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部屬於市場部嗎,公關部和市場部的區別
2025-08-10 09:54:08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經歷過的一些有趣的公關故事,以及如何針對不同的公司制定策略,如何在不同的情況下進一步引導BOSS的思維,從而配合這些策略。
大家在研究廣告學的時候,把關聯性、原創性、震撼性這些原則叫做裡約理論,也就是廣告界的「鬼斧」。這三者是相互繼承、相互遞進的。當你在市場上投放一個廣告時,它必須與產品相關,同時,最好具有原創屬性。在這兩點的幫助下,最終會達到震撼的效果,是一個絕佳的廣告案例。而公共關係是一門跨越多個學科的學科。在這方面,道理是一樣的。
一個
公關的「鬼斧」是什麼?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標準:連通性和對稱性。
連接性體現在你開始做公關策略的時候,你應該如何對內連接老闆和員工,對外輸出你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同的階段要輸出不同的價值觀。同時,公關也涉及到一些對外的工作,比如如何通過一些公關手段向投資人輸出公司的商業模式,如何讓其增值翻倍,如何向行業輸出自己的行業地位,如何根據不同的媒體屬性輸出企業不同階段的目標。
對稱性體現在,當你切入企業公關時,企業的發展階段不同,公關策略也因此不同。目前網際網路的整個發展過程也是三段論,從一戰到三合一,再到三合一二,這使得大部分公司都要經歷初創、發展、成熟三個階段。我加入猩便利的時候,公司還在起步階段,所以首先要輸出的就是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如何為行業制定標準等等。不斷向市場發出信號。而企業在發展期的業務相對穩定的同時,一些增值的公關,如企業榮譽、政府合作等更為重要,會為企業的發展走向成熟鋪平道路。
有些朋友比較幸運,他們的公司可能處於成熟階段,各項工作都做得有條不紊。這時候公關的主要工作就是和企業的意志保持一致,主要體現在文化價值觀的輸出上。最近的一個感悟是,一個公司模式的成功決定了它能走多遠,而文化價值觀的成功決定了這個公司能走多遠。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兩個有趣的案例。第一個是2017年,瓜子二手車和人人車的經典公關案例。當時瓜子二手車佔據了60%的市場份額,當時的輸出策略是:成交量遙遙領先。而人人網暫時處於第二梯隊,所以它思考的是如何通過新的戰略和價值觀的重塑向第一梯隊突圍。但是當時這個行業的衝突點是買家不想花錢買爛車,賣家不想好車賣爛價。所以人人當時提出的新策略是:好車不要和壞車一起賣,每年拒收100萬輛壞車。到2017年下半年,他們的份額已經超過了瓜子二手車。可以看出PR在價值重構中的重要性。
第二個案例是關於一個快消新品牌如何在市場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做有效的調研和分銷來搶佔市場。2016年下半年,國內外整個洗髮水市場已經有100多種產品,紫源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發現了競品的一個共性:在所有主要角度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頭皮。所以他們最後的廣告是:「洗了一輩子頭,你洗頭皮了嗎?」這相當於跳出了原來市場對痛點的定義理解,重新分配。而且我記得他們最近的策略升級了,就是「像愛護自己的皮膚一樣愛護自己的頭皮。」可以看到這兩個策略也是遞進的。
2
媒體在公共關係傳播中的定位
以及媒介的變化帶來的公關現象。
我覺得這句話很觸動我:「人的心可以在媒體之間跳躍,不同媒體之間的互動往往會帶來現象級的傳播效果」。
最近世界盃挺火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記得中國第一次開始轉播世界盃是在1978年,當時的解說員是宋世雄。據他後來回憶,他在香港一家酒店把報紙上所有球員的信息都剪了下來,然後和電視上的畫面進行對比,做了一個鑑定,完成了整個世界盃的解說。時至今日,這仍然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傳播故事。那時候,對於觀眾來說,是「獨角戲」的舞臺。
