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浪費能源?顯微鏡下銀行業支出
2025-04-29 06:20:25
泡泡網顯卡頻道7月17日 Hass McCook作為獲得牛津大學MBA學位的特許工程師,他在過去幾個月中一直在研究比特幣,並且最近他還加入了救市基金的新貨幣系統諮詢委員會。
這是他對比特幣網絡,黃金生產,實物貨幣生產,以及傳統銀行體系之間的可持續性對比的五大系列報告中的第四部分。
要想量化銀行和金融體系在全球的影響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重要數據值得我們借鑑。
世界銀行公布了幾個世界發展指標,其中之一是金融服務。下表顯示了世界銀行根據全球約53.25億成年人口(2013年統計)所得到的數據和相關的預測計算(2014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的一個模型CoolClimate網絡,它根據員工,年收入等因素評估碳足跡。
這使得我們可以估計出一個全球銀行及金融業的碳足跡,該計算模型如下。
銀行分行
模型輸入
僱員數量
雖然我們很難去量化世界上的銀行及金融業就業人數,但我們可以使用帕累託原則(80-20規則)估算,世界上20%最大的銀行很可能僱傭了80%的銀行員工。而世界上最大的30家銀行僱員統計如下表。
假設5,561,220這個數字代表了所有銀行80%的員工,那麼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全球大約至少有700萬的銀行和金融從業者(這裡指的是正規金融從業者)。
年營業額
由麥肯錫公司在2012年分析得出的結論顯示,全球銀行業務的收入為3.4萬億美元.
設施的平方英尺面積
個人在澳大利亞的經驗來看,一般好的辦公室設計是每100平方英尺容納一個員工(10平方米),以滿足商業建築規範進出要求。
美國在線資源工程工具箱(online US resource Engineering Toolbox)於2013年的建議為50-150平方英尺。如果使用100平方英尺的標準,那麼全球600,000家銀行分行約有6000萬平方英尺的總面積。
模型輸出及敏感性分析
將上述的數據投入到UCB模型得出每年銀行和金融業要排出3.831億噸二氧化碳,使用其他四種情況進行分析得出的敏感性分析整體結果相差不大。因為收入的數據是準確的,該變量在所有的情況下都保持不變。
如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該模型的決定性因素似乎是年收入的產量,而僱員的改變則對模型輸出的影響不大。
世界資源研究所2009年時發布了一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報告,在報告中,經鑑定,商業建築佔總排放量的6.3%,非鐵金屬(包括黃金)以及鋁礦開採約佔1.3% 。
考慮到只有少量的黃金被開採出來,每年只有幾千噸,銀行的商業建築的排放量越是黃金開採的6到8倍,經計算黃金開採每年要產生5400萬噸二氧化碳,那麼也就是說銀行的商業建築要產生出3.24億-4.32億噸二氧化碳,這與UCB模型得出的3.8億噸的值非常接近。
自動取款機(ATMs)
自動取款機雖說減少了銀行營業網點,但這些機器依然有著自己的碳足跡,而且數量不小。
據估計,世界上約2,394,700臺ATM機每臺的功耗為0.25千瓦時(2002年時的數據),這就相當於每年要使用1890萬吉焦的能量,或是32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總結
世界各金融接入點對環境的影響概述如下表:
使用每兆瓦時100美元來計算,上述能源的消耗就等同於648億美元,或者說,佔總收入的約2%。
而比特幣每年會產生75萬噸的二氧化碳,相比銀行體系來說將減少99.8%的排放量。
Hass McCook 下周將會總結一些其他領域的比較總結,以評估有關比特幣網絡的相對可持續性。
原文:
翻譯:小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