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準文集》讀書心得體會
2023-04-02 02:46:45 1
做學者研究點問題是自己的夙願,但是事物的發展又往往是不以人的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雖然身處公務員崗位,但工作之餘還是願意讀點書。
上個世紀90年代,耳聞有一本好書在悄悄流傳,這本書叫《顧準文集》。由於當時改革開放尺度和意識形態的原因,這本書還僅在香港出版發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沒有見到此書,就沒有具體感悟。直至十年前一個偶然機會,朋友說借我一本書看看,這本書就是《顧準文集》。
當第一次讀到此書,猶如醍醐灌頂,驚嘆不已。以前自己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什麼是市場經濟、什麼是民主等問題也思考,也研究過,但是膚淺的很,甚至是錯誤的。匆匆將此書看一遍,但是借來的書還是要還的。好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顧準文集》在大陸(貴州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我得知喜訊馬上買到五本,推薦給理論界幾位好友分享。多年來自己收藏了一些書,也看過許多書,但這些書無法比擬《顧準文集》在我生活中的分量!當有了屬於自己的書,有更多時間反覆研讀,越發深受其影響。在重要章節書眉自己隨時寫下自己學習體會,感悟。讀了顧準的書,我有幾點深刻之感嘆:一是自己以前的學習是那樣淺薄,那樣的滯後,自己沒有儘早接觸顧準的書籍多麼遺憾的事情;二是早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顧準就有如此深邃的思想,遠見卓識的研究,我們現行的政策走向不正是按照他在幾十年前的思想在發展嗎!三是顧準的「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最早提出了「娜拉出走以後怎樣?」問題。客觀理性的提出了革命成功以後發展方向的問題,這是多麼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啊!四是顧準所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所達到的思想高度,是在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和政治環境之下的所取得的。這使人馬上想到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所說「鄙陋沒世,而文採不表於後世也。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此皆聖賢發憤之所為也。」
作者研究涉獵之廣,叫人驚嘆!希臘城邦民主、__文化、僭主政治、科學與民主、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直接民主與「議會清談館」;作者研究之深,令人欽佩!他所達到的深度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著名學者王元化評價顧準:「許多問題一經作者提出,你就再也無法擺脫掉。他促使你思考,促使你去反省並檢驗由於習慣惰性一直紮根在你頭腦深處的既定看法。」「在造神運動席捲全國的時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對個人迷信的人;凡是思想風靡思想界的時候,他是最早衝破教條主義的人。」作者研究之前瞻性,更是叫人扼腕叫絕!顧準1974年逝世到今年已經過去42年。我驚訝的發現,進入21世紀,我國思想界、知識界、理論界仍然在孜孜不倦的解讀顧準。人們再次驚訝地發現,顧準數十年前研究的課題,早已準確觸及中國歷史變化的核心奧秘。作者當年所研究的成果和對真理的求證,恰恰是當下中國改革家所關注的系列焦點。顧準其實初建了一座屬於21世紀中國的理論燈塔。
多年來自己結合工作,有了對《顧準文集》的研讀,更加清醒的認識到中共中央所制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是我國唯一正確的發展道路。有人受西化影響,極力主張西方普選式民主、議會制、普選制,看看《顧準文集》(第309頁314頁),看看作者幾十年前的論述「人民直接統治」的民主是不可能的,直接民主行不通;當我們對於社會主義民主的「終極目的」認識還不清楚,看看《顧準文集》(第323頁),作者說「民主不是目的問題的焦點是:社會主義實現了,或者共產主義實現了怎麼辦?按照辯證法,回答是,實現了,連民主也不存在了」,「這個答覆暗含著革命的目的,要是在地上建立天國建立一個沒有異化的、沒有矛盾的社會。我對這個問題琢磨了很久,我的結論是,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國,天國是徹底的幻想;矛盾永遠存在。所以,沒有什麼終極目的,有的,只是進步。」我國思想界王元化、李慎之、吳敬璉、王蒙等大家都對顧準的思想成就極力推崇。吳敬璉在《中國需要這樣的思想家》中說:「學識淵博、言辭犀利只是顧準的外部特徵,作為思想家,顧準的內在特徵是對中國和世界歷史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言人所未言。」據說有一次理論界人士探討我國二十世紀下半期就再也產生不出獨創的、批判的思想大家了。李慎之馬上糾正說:不盡然,我們有顧準。顧準是唯一一個在中國代表精神獨立的人,唯一一個能與西方學者如葛蘭西、盧卡斯、哈耶克等大家對話的人。
在這本日記體著作《顧準文集》之後,1990年代又相繼出版了《顧準日記》《顧準傳》《顧準全傳》《顧準文稿》《顧準自述》等書。顧準的思想成果是我國思想界、理論界的一塊瑰寶,《顧準文集》是我人生中分量最重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