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與互花米草的戰爭
2023-03-31 14:28:54 1
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釗 通訊員 方秀彬 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提及紅樹林這種生長於陸地盡頭的森林,許多人都能說上幾條它的好處。而並不廣為人知的是,1979年,一種名為互花米草的同樣生長於灘涂上的植物,曾以與紅樹林近似的優點被廣泛引入種植,最終卻成為令沿海人們頭疼的入侵物種。 漳江口國家級紅樹林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這裡生長著北回歸線以北種類最多、發展最好的紅樹林群落。秋茄、木欖、桐花樹、白骨壤、老鼠簕,5種遠看同樣綠意盎然、近觀又各具姿態的紅樹交錯生長在這片溼地內。與這座紅樹林共生的,包括150多種鳥類、240多種水生動物和近400種其他水生物。當然,居住在附近的漁民也不能排除在外。紅樹林周邊高品質的魚類和甲殼類,特別是在全國享有盛名的蟶苗和泥蚶,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 據保護區紅樹林管理局副局長方少雲介紹,漳江口的紅樹林群落由於位於河流入海口,具有很高的生境異質性。紅樹林能夠過濾來自漳江上遊的淡水以及來自大海的鹹水,為灘涂帶留存豐富的有機物,並以凋落物方式,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紅樹林腳下發達的潮溝,則吸引著居住在深水區的動物到林區內覓食與繁殖。 眺望遠方,綠色的紅樹林與黃色的互花米草仿佛正在交戰,綠色與黃色劃出一條生態的分界線。劉釗 攝影 不過,若你沿著保護區內、紅樹林下的科研棧道一路走到林地邊緣,或是泛舟海上,就會發現茂密的紅樹林帶外圍不遠處,生長著一蓬又一蓬黃色的雜草。長期從事紅樹林研究,特別是紅樹林與米草關係的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教授張宜輝告訴記者,那就是互花米草。因為時節已到初冬,這種草本植物呈現枯黃的顏色,與仍舊生機盎然的紅樹林形成鮮明的對比。 張宜輝說,表面上的顏色並不能與實際的生命力劃等號。與生長發育緩慢的紅樹林不同,互花米草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引進不過20餘年,如今,北至天津,南至廣西,整條中國海岸線已經到處都是它的足跡。 原產自美國東海岸的互花米草從地上看去,與普通的雜草無異。但它具有粗壯有力的地下莖、短而細的鬚根,發達的根系密布於地下30釐米深的土層內,有時可深達100釐米。互花米草的地下莖橫走迅速,生長好的個體每年可增殖近千株。
漲潮時,紅樹林大部分被海水淹沒,只留下頂部的部分枝葉。劉釗 攝影 與紅樹林為水生物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不同,互花米草緻密而發達的根系剝奪了許多生物的生存環境:與原有的灘涂植物發生生存競爭,導致蘆葦、紅樹林大量減少;緻密的植株阻擋泥沙,導致潮溝阻塞,魚類和底棲動物失去了家園 ;鳥類無法在互花米草生長區停歇或覓食,種群數量銳減…… 在漳江口,由於紅樹林已成氣候,連成茂密的一體。互花米草並未對其造成太大的威脅。張宜輝及其團隊也曾做過實驗,驗證互花米草在紅樹林中以及紅樹在互花米草中的生長情況,初步結果表明,互花米草在已經形成系統的紅樹林生態環境中並不能肆意瘋長,而處於互花米草包圍中的紅樹則難以成長。 而在其他很多沿海地區,紅樹林可能並不具備像漳江口這樣良好的保護條件,互花米草仍在那裡稱王稱霸。記者從福建省海洋漁業廳了解到,互花米草的整治計劃在福建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未來也將繼續堅持。在福州、泉州、廈門等地,人們通過使用特殊除草劑等方式消除互花米草,並進行紅樹林人工種植。 張宜輝表示,無論是紅樹林的種植與保護,還是米草的整治,都會有一個耗時較長的過程,已經形成的生態格局難以輕易改變。這也提醒著人們,在為我們的生態環境進行規劃時,要慎之又慎,不能忽視不容觸犯的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