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秋季開學第一課徵文:接過老兵的旗幟
2024-06-15 10:22:07
有人說「紅軍隊伍是地球上一根長長的紅飄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接過老兵的旗幟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接過老兵的旗幟作文1】
「長徵萬裡路遙迢,風蕭蕭,雨飄飄。浩氣比天,千軍勢如潮。為雪國恥灑熱血,真理在,恨難消。夢斷推窗聽鼓角,冷月皎,流螢高。身居京華,常盼歸鴻早。抽出心絲填舊句,寫往事,萬年驕。」李志民在《江城子——憶長徵》這首詞中,生動地描寫出當年紅軍長徵途中歷經的艱苦。
有人說「紅軍隊伍是地球上一根長長的紅飄帶。」是啊!紅軍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足跡。湘江,一條碧綠的河流,如今卻被鮮血染紅,這血是我們紅軍所流,它時時提醒著人們保衛自己祖國,為祖國利益所戰!
在長徵途中,紅軍需翻過一座座雪山,穿過一片片草地,紅軍不能因為累而停下腳步,因為此時的每一分鐘都可能牽扯到國家的安危。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南昌起義影響下,全國暴發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百色起義等大小武裝起義100多次,建立了井岡山根據地、中央根據地、陝北根據地等十幾個革命根據地到1930年,全國紅軍發展到10萬人。蔣介石心有不甘,開始「圍剿」,但是紅軍在周恩來、朱德指揮下,執行毛澤東的戰略戰術原則,勝利粉碎敵人四次「圍剿」。
如今,我們提起紅軍長徵我們不會感到羞恥.
【接過老兵的旗幟作文2】
長徵,是春日的竹筍、草原的新綠、出水的芙蓉……
長徵,是日落的紅霞、遠徵的航標、離弦的利箭……
長徵,是轟然出山的瀑布、暴風雨中的閃電、大漠風沙中的戰旗……
長徵是金,長徵是銀,長徵是生命中無與倫比的寶貴財富。
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並取得偉大勝利,長徵的勝利,不僅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而且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長徵不僅在軍事鬥爭中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而且形成了舉世欽佩的長徵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百折不撓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象徵,長徵的勝利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一種精神——長徵精神!
我覺得長徵精神就是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積極進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沒有這種精神,就沒有長徵的勝利,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
我讀過一本叫《長徵故事》的書,裡面向我們敘述了一個又一個英勇的革命故事。我看完這本書時已是熱淚盈眶,因為我被那英勇無畏的長徵精神所振奮而感動,他們那種挺身而出,英勇抗敵,為國捐軀,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令我敬佩,更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誦。歷代主席毛澤東與劉少奇也在內參加戰鬥,毫無領袖作風。在紅軍奮戰時,連嬌小懦弱的女人都勇敢地參加紅軍,奮力地抵抗敵人,抗戰時,紅軍們有時一天的口糧就十粒穀米,戰士們就靠這十粒包穀米,挺過了一天。充滿革命客觀主義精神的女戰士,在這麼艱難的條件下,還唱歌謠激勵戰士:
金包穀,銀包穀,
吃上一把好走路。
一粒包穀一口水,
十粒包穀挺到黑。
紅軍戰士們就這樣抵著飢餓行軍打仗。
彭德懷為了戰士們的生命,不惜殺掉自己的坐騎,另人敬佩的老班長為了給受傷的戰士補身子,自己甘願吞食魚骨,還有整整一個炊事班的戰士們,為了扛起那口為戰士燒水的大鐵鍋,犧牲了全班士兵,一位身為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被嚴寒凍死……
戰士們的日子是苦的,但雖艱苦,卻心中仍只有堅定的信念,爬雪山,過草地,那艱苦的日子是無法用文字去描繪的,當山上空氣稀薄時,我們的戰士不曾放棄,當墜入草地時,我們的戰士不曾忘記。
長徵的精神如涓涓小溪邊生長的無名的野花,零星的、散落的,但卻是芳香的,天然的,濃鬱的,悠長的,紅軍循著雪山與草地,以鋼鐵般地毅力實現了人類歷史上一偉大的壯舉——二萬五千裡長徵。
