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臘八節為話題的作文: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2024-09-19 16:02:11 1

  篇一: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很多人都不知道每年的臘八節是幾月幾日。的確,因臘八節是陰曆臘月初八,所以臘八節每年的陽曆日期都不盡相同。2016年臘八節是1月17日,臘八節即將到來,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

  節日釋義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節日起源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戌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節日習俗

  祭祀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

  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 、司嗇神后稷 、農神田官之神 、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 、貓虎神、坊神堤防 、水庸神水溝 、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製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粥

  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慄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篇二: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祭祀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製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裡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裡流行。

  篇三:臘八節的由來與習俗

  臘八節簡介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慄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裡,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慄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裡,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

  臘八節由來與傳說

  臘八節的由來有兩個傳說。一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一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裡,3天沒給飯吃,他飢餓難忍.到處搜尋.終於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食用,覺得非常香甜。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的味道,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群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所以這粥也就叫"臘八粥"了。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遊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煮「五豆」的傳說

  一些地方在臘八的時候煮「五豆」。相傳,宋朝歐陽修不得時時,賣文謀生。遇一李姓員外女飄彩選婿。歐陽修中彩後,李員外嫌貧愛富,將女兒逐出門外。李小姐倒是一位義氣女子,誓與歐陽修終生為伴,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歐陽修便把賣文得來的錢交給妻子掌管。其妻節衣縮食,勤儉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飯,苦日子熬到皇王開科,妻子取出平日攢下的銀子給歐陽修作盤纏。歐陽修問銀從何來,其妻說是吃豆子稀飯省下的。後來,歐陽修金榜題名,一步身榮,做了大官,攜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臘月初五給他煮了一頓五種豆子的稀飯。歐陽修一嘗,連說:「難吃!難吃!」妻子接著就講述了過去經歷的苦難。歐陽修深感妻賢,他給家中定了個規矩,每年臘月初五吃豆子稀飯。流傳到民間,就形成了煮「五豆」的習俗。

  臘八粥各地食俗

  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山東

  在山東「孔府食制」中,規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慄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裡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裡當差們喝的。

  四川

  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嘗,雖入鄉隨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

  天津

  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

  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臘八節泡製臘八蒜

  美食原料

  大蒜頭3000克,醋1500克,白糖860克。

  美食做法用一乾淨盛具,最好用開水煮過消毒,作為泡臘八蒜的容器;

  2、選好大蒜,去皮洗淨,晾乾,先泡入醋內,再加入白糖,拌勻,置於10度-15度的條件下,泡製10天即成。

  美食關鍵

  此泡蒜在農村多於臘月初八那天泡製,因這個季節泡帛氣溫很適宜,故稱臘八蒜。醋、糖的配量還可以適當變換,但不可變動過大。

  美食特色

  成品蒜呈淡綠色,味道酸甜辣俱全,十分可口。

同类文章
國慶見聞的作文怎麼寫

國慶見聞的作文怎麼寫

  又一個國慶節到了,我們學校也放了假,我的爸爸媽媽也可以休息七天。這七天的假期小朋友們打算怎麼過呢?是去外地旅遊,還是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是整天陶醉在書林之中,還是在家幫父母幹活?我想,每位小朋友大概都要去逛逛街,買點東西吧。可是你們注意到了嗎,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裡,有那麼多的人還在各
有關中秋節的三年級作文

有關中秋節的三年級作文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全家早早吃過晚飯,來到小區的院子裡,一邊品嘗美味的月餅,一邊觀賞美麗的月亮。  我看見月亮慢慢的往上爬,像一個膽小的小姑娘,悄悄的探出頭來。她望望四周,過了一會兒,膽子也好像大了起來,嗖的一聲,就完全跳了上來。  夜靜悄悄的。漆黑的夜空上,月亮好似一個美麗的大圓盤,它把
媽媽的生日三年級作文八篇

媽媽的生日三年級作文八篇

  1媽媽的生日  不知不覺,媽媽的生日又快到了,我在心裡早早地想著怎樣給媽媽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到了生日那天,我拿了自己平時剩下來的零花錢到蛋糕房為媽媽買了一個漂亮的蛋糕。回到家以後,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支支精美的小蠟燭插到了蛋糕上,然後乖乖地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等媽媽回來。天慢慢變黑了,
中秋節作文460字

中秋節作文460字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我和媽媽還有妹妹一起在月亮下吃著月餅,突然,媽媽說:「想不想聽中秋節的來歷。」「想。」我和妹妹異口同聲的說。「好。」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
滿分作文:過中秋

滿分作文:過中秋

  我們要放3天假,準備過中秋節。媽媽說中秋節就是團圓的節日,中秋節是陰曆八月十五,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月餅也是圓的,所以大家都吃月餅。我不清楚什麼是陰曆,媽媽說就是中國人自己的日曆方法。月餅和月亮一樣圓。  我喜歡吃月餅可甜了,有豆沙的月餅,蛋黃的月餅,水果的月餅,蓮蓉的月餅。媽媽不讓我多
鄉村的除夕夜作文

鄉村的除夕夜作文

  今天是除夕,下午,我和爸爸媽媽照常來到外婆家。剛走上臺階,迎面就看到大門上貼上了兩副紅紅的春聯,好是喜慶。  走進門,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但說不出是什麼。走到廚房一看,原來鍋裡「咕嘟、咕嘟」燉著羊肉,好香啊!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吃年夜飯。外婆端出一大盆餃子餡兒,原來今天的年夜飯還有水
關於重陽節的英語作文1000詞

關於重陽節的英語作文1000詞

  DoubleNinthFestival  The9thdayofthe9thlunarmonthisthetraditionalChongyangFestival,orDoubleNinthFestival.ItusuallyfallsinOctoberintheGregoriancal
有關七夕的作文800字

有關七夕的作文800字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記憶的盒子裡猶存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兒時就反覆聽講,雖然至今仍無法理會他們相愛的痛苦,還是為之惋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愛情現代化了,現實化了,
中學生母親節作文450字

中學生母親節作文450字

  在我的家庭裡,爸爸媽媽很愛我,我也非常愛爸爸媽媽。生活中我們處處相互關心。  記得有一次,我們家吃魚,我最喜歡吃魚了,看到魚就食慾大開,吃著吃著,突然覺得喉嚨不對勁了,是被魚刺卡住了,我又急又慢地說:「爸,我被魚刺卡住了。」爸爸、媽媽一聽,都慌了神,趕緊忙活起來,爸爸端起了杯子讓我喝水,
小學英語作文五一國際勞動節

小學英語作文五一國際勞動節

  MayDay五一國際勞動節  MayfirstisaSunday.AnditistheLaborsDay.Mymothersaidtome:Openyoureyes!Andlookoutofthewindow.Whatafineday!Letsgotopark,Somymother,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