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戰鬥英雄張富清事跡學習的優秀心得體會5篇精選
2023-04-02 03:02:06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學習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2019張富清事跡學習
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近日,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發出號召,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為把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到行動上,努力向張富清老人學習,積極弘揚奉獻精神,主動擔當作為,為新時代強軍強國貢獻力量,近日,中建路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黨組織開展「學習張富清先進事跡,做新時代有為黨員」學習活動。
活動中,機關全體黨員集中觀看了央視《新聞聯播》對張富清老英雄的宣傳報導,黨總支副書記蔡蘭海傳達了總書記批示精神。現年九十多歲高齡的張富清於1948年加入西北野戰軍,參加了永豐戰役,炸毀了四座敵人的碉堡,立下了赫赫戰功,這枚功勳章還是王震親手給他戴上的,彭德懷總司令握著他的手說:「你為這次戰鬥立下了功勞」。就是這樣一位豐功偉績的戰士轉業後默默無聞的繼續為國家工作著,他生活中從未向別人提起自己的戰鬥生涯。
同志們被老人不怕犧牲、英勇戰鬥、對黨忠誠、無私奉獻的英雄事跡和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動,大家圍繞遵循黨章、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家國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愛身邊人身邊事、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等方面分享了學習感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踏踏實實把每一項工作、每一次任務完成好,這是老英雄張富清給我的啟示。」機關黨支部書記範俊茹表示,全體黨員幹部職工要進一步學習張富清同志的英雄事跡和高尚人格,以英雄為榜樣,傳承紅色精神,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紮實工作,銳意進取,在本職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9張富清事跡心得
面對祖國,湧動他們心中的千言萬語,不約而同地化為一個動作——軍禮。2019年初夏,兩位共和國軍人的人生故事,在短短一周內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是95歲的「人民功臣」張富清,一個是28歲的掃雷英雄杜富國。他們用各自的軍禮,震撼了整個神州大地。
一個軍禮的分量有多重?95歲的張富清,用一輩子默默無聞的執著奉獻作了回答;28歲的杜富國,用雷場上生死時刻的挺身而出作了回答。這兩個不同時代版本的英雄故事,傳遞著同一種精神內核——軍人,就要時刻把使命扛在肩上,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時刻準備為祖國流血犧牲。
讀了他們的故事,一位年輕的網友留言:「有信仰的人生真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老兵張富清的人生軌跡,是他那一代人為國奮鬥的縮影。為建立新中國,「張富清們」徵戰沙場,為建設新中國,「張富清們」艱苦奮鬥。他們這一代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拼盡全力把昔日積貧積弱的中國建設成為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張富清說自己「很平凡」。他們這一代人的可敬之處就在於,他們做了驚天動地的事卻依舊覺得自己平平凡凡。對於國家,對於軍隊,他們這一代人不辱使命,不辱時代賦予他們的歷史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當前,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這需要我們當今的年輕一代,用青春去奮鬥,去拼搏,去擔當。我們需要年輕一代,像杜富國一樣,面對祖國的呼喚,挺身而出,義無反顧。
時代,需要英雄;英雄,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人們不會忘記,杜富國在「時代楷模」的舞臺上,用斷臂敬的那個特殊的軍禮,還有他留下的淚水;人們不會忘記,張富清身穿老式軍裝用顫抖的手敬的那個有力的軍禮,還有他開心的笑容。
軍禮,是誓言,是承諾,是力量,更是行動。
昨天,因為「張富清們」那一代人的艱苦奮鬥、默默奉獻,共和國才有了繁榮富強的今天;今天,因為有了「杜富國們」年輕一代的熱血擔當、負重前行,我們相信共和國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敬禮!