槍聲已遠,馬蹄依稀,歷史漸行漸遠,但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精神的那面旗幟卻巍然屹立於中華大地,飄揚在中國上空,駐紮在每個中國公民的心靈深處。長徵是什麼?長徵是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鬥爭精神;是前赴後繼、頑強拼搏的英雄主義;是捨己為人、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歷史已悄然遠去,而它留給人們最多的不是恥辱,不是落後,不是軟弱,而是回憶,使紀念,是困境中的崛起,使奮鬥中的執著,使革命精神的化身。歷史是過去最好的見證,也是未來前進的強大動力。二萬五千裡的長徵,二萬五千裡的鬥爭,那茫茫的大雪,險峻的雪山不得不向我們低頭;那泥濘的草地,恐怖的沼澤不得不在我們面前屈服。有藍天的呼吸,就不能讓奮飛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喊,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風波前卻步;有遠方的呼喚,就不能讓尋覓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紅軍正是因為堅持著自己的堅持,執著著自己的執著,才為歷史有書寫了輝煌的一頁。追尋革命的足跡,追尋長徵精神。「長徵」這個偉大甚於響亮的詞彙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長徵精神光芒萬丈的照亮了我們前方的路。激勵我們前進。
21世紀的今天,中國正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中華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光榮任務就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主人,應該發揚長徵精神,勇往直前,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積極進取,自力更生,勇於創新,創新學習方法,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不拘泥於課本知識,努力拓展知識面,克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艱難險阻,攀登上學習和科學的高峰,報效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作貢獻。讓我們永遠銘記歷史,繼往開來,在社會主義新長徵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我們要憶長徵,紀念長徵,更要弘揚長徵精神。長徵精神是一首歌,永唱不衰;長徵精神是一杯茶,餘香嫋嫋;長徵精神是一首詩,韻味十足。我們將牢記革命前輩的遺訓,繼續發揚長徵精神,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永遠巍然屹立於世界之巔!
【接過老兵的旗幟作文3】
值此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但是在這光榮的背後有許多人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比如:鄧小平,毛澤東,錢學森,周恩來,李四光等等人……
毛澤東這位偉大的貢獻者,他在1933年的4月份,從中央政府機關機關葉坪來到了江西省的瑞金市沙洲壩後,他看見村子裡的人個個挑著渾濁的水往自己的家中去,毛澤東隨便問了一個人,就問:「請問老人家您挑著這麼渾濁的水幹什麼啊?」老人回答說:「回家用來洗衣做飯啊!」「這麼渾濁的水能用來煮飯吃麼?」毛澤東說。老人又說:「沒辦法呀,我們這裡就是缺水。」毛澤東說:「就不打那麼一小口井麼?」老人無奈的搖了搖頭無奈的走了。
第二天,毛澤東帶著幾個村子裡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在一起挖井。鏟的鏟,挖的挖,大家累的氣喘籲籲,上氣不接下氣,但是大家沒有喊一聲累,繼續埋頭拼命的幹活。過了十來天,井終於挖成了。然後村子裡的人稱這口井叫做「紅井」,並且在井的旁邊立了一塊牌子,牌子上寫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還有錢學森也是一位貢獻人,當時外國人把錢學森給抓了起來,因為它會研製許多各種各樣的厲害武器,然而錢學森是不會背叛祖國的。外國人可以讓錢學森回國,但是他怕錢學森會幫助中國製作武器來攻打自己的國家,於是外國人和錢學森說:「我可以讓你回去,但是不能帶任何有關於武器的資料。」錢學森答應了。錢學森回到中國以後就開始幫中國製作武器,當然這是靠他的記憶來完成武器的。
李四光也一樣,那時許多人認為中國是沒有油的,但是李四光運用了力學觀點來研究地殼的運動。最後他否定中國是沒有油的,他在大慶,勝利,大港……等等地方都是發現有油的。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