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裡魚下的籽怎麼辦,魚缸裡的魚籽怎麼處理能生成小魚嗎
2025-08-10 22:18:08
魚友們大家好,我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養魚人,對觀賞魚的飼養和養殖有比較實用的知識。請注意!
最近沒時間管我家兩隻迷你鸚鵡螺的養殖魚。因為其他新魚的需求不同,還有金魚和孔雀魚的養殖,一直被我敲來敲去。
在某些情況下,這是因為魚缸的背景對他們的發色不利。在其他情況下,是因為他們總是欺負其他的魚。最後只能暫時放在一個完全沒有過濾網的魚缸裡,和清道夫待在一起。
而且我考慮到他們都一歲多了,生殖能力可能不是最好的。而且這裡的水溫根本不高,只有20度,我覺得它們短時間內是無法繁殖的。而且那個魚缸的水質很渾濁,幾乎看不到魚。
沒想到,兩條迷你鸚鵡魚一起攻擊清道夫,生下一窩魚。
雖然我覺得這兩條迷你鸚鵡魚暫時不可能繁殖,但是養魚就是這樣。作為魚主,我們永遠忠於小偷。
於是我還是在他們的魚缸裡放了一個小茶壺,但是我把小茶壺裡之前種的水草拔了出來,裡面的陶粒沒有倒出來。
然而,就在昨天晚上,我發現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情,那就是這兩條迷你鸚鵡魚開始瘋狂地保護小茶壺,並一起攻擊小茶壺附近的清道夫。
這是有問題的,因為正常情況下,他們是不可能有這種現象的,他們兩個加起來也沒有一個清道夫大。
但是他們絲毫沒有鑽入小茶壺的跡象,因為裡面有陶粒,他們鑽不進去。但是,這種反常的行為還是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否則他們絕不會有這種行為。
結果我把小茶壺拿出來檢查的時候,茶壺表面全是魚卵,它們居然在這麼惡劣的條件下生了一窩魚。
因為這個魚缸水質太差,之前因為溢出燒壞了一根加熱管和一個水泵,所以一直沒有加過濾器。既然已經生了,就要倒出來,只有陶瓷缸可用。
如果發現魚缸裡的觀賞魚是生的,我們只能採取以下措施處理:
第一種處理魚卵的方法,在第一次生產時可以忽略,讓觀賞魚自己吃。
我強調過這種情況,就是對於一些產卵的觀賞魚,尤其是混養在一個魚缸裡的,無論是金魚還是七彩,神仙魚還是迷你鸚鵡魚等。我們可以對它們第一次產卵的事實視而不見,因為一般像慈鯛,大多是性成熟晚於雌魚的雄魚,第一窩小魚苗的存活概率不高。
而且如果金魚是在裸缸裡生產的,我們也拿不到它們的卵,不如直接讓它們吃。
如果觀賞魚養殖密度不高,根本吃不到,或者魚卵大量發黴發白,我們就需要抽底換水了。我們只需要一根小水管。我們不能為水族館使用任何特殊的水泵。那東西吸力太小,根本吸不出魚卵。
第二種處理魚卵的方法是把魚卵取出來,分開孵化。
第二種處理魚卵的方法是分開養,進行孵化。當然,必須有孵化場。
比如金魚缸裡有水草,迷你鸚鵡魚缸裡有陶罐和茶壺,燕子魚缸或七彩神仙魚缸裡有養殖桶、水草和沉甸甸的木頭。如果它們是在缸壁、水泵和管道上產生的,我們就不必付出那種努力。
那麼,以上情況,我們可以直接把魚卵的孵化卵養起來,找個單獨的小魚缸,直接孵化,只要活下來就行。一般如果孵化槽水體大,水質好,完全不需要增氧,尤其是金魚和迷你鸚鵡魚。
如果情況相反,我們可以提供一定量的氧氣供應。供氧量不需要太大,最好靠近魚卵。同時要注意水質。要麼水質根據魚卵的要求適當摻入軟水,要麼直接用原缸水孵化也不是不可以,一定要注意溫差,和原缸水溫一樣。
一般魚卵會經歷以下變化:乳黃色,顏色透明,中間出現小魚的眼點,有點像頭髮,然後小魚開始成型,然後搖尾巴,掛在牆上,最後開始橫向遊動。在此期間,我們只需要注意去除變白的魚卵。
有的魚友會用高錳酸鉀、甲醛、甲基藍等。對魚卵進行適度消毒。這個也要看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魚卵已經在魚缸裡產生了,而且魚缸的水質很好,水體也很大,那麼是否消毒就無所謂了。
另一個主要的關注點是,魚缸的水位不能太高,魚卵的附著物儘量不要粘在缸底。原因很簡單。魚卵位置越低,越容易缺氧。在整個潛伏期,我們不應該改變水質或調節溫度。既然能在這個溫度下生產,魚卵就能安全孵化,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這些觀賞魚的卵,從生產到遊動,大多需要一周左右,也就是六七天。我們不應該擔心這個過程。
第三種孵化魚卵的方法,就是可以考慮把親魚一起帶過來嗎?這必須視情況而定。
相信很多魚友最關心的是第三種孵化方式,即親魚能否和卵一起孵化,尤其是像七彩神仙魚這種需要哺乳的小魚?