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誠於祖國的人,
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於祖國的人。
2019張富清事跡體會
「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為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這句話,是張富清在學習2016年版的《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第110頁時所作的筆記。在這一頁,總書記論述了幹部隊伍建設的相關問題。張富清的這段筆記,正是其身為共產黨員一生的真實寫照。
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18年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採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發現,這段英雄往事重現在人們面前。
英雄無言深藏功與名,張富清靠的是黨員的信仰、為的是不負入黨的誓言。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為此,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今天,中國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無論是戰爭時期、和平時期還是離休以後,工作在變動、生活在變化,但張富清的初心始終不改。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出生入死的他,在和平時期挑最苦的工作幹,過往的榮譽對他來說是寶貴的財富,但他卻甘願平凡。紮根基層,一心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他就是我們身邊的共產黨員,是時代的印記,是國家的榮光。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全體黨員幹部而言,我們要學習張富清同志這種奉獻精神,不忘共產黨員的第一身份,接續奮鬥。昨天的成功並不代表今後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並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我們必須要以張富清同志為榜樣,樹立正確政績觀、人生觀、世界觀,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2019張富清事跡收穫
5月28日,新疆軍區政治工作部下發通知,號召全疆部隊進一步深入學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將學習張富清同志英雄事跡納入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統籌安排,作為黨委中心組帶機關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並利用教育日和黨團活動等時機全方位開展「學英雄、當英雄」活動。
張富清同志是新疆軍區前身部隊之一,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走出的英雄楷模,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轉業60多年來,張富清同志刻意塵封功績,在貧困山區繼續貢獻,直到在去年退役軍人信息採集中,老英雄的輝煌戰績才重現在人們面前。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疆70周年和新疆軍區成立7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新疆軍區各級深入學習對張富清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對引導全疆官兵高揚喀喇崑崙精神,堅定信仰、堅守初心,紮根邊疆、甘於奉獻,爭當「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激勵全區官兵擔起穩疆興疆、強邊固防的歷史重任。
老英雄深藏功與名,老部隊勵志當傳人。3月29日,張富清給老部隊、新疆軍區某紅軍團來信,勉勵大家聽黨指揮、苦練殺敵本領。此後,新疆軍區各部隊積極開展向張富清老英雄學習活動,利用營區廣播、板報櫥窗和強軍網廣泛宣傳張富清先進事跡,在學習英雄精神中當好英雄傳人。新疆軍區還先後兩次派出專人前往張富清居住地湖北省來鳳縣探望,向他了解軍區前身部隊的戰鬥歷史,並向老英雄贈送歷史畫冊、紀念杯和綬帶。
正在剛果(金)維和的新疆軍區某工兵團,前身部隊為原西北野戰軍359旅一部,該團官兵與國內戰友異地同步學習張富清老英雄先進事跡,並圍繞「學老英雄精神,爭當維和尖兵」「傳承英雄精神,苦練殺敵本領」展開討論交流。新疆軍區某紅軍團在不久前陸軍組織的比武中奪得「某型武器夜間射擊」課目第一名,該團政委說:「向老英雄學習,就要堅決聽黨的話,訓練不怕苦、打仗不怕死,平時摘金奪銀,戰時消滅敵人。」
2019張富清事跡感想
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行,是張富清轉業後的5個主要工作單位,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他是參與者、建設者。「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張富清說。
現年95歲的張富清老人是一位傳奇的人物,他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就是這樣一位戰功顯赫的人,他曾經在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行等五個單位工作過,但從不以曾經的榮譽作為驕傲之本,邀功之令,而是無論走到哪裡,都始終不忘初心,默默奉獻於民。
上世紀60年代,他退役轉業後,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三胡區任職。當時的經濟條件一般,人們的溫飽問題還沒解決,張富清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吃飯問題。他深入基層,同最窮、最困難的家庭一起栽紅薯、種苞谷……從陌生到熟悉、從隔膜到認同,很快取得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也將黨的聲音傳到了邊遠山區。
上世紀70年代,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張富清搶先選擇最偏遠的高洞片區,那裡不通路、不通電。為了修路,是他一邊給糧田被佔的農民做思想工作,一邊和社員一起肩挑背扛,身先士卒,參與修路大軍。在他的感化之下,高洞片區終於修成了第一條公路,為當地村民的出現帶來了莫大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張富清調任建設銀行來鳳縣支行副行長。為提升職工的業務能力,調動大家的工作熱情,一方面狠抓學習,另一方面積極改善職工的實際困難,想辦法解決職工辦公室和宿舍問題。堅守本職工作,緊跟國家部署,為企業出謀劃策,積極組織放貸,既支持了企業的發展,且所放貸款沒有一筆呆帳。
張富清曾經戰功顯赫,但從未以此邀功請賞,而是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離休之後仍過著簡樸的生活,一所簡陋的屋子,幾件普通的家具,他卻甘之如飴:「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我很知足。」一個知足之人,一個甘於奉獻之人,一個走到哪裡亮到哪裡之人,一個心中始終裝著黨和人民之人,這就是張富清一輩子不忘初心的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