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新疆的是誰,如何評價左宗棠收復新疆?
2023-04-01 13:42:38 2
這個沒得說收復新疆的是誰,收復新疆是左宗棠一生事業的顛峰,就憑這一件事,就足以彪炳史冊了,稱為千古英雄也不為過。
新疆準葛爾部從康熙時期開始,就成為一直讓清政府頭疼不已的邊患。歷經康,雍,乾三代,屢屢侵犯清朝邊界,最嚴重的時候其前鋒甚至離京師只有三百多公裡,搞得康熙幾次御駕親徵,雖然將其打敗,但並未根除隱患。直到乾隆時期,才終結了和準葛爾的戰爭,總共花了七十年。
同治六年,阿古柏在南疆立國稱王,國號哲德沙爾國,奏響了分裂新疆的序曲。
關於收復新疆的問題,當時朝廷分為兩派,海防和塞防,爭論的很激烈,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連恭親王奕訢都站在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一邊。
海防派的意見:
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心腹大患愈棘,孰重孰輕,必有能辨之者。此議果定,則已出塞及尚未出塞各軍,似須略加覆減,可撤則撤,可停則停,其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
左宗棠的意見:
左宗棠目光如炬,認為海防塞防二者應並重。而之所以堅持收復新疆,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防備已經坐大的沙俄。沙俄和中國,陸地相連,僅天山南北為其中間間隔,哈薩克,安集延等部落,自從俄國佔領伊犁後,漸漸趨而附之,俄國也將這些部落視為己有。如果俄國以後步步蠶食,新疆全境被吞併,那麼新疆必將成為俄國前進的基地,俄國便可以沿長城東進,蒙古草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敵強我弱,到時候北京恐怕都會成為邊城了。所以左宗棠視新疆為西部之藩籬,竭力保之猶恐不及。
最終是軍機大臣文祥的表態讓慈禧下了最後決心。
文祥是這麼說的:今則內外蒙古皆臣僕,倘西寇數年不剿,養成強大,無論壞關而入陝甘,內地皆震,即竄入北路,蒙古諸部落即將扣關內徙,則京師之肩背壞,彼時海防益急,兩面受敵,何以御之?慈禧意識到了丟棄新疆的後果以及由此產生的責任,終於下了出兵的命令。
出兵新疆:
光緒元年,即1876年,左宗棠以年逾花甲的老病之身,坐鎮肅州(今酒泉),總攬全局。以湘軍年輕將領劉錦棠為總指揮統兵前敵。以自己的親信部下劉典為後勤總理坐鎮蘭州統籌糧餉。
根據當時新疆的態勢,左宗棠定下了緩進急戰,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緩進急戰,這個無需多說,千裡戈壁,糧餉轉運困難,一旦斷糧,不要說戰,餓都餓死了。先北後南,其目的是先收復北疆,以屏障新疆以東地區,即使暫時沒有收復南疆,仍然可以和烏魯木齊,瑪納斯等地連成一線,達到屏障新疆以東的目的。而先收復南疆,北疆無法駐軍,就不能達到這個目的,所以這個戰略構想,是首先要拿下最具戰略意義的地區。
後來的戰爭進程按照左宗棠的戰略構想穩步推進。戰役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876年六月開始,劉錦棠先收復烏魯木齊。昌吉,呼圖壁,瑪納斯北城等地敵人紛紛逃竄,唯有瑪納斯南城經過兩月苦戰方得攻克,至此,北疆收復。
第二階段:1877年三月開始,劉錦棠兵分三路,翻越天山,攻陷達坂城,託克遜不戰而下,會克吐魯番,阿古柏苦心經營的防線迅速崩潰,南八城門戶洞開。為時僅僅二十來天。
第三階段:1877年七月開始,逐步收復南疆,最終除伊犁之外的廣袤地區盡皆收復,中國得以在新疆行使主權。
抬棺出戰,兵指伊犁
按照當初沙俄的承諾,只要中國恢復對烏魯木齊等地的主權後,即交還伊犁。俄國當時根本沒想到孱弱的中國能收復新疆,所以才做出這個承諾。現在事情發展出乎他們的意料,俄國沒辦法,開始耍無賴了。
崇厚擅自籤訂的交收伊犁條約,導致沙俄雖然歸還伊犁收復新疆的是誰,但以後伊犁三面臨敵,將成孤注,自守且不易圖,豈足控制南路。
左宗棠正是看到了這個條約背後存在的巨大的國防隱患,不顧高齡,將行轅前移一千五百裡,駐紮哈密,以便就近指揮三路大軍進兵伊犁,迫使沙俄改約。尤其是抬棺出徵,更是表明了將有必死之心,兵無生還之意,給這次出徵平添了幾分悲壯色彩。最終的結果是俄國同意改約,中國收回伊犁。對於伊犁改約,外國這樣評價:它是中國在19世紀期間取得的唯一一次值得矚目的外交勝利。中國迫使沙俄做了他從來沒有做過的事,那就是吐出了已經吞併的土地。
左宗棠豪邁沉毅、智勇雙全,在英俄環伺下,西域亂局中,用兵萬裡,深入無前,殲滅強敵,湘軍其餘將帥瞠目結舌而不敢為,不能為也。
今天看來,可能沒有左宗棠指揮的新疆戰役,中國會喪失六分之一的國土。但這個說法忽略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如果新疆丟失,長城以北勢必不保,長城以北不保,陝,甘,青,寧,藏這些地方是否能安然無恙?所以,左宗棠保住的遠不僅僅是160萬平方公裡國土的問題。
如果沒有了新疆,前陣的中伊二十五年協議更無從談起了!
千難萬難,奮勇籌邊,生為人傑,死諡文襄
這就是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