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浪潮下,最終受苦的還是工人?
2023-04-06 19:14:51
導讀: 據早前富士康透露,截至2019年1月,富士康已完成部署4萬臺自研的「Foxbot」工業機器人,預計在2020年,將生產自動化率做到30%。
近幾年以來,「機器換人」這個詞一直被推到製造業改革風口上,對於人工勞動力集中型的富士康來說,「機器換人」是頭等大事。據早前富士康透露,截至2019年1月,富士康已完成部署4萬臺自研的「Foxbot」工業機器人,預計在2020年,將生產自動化率做到30%。
隨著「機器換人」,越來越多的工人卻表示比以前工作更加累,不免讓人不解。
很多企業順著「機器換人」的發展潮流,將機器人強行的塞進工廠運作中,但這種無謂的「機器換人」確實徒增企業和生產工人的壓力和一系列問題。
「機器換人」並不意味著提高生產效率
當前很多工廠中,機器人在生產線上僅能做較為普通、簡單的工作,比如在電子製造業中較為廣泛使用的機械臂,以及搬運貨物、物流揀選,亦或者五金行業中的拋光、打磨、焊接、噴塗等等。
這些機器人僅僅替代了這些極為簡單的工作,與大勢所趨的智能化生產差距甚大。
「機器換人」可能致使工人失業
以富士康的「機器換人」來說,我們可以預估,未來的工廠至少減少將近一半的工人,各製造企業或多或少的工人替代率都將達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左右,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按照當前科技進步,生產力發展的腳步來說,那些較為「落後」的工人也會很正常的被失業。
「機器換人」會「吃掉」工人的工資
「機器換人」也就造成機器人與工人存在著競爭關係,那麼,企業在招人的時候,就有了談工資的砝碼。就極有可能出現企業壓低工人工資、企業強迫工人在條件惡劣的生產線上繼續高強度工作、政府減少社會福利保障等情況。
小結
就當前形勢來看,「機器換人」主要要做的是如何將機器人融入工廠,而不是強行塞進工廠,如何協調機器人與工人之間的關係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