後來隨著技術和生產力的變化,網際網路開始湧入市場。除了報紙電視,我們可以在網絡上互動,受眾開始有參與感。然後門戶開始融入整個傳播矩陣,視頻類型的侵入式廣告也開始出現。現在網站社交媒體和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其實是社交化和大眾化的新聚合。前幾天在去鄭州的火車上,突然發現大姨媽在聊世界盃,因為她手機上收到了各種世界盃推送。
三
公共關係的核心競爭力。
你看到的是彭蕾,一個我非常敬佩的職業女性。她在離開阿里巴巴集團的崗位時是這樣說的:「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的任務只有一個——幫助這個決定成為最正確的一個。」當時我的發言對我觸動很大。對於公關人來說,填坑能力也很重要。你能填多大的洞,說明你有多高級。老闆囂張的時候,你要把這個坑填的很好。
在我看來,這種填坑能力體現在戰略思維、應變能力、轉型能力、承擔能力四個維度上。戰略思維要求你站在老闆的角度俯視整體公關策略;轉型需要你把行業的專業語言轉換成媒體聽得懂,投資人聽得清的語言;緊張要求你能夠處理所有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承擔是你承擔一些事情的能力。
四
公關人成長三倍。
在我們十幾年的公關生涯中,發現公關人大致有三個成長階段。
第一段是發現世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公關未來發展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除了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儘量了解與之相關的平行結構和垂直結構的知識。尤其是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公關負責人
往往需要 3+N 的技能。
而經過 2-3 年的打磨,公關人會進入第二個階段:發現自己無能為力。一些不是你的崗位能做的事,一些你的崗位不能做的很圓滿的事會出現,而當你對此產生清楚的認知後,就會意識到,明知道自己無能為力的事還要去做,這是後期非常考驗公關的一件事,也是一個好公關的核心標準之一。
而對於填坑能力我還想和大家分享兩個認知:
一是只有深入了解業務本質才能了解一個公司的內核,這要求公關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崗位職責範圍內,而是要更加深度了解業務以通過公關手段更好地服務業務發展。
第二點其實是我一個小夥伴發的一段話,不能 all in 的人別選擇去創業公司。
這讓我特別感同深受,首先,加入創業公司能夠讓你在短時間內迅速找到撕裂般的成長感覺,也就是你需要做的絕不僅僅是公關的事,而是任何需要你去協助做的事,這可能會打破你的固有認知,重新被洗禮;其次我覺得,在創業公司裡時常是一個人的夜路。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在創業公司很難直接找到範本,而是要自我尋求創新和突破,經歷過孤獨和堅持,找到適合自己和適合公司的一條路來。
5
如何選擇創業公司
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公關的認知,包括創業公司的一些特性,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創業公司呢?
我的認識是,要看現象,看規律,也要看心智,看價值觀。通過兩個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14 年我和一個媒體朋友喝茶的時候打了一個賭。當時騰訊剛開始研究微信這個產品,而那個時候所有的溝通還都停留在 QQ 上,包括辦公。當是認定的微信紅利是亮點,第一打通了四線往下及中老年人群的信息流和資金流,第二微信通訊錄在信息裂變上帶來的低成本獲客,所以在隨後的四五年後它有足夠的爆發力發展到一個覆蓋 8 億人的生態;總之看清現象規律很重要。