首先要注意的是,與原罐隔離絕對是最壞的辦法。如果魚缸裡混有其他魚,我們就不要抱有任何幻想。
魚苗很小,沒有隔板可以隔離,總會被其他魚吃掉。
就是我們用養殖孔雀魚的隔離箱,把陶罐的水草葉子扔進去或者把魚卵吞進去孵化。這些方法我就不說了,想罵人。
/p>
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把小魚苗和親魚一起隔離到繁殖缸呢?
這個問題很多魚友都來問我,事實上問我根本沒有任何用的,這要問你的觀賞魚。
有些觀賞魚的記憶力和護幼性以及心理素質很好,這才是重點。
它們即使被隔離也不會有什麼心理壓抑,而且能夠記住自己的孩子,護幼性極強,那麼,它們就不會在隔離缸裡傷害到小魚,會繼續看護和孵化。
但是,大部分的觀賞魚不可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個要通過我們自己的觀察才能夠分辨的,不是靠別人指導就能輕易搞明白的。
就像我這兩條迷你鸚鵡魚,之前它們看護小魚苗一直很好,我也是經過了再三的考慮,最後決定賭上一把,權當是拿這窩小魚苗給魚友們做個實驗吧。
因為這可能導致我的陶瓷缸裡原有的那些孔雀魚苗出現一定的損失,它們剛經歷了一次倒缸,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再倒一次缸肯定會有部分死亡現象,再者就是如果實驗不成功,這窩迷你鸚鵡魚的魚卵也會被親魚給吃掉,就等於是直接廢掉了兩窩魚。
但是我又沒有別的魚缸可以用,就感覺這個陶瓷缸目前最合適,因為綠水正在慢慢形成。
所以說,最終我還是連魚卵帶兩條親魚,一起倒進了陶瓷缸,小孔雀魚苗被我扔進了第二窩孔雀魚苗和金魚苗的魚缸裡,死活隨它吧,因為個體差異很大。
當然了,如果是我們繁殖的是燕魚或者七彩神仙魚,是可以用到金屬網罩的,把繁殖桶給罩起來,至少給親魚一個適應的時間,在短期內,小魚苗沒有起水之前,避免親魚攝食。
好的親魚看護魚卵,比魚主人要強上百倍
再者就是,如果是護幼性很強的親魚,不管是迷你鸚鵡魚、燕魚、七彩還是地圖、紅尾皇冠、紅寶石等等,這些慈鯛科觀賞魚的親魚看護魚卵都要比我們魚主人強上百倍的。
無論是它們使用魚鰭給小魚苗供氧,還是及時吃掉白卵等等做法,或者咬碎魚飼料投餵小魚、給小魚吃奶,對於小魚苗進行統一管理等,這些工作都比我們要好很多,也省去了我們的很多麻煩。
但是這種護幼性極強的親魚,需要我們去不斷尋找和淘汰才能夠獲得。
並不是說我們自己隨便飼養的一對親魚,都可以達到那個效果。
這些東西就沒有什麼一定之規了,全靠我們自己的觀察力。
因為看過我視頻的魚友應該記得,這兩條迷你鸚鵡魚看護小魚可以持續半個多月,並且對於已經離開親魚將近一周的小魚苗,再次合缸也能不去攝食,所以我才有膽量敢於嘗試一下,具體情況暫時看來沒有問題,但是這其中會與很多因素有關,哪怕是背景、燈光、過度聲響的改變,都可能導致它們受到驚嚇而吃掉魚卵。
因此只能以觀後效了,而很多魚友經常提出來的有關此類問題,諸如魚卵和大魚能否單獨孵化,小魚何時應該和大魚分離,這些問題根本就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如果說有的話,要麼問你自己的觀察力,要麼問你的觀賞魚去。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