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關於節約糧食的作文
2024-06-22 21:44:46 1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憫農,它的意思可能大家都知道,農民伯伯務農很辛苦,每日早出晚歸,所以大家要愛惜糧食,那大家都做到了嗎?
據調查,每年我們浪費在家裡的糧食足夠1500萬人吃一年,每年我們浪費在食堂裡的糧食足夠3000萬人吃一年,每年浪費餐館裡的糧食足夠2億人吃一年。如果我們停止浪費,一年就可以省下約1000億斤的糧食,這足夠養活3。5億人。
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但是大家知道嗎?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飢餓而在死亡的邊緣掙扎。以前我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玩就隨手扔掉,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以為這不算什麼。可是當我在電視上看到那些非洲難民因飢餓,瘦骨嶙峋·飢不擇食,最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還有我國的邊遠山區,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要是一個月能吃一次肉啊,那就是謝天謝地了!
這時我才覺得我們的生活是那麼的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車接送……想到這,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起,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壞習慣,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節約每一滴油·每一滴水·每一粒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的繁榮昌盛!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2)
有人認為,珍珠項鍊非常珍貴,可我卻不這麼認為,「人是鐵,飯是鋼」「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糧食。雖然糧食這兩字十分不起眼,但卻珍貴無比。
我國人口已達13億,可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卻僅佔世界的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七。僅僅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積,卻養活著比天安門廣場還要大的嘴。我國的人均佔有糧食比唐宋時期還少了200多公斤。這樣算來,現在沒有口糧的人,比古代多了多少呀!
但即使這樣,生活中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你在飯店裡仔細觀察,會發現到處都是浪費糧食的現象。有的人打完飯後,匆匆吃了幾口便把飯倒了,飯盤裡的飯菜仍是滿滿的;有的人就看了一眼,沒食慾便全盤皆倒,碰也不碰一下,就讓這些飯菜白白浪費掉。有一次,我們在飯店裡吃飯,看到隔壁有一桌大魚大肉,本以為他們會認認真真地把這些佳餚吃完,可他們談論說笑了一番後,便匆匆離去,桌上的飯菜沒動多少,他們更沒有打包帶走。看著服務員把這些飯菜倒掉,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我真摯地為農民們感到可憐,他們在酷熱的夏天,頂著火辣辣的太陽,不辭辛勞地在農田了耕種,為的就是能讓我們吃上飯。可卻有這麼多人不懂得珍惜這些勞動果實,隨意浪費,他們可曾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因為他們的浪費,而沒有糧食吃。我們每年浪費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仔細想想,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記得有一次,大姑姑從老家帶來了自家種的南瓜藤。媽媽把南瓜藤做得難吃至極,就把那一盤南瓜藤都倒掉了,還把沒有燒過的哪些也統統扔了,我覺得十分可惜,便和媽媽說:「不要扔吧,畢竟都已經摘下來了,拿去送人也好呀,是不?」媽媽想了想,說:「可是現在誰會要呢,這種東西放在城市裡,哪個人會要呀?扔了就扔了唄,以後就不會再拿來了嘛。」那時覺得有道理,現在想想,還是不扔掉的好,等下次大姑姑再來,讓她帶回去餵豬也不錯呀,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白白浪費掉。
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節約每一份糧食,哪怕是一粒米也好,不要讓這一粒米成為沒有糧食的人的遺憾。只要這份糧食能吃,你就不應該浪費它,不要讓它漂泊天涯,英雄無用武之地。你要記住,世界上有許多人需要它。
我們可以適量定餐,避免剩餐;吃飯的時候,吃多少盛多少;在飯店點菜不浪費,剩餘的帶回家;不攀比,以節約為榮。只要做到這些,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們身邊做起。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這些勞動果實,感受勞動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培養這種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美德。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3)
「鋤和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從此我便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糧食。因為我們從小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農民伯伯一年到頭在田裡幹活,流了許多汗水,才澆灌出我們離不開的糧食。他們多麼辛苦,我們怎麼能不珍惜糧食呢?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可是自從我在電視裡看到了很多難民因飢餓瘦骨嶙峋、飢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家長接送……正是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們養成了不節約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我都掉許多飯粒,吃不上的就不吃了,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還找許多藉口狡辯。我感到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我要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也許有人說:「這是小題大做,不就是點糧食嗎?」是的,雖然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會不愛惜其他的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4)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同學們,當你們吃著碗裡香噴噴的米飯時,你們是否想到了這誘人的糧食從哪兒來的呢?
