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冠光電:「一條龍」液晶製造新模式
2025-04-27 13:23:24
2004年12月16日,冠捷科技宣布與飛利浦策略聯盟,將接手飛利浦顯示器和入門級平板電視的研發、製造業務,這則爆炸性新聞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在稱為顯示器製造業的巨無霸之後,冠捷科技又「不動聲色」地締結了另外兩位「盟友」——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冠捷的這些動作,被視為從整機製造到LCD模組的「逆向垂直整合」的開始。
冠捷科技與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的聯盟,都是以共同投資的形式締結的。由冠捷科技與中華映管合資組建的華冠光電(CPT TPV Optical Coorperation,CTOC)就座落在冠捷電子(福建)有限公司的廠區內,我們在《》一文中提到的「北廠」中的3、4兩層,目前已經被華冠光電的6條LCD模組生產線所佔據,而在它們的樓下,就是冠捷科技新的LCD顯示器和平板電視生產線。
華冠光電的模組生產線就位於冠捷福清總廠新落成的「北廠」
根據華冠光電生產主管的介紹,這座LCM(LCD Module)廠的主要工作是從Cell段製程到驅動IC、背光模組和框架的組裝,最終產品以面板模組的形式出貨,產出的模組將全部直接由福清廠區內冠捷科技的液晶顯示器組裝線消化掉。華冠光電每條生產線的設計月產能約為10萬片,產品涵蓋顯示器以及22英寸~42英寸液晶電視用LCM,目前全部為液晶顯示器用面板模組。華冠光電從2005年11月投入量產,月產能持續提升,預計到2006年年底將達到55萬片,全年將向冠捷福清廠供應約510萬片顯示器用LCM,大約能夠滿足福清廠全年LCD顯示器產量50%的需要。
從廠房外牆上的流程說明圖結合生產主管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華冠光電的生產流程包括實裝製程(Cell段製程)、組裝製程(面板、背光和鐵框組裝)、高溫/模檢製程、入庫包裝製程以及質檢這5大步驟。華冠光電的生產原料是從華映臺灣面板廠運過來的完成Array(薄膜)段製程的面板「半成品」,這種從面板後段製程、面板模組製程到整機出貨「一條龍」的生產方式可以算是冠捷的創新,目前已經被應用於華冠光電和武漢的瀚冠光電。
「一條龍」生產方式最顯著的優勢,在於包裝、運輸成本的節省,這部分費用一般在2~3美元左右,同時還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損壞、縮短了生產製造流程。此外,由於將面板的Cell段製程轉移到大陸工廠,因此這種「一條龍」式的生產還有利於降低液晶面板的成本。藉助面板廠和顯示器廠協同研發,雙方在RD方面的投入也得以縮減,而效率則大為提高。
冠捷科技集團全球製造資深副總裁林允武先生表示,華冠和瀚冠的相繼投產,一方面有利於冠捷科技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提升製造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和面板廠的聯合研發、設計,冠捷科技也逐漸掌握了液晶面板的生產技術,逐漸積累起液晶面板方面的技術優勢,為將來進一步向產業鏈的上遊「逆向垂直整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