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帶貨網紅,直播帶貨:盤點帶貨的六種模式
2023-04-02 10:05:17
最近這幾個月,直播帶貨風頭正勁,一時無二,媒體、券商、品牌、明星、政客、個體紛紛下場,好不熱鬧,今天對這些直播帶貨的模式進行了一個梳理,更全面的了解直播帶貨,找到合適自己的模式,好下場去拼殺一番,可事半功倍。
模式1
職業型帶貨
典型代表:李佳琦、薇亞、辛巴
平臺:淘寶直播、快手直播為主
特點:
1、以帶貨為職業,以銷量為目標,擅長營造買買買的搶購氛圍,銷售手法純熟十大帶貨網紅,持續向粉絲售賣不同的產品,通過消費粉絲而獲利;
2、主要收入來源是服務費+帶貨分成;
3、通過全網最低價、抽獎、限時搶購等方式吸引用戶並與之產生直播互動;
4、較強的推廣團隊對其進行包裝推廣,大力發展粉絲量;
5、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議價能力,能夠拿到更低的折扣價;
6、粉絲以女性為主;
7、帶貨品類以服裝、化妝品、電子產品、日用百貨、零售為主。
適合人群:從事過C端零售行業的銷售人員、做過小生意的老闆、有MCN平臺包裝打造。
模式2
網紅型帶貨
典型代表:羅永浩
平臺:抖音直播為主
特點:
1、以交個朋友為主,順帶著賣貨,不擅長搞搶購氛圍;
2、主要收入來源是服務費+用戶打賞+帶貨分成;
3、通過本身的知名度吸引消費者圍觀,直播過程中穿插一些插科打渾的人生經歷和智慧;
4、粉絲比較綜合,羅永浩的男粉佔7成,目前為止男粉第一帶貨;
5、帶貨品類比較綜合,食品、電子產品、生活用品都能得到暢銷;
6、對供應鏈的管理能力相對薄弱,在選品上需要不斷的優化。
適合人群:
本身就有一定的知名度的網紅,特別是某一垂直領域的網紅,更容易帶貨變現。
模式3
明星型帶貨
典型代表:李湘、程曉玥和鍾楚曦
平臺:淘寶直播、小紅書為主
特點:
1、明星本身具備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對於產品的溢價能力比較高,但帶貨能力一般;
2、主要收入來源是代言費+服務費+帶貨分成;
3、打造成明星會客廳形式的娛樂方面帶貨,如李湘經常會邀請明星圈的好友一起過來直播十大帶貨網紅,話題性比較強;
4、粉絲比較綜合,主要是原來喜歡明星的這一波粉絲;
5、帶貨品類既有珠寶、奢侈品,也有土特產、日用品等,跨度比較大;
6、對供應鏈的管理能力相對薄弱,對品牌來說,主要是提升品牌形象和曝光量。
適合人群:
節目主持人、明星藝人,通過直播轉型,來提升個人品牌影響力。
模式4
產地型帶貨
典型代表:縣長
平臺:淘寶直播、拼多多等各大直播帶貨平臺
特點:
1、邀請當地縣長特別是貧困縣的縣長為當地農土特產品代言,直播助農,平時高高在上的領導走進直播間直播帶貨,容易引起用戶好奇心圍觀;
2、主要收入無,主要幫助農戶提升收入,把貨賣出去,實現變現,解決經濟困難問題;
3、消費者比較綜合;
4、帶貨品類以當地農土特產為主;
5、在產品規範化上很難落實執行,往往問題會出在產品質量把控上面。
適合人群:
有特產或貧困地區的領導幹部,短期來說效果較好,長期來說還是需要培養出一批新農民主播,打通生產端和消費端的壁壘,構建數位化新農業才是長久之計。
模式5
品牌型帶貨
平臺:淘寶直播為主
特點:
1、淘寶商家開通淘寶直播數量持續增加,主要是為了能夠吸引流量到店,把產品都播一遍;
2、以自己品牌的主播為主,輔以邀請知名的頭部、腰部主播來獲取流量和影響力;
3、主要收入是賣貨收入;
4、品牌目標消費者為主;
5、帶貨自家的產品;
6、品牌對粉絲的影響力弱,通過持續的內容輸出和啟用多位素人主播來積累內容。
適合人群:
每個品牌都需要做直播帶貨主要進行引流,賣貨是其次,要把眼光放在腰部及素人主播,給予他們機會,找到有潛力可以與企業共同成長的新銳主播,收穫更多驚喜。
對於不差錢的品牌,可以採用完美日記明星+網紅+素人三段式種草法進行主播資源匹配,主要把錢花在眾多效果比較微小的素人身上,以量取勝。
模式6
素人型帶貨
平臺:各直播平臺均可
特點:
1、既然是素人,能夠影響的人可能只有身邊的同學、朋友、同事,相對比較少;
2、直播帶貨以分享型為主,自己用得好的東西,推薦給更多的身邊人使用;
3、前期自己找貨源直播掛連結,和商家談好合作分成,主要收入是帶貨返傭;
4、以身邊的朋友為主;
5、可以從生活用品、零食為主去做;
6、多直播吸引更多欣賞你的人,也同時讓商家發現你是有潛力的主播,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帶貨只是輔助。
適合人群:
所有有一技之長,或者有興趣的都可以做,自己歡喜最重要,曾經有個直播睡覺打呼嚕的盡然意外收到打賞。
素人直播有3條路可以走:一種是素人+MCN,被MCN機構發現包裝成網紅;一種是素人+商家,被商家請去當品牌專用主播,還一種是素人自己組建小團隊帶貨變現,介於MCN和商家之間的機構。
直播帶貨短時間有效果,但流失率也非常高,這是所有平臺的弊端,留不住用戶。對於商家來說,要想持續獲得收益,最終都需要把這些用戶導入自己的私域中去,要不然就流走了,大中型企業一般是引流到自己的APP,但難度非常大,中小微企業建議引流到自己的公眾號,以便二次開發上新和復購。如果以線下為主的品牌,一定要考慮線上引流到線下,在線下做好本地化最後一公裡的體驗與服務。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