有一次吃飯,我感到飯菜很不好吃,剛進嘴裡就吐了出來,弄得滿地滿桌子都是掉落的飯菜。爸爸見了我這樣,很是生氣,質問我說:「明明,你知道我們碗裡的飯菜從哪兒來的嗎?」「從田地裡種出來的唄。」我滿不在乎地說。「你不知道農民伯伯多麼辛苦才種出來的糧食嗎?」我搖搖頭。於是,爸爸決定周末帶著我去農村,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地的。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午後,爸爸帶我來到了農村的田地裡,我看到一位五十多歲的老爺爺在拿著鋤頭吃力地鋤著草,已經汗流浹背,上衣已經溼透了,喘不過氣來。我想:農民伯伯真是辛苦啊!能在這樣烈日炎炎的天氣下幹如此勞累的活兒,真不容易呀!老爺爺把雜草清理的是那麼乾淨,在看看他那雙長期勞作的手,早已成了黑黝黝的,結滿了厚厚的老繭,這時我才真切地感覺到我們的糧食飯菜真的來之不易啊!對自己以往浪費糧食的行為倍感愧疚。
我們全球有五十億人口,我國就有十多億人口。一人一碗飯世界全球都要吃五十億碗飯,但我們農村裡的田地正急劇地減少,一片片良田正變成高樓大廈,供我們食用的糧食也正逐年減少。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那麼一天就可以節約五十億粒糧食,可以去幫助那些因為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挨餓的人們免受飢餓之苦。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們為了糧食,冒著嚴寒酷暑,在田地裡辛勤勞作,從而我們才有糧食吃。每當我再望著香噴噴的米飯時,農民那辛苦的背影總能在我眼前浮現,心中不由然想起這首詩。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珍惜每一粒糧食吧!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愛糧節糧的模範。
「節約」從我做起(5)
我想,「節糧」這個詞對我們大家來說應該不會陌生吧。是呀,現在到處都有「節約糧食」的活動,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
雖然我們的祖國現在十分,繁榮昌盛,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偏僻、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裡,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吃野菜、白薯、山裡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幾乎沒有,要是兩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麼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在學校裡,有多少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到掉了,也許他家裡很有錢,也許他家裡有的是糧食,但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並且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為了顯擺自己多麼大方、多麼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吃不完的,就要被店裡的老闆那去買給那些收泔水的。實際上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呀,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呀。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籲,它是一種情結,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做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我們要節約糧食(6)
一天早上,小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早飯。她三下五除二將米粥扒完,又一口氣吃了三個熱氣騰騰的饅頭,將剩下的一個「飛」出窗外。她邊扔邊嚷著:「不吃拉,不吃啦,再吃肚子要爆了!」真是無巧不成書啊!我正好來約小芬一起去上學。當我路過窗口的時候,忽然一個東西「飛」了過來,正好砸在我的頭上。我一看,原來是個饅頭。「咦,為什麼這裡會有饅頭冒出來?」我拿起饅頭,開始沉思:「會不會是她……」
這時,聽到外面有動靜,連忙把頭探出去,發現原來是我,忙說:「對不起,小珺,我沒想到你會在這裡。」說著還很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後腦勺。小芬見到是我探出頭,猛然想到一個主意。他偷偷地把饅頭藏到背後,說:「不要緊,不要緊,我正準備來找你呢!」說完,衝著小芬笑了笑。小芬聽到我說要找她,拍了拍胸脯,問道:「什麼事?用的著我的地方儘管說。」我回道:「古詩《鋤禾》我忘了,你教我一下吧!」小芬輕輕地笑了笑,說:「我當啥事呢!」接著用大拇指指著自己的鼻子,「我會背!」接著,小芬就有聲有色地背了起來。他裝作古人的樣子,一邊背還一邊搖頭晃腦,暗自得意。「我的傻老妹啊,難道你還不知道我的用意嗎?現在你別神氣,等會兒你要比鬥敗的公雞還難看呢!」我暗自發笑,眼睛都眯起來了。小芬卻以為我在稱讚她呢,背得更加起勁了。當小芬背到最後一句「粒粒皆辛苦」時,還驕傲地暑期指頭朝前直了一下。等小芬背完後,我把放在背後的饅頭拿了出來,用手指著「贓物」說:「那麼這個饅頭你打算怎麼搞定它?」小芬的臉刷地紅了。難為情地低下了腦袋。呵,她背了這麼老半天,直到現在裁紙刀小剛叫他背古詩的真正的用意呢!
我認為我們應該節約糧食,不浪費資源。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7)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淨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穀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而且,在長徵途中,有許多革命先烈因饑寒交迫而死。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要不人我們怎麼對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