高官組成的「西山會」中,加入了「西山會」,便等於拿到了一張通往錦繡前程的「門票」,就連為「西山飯局」埋單,都成了一種令人羨慕的榮耀和無形資產。 於是乎,「結團、入幫、進圈子」、「出大力的不如抱大腿的」,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中便成了一種「流行病」。而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手中所掌管的權力、所把持的領域,則成了私人領地和為「自己人」辦事的工具。報載,南京市原市委書記楊衛澤主政無錫期間,為了巴結原籍該市的周永康做靠山,利用種種手段套近乎,最終贏得了一個「哎,這個小子不錯的」說法,從此他便變成了周永康的「自己人」,而後的政治生涯,楊衛澤屢次涉險「過關」,均被認為與此背景有關。分析媒體已公開的「石油幫」、「秘書幫」、「山西幫」,包括坊間流傳的「東北虎」、「西北狼」等,之所以得以滋生並毒蘑式繁衍,無不是以蠶食黨的健康肌體為表徵,以侵吞公共資源為抓手,以拓展財富版圖為目的而結成的。這其中有一個潛規則:「是自己人」,就「有話好說,有事好商量」,什麼原則呀、規矩呀,統統靠邊。只知有門戶、不知有組織,只知有私利、不知有公義,只看「是不是自己人」、不看「是不是人才」。當然,接下來還有:是「自己人」,送禮大可以放心收下,保準兒出不了事,更沒有告你之虞;是「自己人」,就不用裝模作樣了,想幹嘛幹嘛(包括違紀),愛幹嘛幹嘛(包括違法)…… 於是乎,在一些披著共產黨員外衣的高官那兒,便創造了古今奇觀:徐才厚鏡頭前大言不慚「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廉潔」,而在有金(重金)便是「自己人」的人眼裡,他是「心太黑」、「臉太厚」;王敏人前道貌岸然,張口「廉潔」、閉口「形象」,在「自己人」那兒,卻什麼錢都敢要,什麼事兒都敢做;季建業一直以「清官」自居,拒賄退禮的事兒不少,但在「自己人」那兒,卻「失去了底線、失去了界線、失去了防線」,媒體公布,他收受的1132多萬元贓款,90%來自於與他相識十幾二十年關係很深厚的三個「老友」。
然而,「自己人」靠得住嗎?高官們前赴後繼的體驗證明,「自己人」既是「玫瑰」,也是「罌粟」。你高官正做、大權在握時,你是親娘老子他是嫡親孫子,你想上天他也會想法給你弄梯子;一旦你運交華蓋、跌落馬下,就成了他的八輩兒冤家,想喝口涼水他都不會給你,更甭指望會為你的腐敗行為埋單。君不見,谷俊山(徐才厚案)、丁書苗(劉志軍案)、趙某(王敏案)乎?想一想明洪武年間,郭桓一案,六部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被處死,供詞牽連到各地布政司的官吏,竟殺了數萬人;清乾隆年間,王望一案,同案犯70人,處死22人,箇中根苗就在於此。再想一想現代,山西「一查就一幫,一動就塌方」,去年發生7名省級領導幹部一桿子落馬,今年省管幹部一度空缺近300名;河南一個小小的盧氏縣,一下子雙規了80名幹部,其中全縣19個鄉鎮黨委書記無一倖免。「自己人」同樣是一個重要突破口。
儘管,此乃「狗咬狗一嘴毛」,人們樂觀其成。但也昭示出了一個實理兒以利而交的「自己人」靠不住;「自己人」咬「自己人」倍兒準,必然引發出「挖出一個,牽出一串」、「一個人倒下去,一群人睡不著」的「自己人效應」。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自作孽」的人禍,實應當引起各級領導幹部的高度重視和反思。它警示我們,依附心理帶來的是包袱,捷徑思維通向的是邪路,攀龍附鳳、拉拉扯扯的後果,最終逃不脫拔出蘿蔔帶出泥、樹倒猢猻散的命運。因為,共產黨內不容許「自己人效應」。黨員只有一個上級,那就是組織,幹部只有一個靠山,那就是人民。團團夥夥、結黨營私、拉幫結派,誰搞了誰就違反了黨的規矩,誰就必將受到嚴懲。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之輩的結局,就是生動的教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是否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重要檢驗。要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神,理解改革要實,謀劃改革要實,落實改革也要實,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因此,一個黨員領導幹部要想有效規避「自己人效應」,最根本的就是,嚴守紀律、常講規矩,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為官,這才是為人從政的康莊大道。不知別人信否,反正我信。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