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資本進入電信 工信部公示試點方案
2024-07-15 12:25:45
泡泡網手機頻道1月10日 民資進入基礎電信業務的試點舉措也許會引發一場鯰魚效應。工信部近日公布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徵求意見稿)顯示,封閉多年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即將啟動,試點期初定兩年。這意味著以網際網路公司為代表的民間資本很可能以虛擬網絡運營商的身份進入電信行業,傳統電信運營商對基礎電信業務的壟斷局面將被打破。
艾媒諮詢CEO張毅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該方案會影響到微信等語音簡訊的身份確認,帶來相應資費的調整,此外對於民資和傳統運營商的業務範圍做了相關規定,即專業人做專業事,免得勞民傷財做不成功的事情。
運營商地位短期難撼
簡單來說,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就是對從擁有基礎設施的電信運營商購買電信服務或租用電信設施,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的電信服務,再銷售給用戶,從中獲取利潤。虛擬運營商可租賃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的移動通信網絡,發行自己品牌的手機通話卡。
此前分析認為,包括電子商務公司在內的網際網路公司,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企業,迪信通等終端銷售連鎖企業,是比較有可能申請虛擬運營牌照的企業。
「這種開放形式將會打破所有基礎電信業務的壟斷局面,但運營商的格局在短期內很難會打破。」張毅對記者表示,民間資本會逐步參與運營商與客戶之間的末端部分,特別是增值業務方面,例如買卡、充值、代扣款等。
張毅稱,此次草案說得比較籠統,開了一個口子,有不少迴旋的餘地。
上述試點方案規定基礎電信商應保障在試點期間至少與2家以上轉售企業合作,但其中也明確轉售業務商比照增值電信業務管理,且不能自建網絡、無號碼資源,地位將類似於SP企業,這說明要依賴三大運營商才能生存。
馬化騰向運營商示好
「在全球我們看到像韓國、日本包括中國香港的一些運營商已經開始邁出和網際網路服務商做更多的合作,這都是很好的例子,希望在未來一年騰訊和運營商之間會有更多的創新。」在此前的廣東網際網路大會上,騰訊CEO馬化騰表示希望在未來和運營商尤其是廣東的運營商有更多的合作。
談到和運營商的關係,馬化騰稱之前其實有過很多溝通,「過去我們和運營商做了大量溝通和合作,進行網絡優化,降低信用包的損耗,已經取得很大的成果。尤其是新一代作業系統上來後,已經不需要應用層做信用,保持在線數據包的壓力,會大大減少這個環節。」
相比之下,運營商的態度則更為保守。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在前不久曾公開表示,傳統運營商業務正在受到猛烈衝擊,尤其是OTT企業對傳統運營商的擠壓非常明顯,這些業務使得運營商原來的簡訊、話音 甚至包括國際電話業務都受到了很大挑戰。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言微信確實給運營商業務帶來嚴峻挑戰。
馬化騰則形容與運營商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上下產業鏈承載的關係」。他表示,就像「高速公路和上面的車」一樣,或者「商業地產和商店」一樣,如果商店經營越好,人流越多商業地產的價值、租金、物業也會升值。兩者的關係不應該是對立或者是並列的。
張毅對記者表示,雙方合作是個雙贏的過程,比如微信的客戶多了,流量也會上去。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稱淘寶、國美、蘇寧、天音、迪信通等企業也會有更大的機會。「淘寶有大量的地面推廣人員,其客戶(小賣家)有類似的移動通信服務需求,淘寶可通過阿里雲整合通信、網際網路服務。而國美、蘇寧優勢在營業網點,易建服務網絡。」電信業分析人士付亮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via cnBeta;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