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步,讓生活更圓滿(議論文)
2024-06-07 14:16:07 1
現代社會中,「進」似乎已成了人們生命的常態。更大的利益,更多的勝利,更高的地位,才能支持起一個人對自身價值的認定。「退」的智慧幾乎被棄置一旁。然而有時候,一點讓步可以讓生活更美好更圓滿。
一點讓步,讓出共贏的皆大歡喜。捍衛自己的利益,固然是人的天性,然而如果一味只顧一己私利,甚至不惜損毀對方的利益,人就難免淪為「叢林法則」下的木偶,盲目拼得兩敗俱傷,又怎能實現利益最大化?讓出三尺地盤,便成就了「六尺巷」的千古美談;讓出幾分利潤,便有了「管鮑分金」的佳話。讓出一些私利,便可以彼此保全,彼此不傷不毀,在嘗得共贏的甜美時,也獲得了對方的一份尊重,獲得內心由「營私」向「為公」轉變後的一份喜悅。
一點讓步,讓出理解的相知相惜。智者說:每個人都是自己那片小土地上的國王。所謂國王,當然帶著一些專制的色彩,對於那些與自己不合的觀點,總有些聽不順耳,無論是誰,總是希望別人贊同自己,但爭辯時的寸步不讓,卻很容易就成為決裂的導火索。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一向以說話圓潤、藏睿智於溫潤中為主持特色。與風格辛辣的搭檔相比,他懂得「打圓場」的藝術。觀點交鋒時,既傳達出自己的理念,也不損了對方的面子。在談及說話之道時,他稱那些爭論中的佔上風為「無謂的勝利」,不如將其送給對手,換得自己的大度。思想碰撞中,做出一點讓步,各自為自己的真主而不妄圖成為別人的神,為不同的思想讓出一個共存的空間來,彼此間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一點讓步,讓出心境的安平和順。生活給我們設置了那麼多的關隘,有時候硬梗著脖子,也許會被磕得頭破血流;稍低一低頭,讓出一些傲氣,便能安然渡過難關。「文革」時一位老音樂家被下放到農村鍘草。多年後動亂結束,人們都以為他已被折磨得毫無生氣了,他卻又神採奕奕地投入到音樂創作中去。問及他保持良好心態的原因時,他說:「我鍘草的時候都是按4/4拍鍘的。」如果當初他不懂得對不公的命運做出讓步,或許已經以結束生命來驗證自己的清白,或許已經在怨天尤人時被沉重的勞動壓垮。面對逆境時做出一些讓步,用一顆平和的心來承擔山重水複的艱辛,或許便能等來柳暗花明的未來。
生活中,有時「退」比「進」更加困難,然而我們如果懂得讓步,生活也許會回報給我們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