心智和價值觀其實是針對「創始團」而言的。這是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個大V通過跟精品咖啡創始人聊天的感悟,他認為大國崛起不僅僅是靠科技網際網路公司,亦或是高性價比的消費品公司,還需要有匠心精神的高品質的消費品牌。在我看來,這其實是跟整個消費趨勢的變化有聯繫的,而這家咖啡的初心,其實也決定了它的長度。
6
危機公關及公關那些事
大家通常對危機公關比較感興趣,所以最後和大家聊一聊這個版塊。
危機公關的第一要義是滅火,不是添柴。滅火怎麼理解呢?當你發現火勢的時候,你要判斷是需要消防員,還是隔壁鄰居。對火勢的判斷很重要。
而老闆通常要求公關對危機事件預測一下結果、影響性、觸及層級。而預測不準是常態,預測準才是變態。但是公關人平時應該去儲備一些資源和內容,比如透過和業務及其他部門的交流,去發現一些潛在的隱患,以備不時之需,或者說儘量靠近準確預測。
對公司而言,品牌和公關是一個互相成長的過程,也是一起進行的。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公關也需要藉助品牌去傳遞公司「價值主張」的載體。
我們也要看到,對企業家而言,利己還是利它,是道行的分水嶺,對公關也是一樣。利於自己還是利於公司,或是利於行業,公關實操的初心非常重要,即使短時間之內看不出來變化,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一定會爆發出道行深淺的變化。
OFO 和摩拜的較量讓大家有了一個共識:整個網際網路的節奏感會被壓縮的越來越短。過去一個成熟的企業需要5-10年的打磨,而現在的網際網路公司打磨期壓縮到 2-3 年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所以在短時間內結合行業的所有資源去打出「首秀」非常重要。這和上市的時候去搶佔行業的第一股是一個道理。
最後和大家分享兩句話。第一句話:有序產生的效率和無序帶來的活力,是企業和個人進化的雙螺旋。第二句: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希望和所有公關及職場人共勉,謝謝!
7
Q&A
Q:一個企業如果有一個論壇作為名片,那是再省力不過的事了。這裡的論壇指的是?
A:當你的企業有一些核心戰略需要輸出的時候,可以藉助一些高質量的行業論壇作為載體。這些論壇一定具備行業關注力,而且在其中注入一些高聲量的內容,會比自己從頭做更省力。
而當你在行業擁有一定影響力,甚至行業標杆的時候,公司也可以發起一些論壇。把和自己相關的上遊、中遊、下遊集合在一起,在其中發聲,甚至把自己的戰略也打包在裡面,相比平日碎片化的發聲也會更有節奏感。
Q:您對公關、品牌傳播、市場營銷是有界定還是整合來做的?
A:對不同企業而言是不同的。有些公司這三條線是分開的,但是現在網際網路加速器作用下,現階段和未來三到五年,這三塊都會打通。企業未來會將三者變成一個集合體–公司的外聯部,集合業務端、創始人端、投資人端等等。
Q:網際網路公司融資是有時間周期的,公關在這其中起到什麼作用?兩者是正相關關係嗎?公關是必需品還是錦上添花?
A:近兩年網際網路公司融資頻繁,公關也因此上升到一個重量級。從源頭上講,對於投資人而言,了解一個公司基礎是通過 BP 和創始人,但是對這個公司的內核的了解,他的精力是不夠的,也因此他會更關注手機媒介上釋放出有關企業的所有的聲音。另外比如創業公司的 A 輪融資,投資人也需要你在行業裡有話語權,公關就要協助公司獲取這種話語權。同時,對投資人講故事,除了創始人和 BP ,公關的宣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從公司本身而言,融資前期需要預熱,有效的預熱也是非常好的助力。而現在馬太效應非常流行,如何彰顯實力以實現強者愈強,這也是公關非常重要的工作。
Q:如何衡量公關的投入產出比?也就是說如何衡量公關的效果?
A:基於前面提到的公關的外聯屬性,現在老闆對公關的投入越來越與業務有關聯性。對於創始人來說,他最關注的的核心點在於,初期行業標杆的定位能不能打出來。他不會通過具體的數據去衡量,而是通過事件或者是結果來衡量。
從全年的角度,公關不可能像廣告公司一樣去衡量 PV,UV ,但是最重要的幾個 case 是可以衡量的。比如說在一個融資事件, BOSS 會去衡量一個公關的掌控力,尤其是對媒介發聲的節奏;再有就是通過預算制可以提前把控結果,而非是「秋後算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