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厚《2018年教育行業藍皮書》發布,覆蓋教育行業全領域
2025-05-13 20:06:09
11月13日訊,今日,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會上,芥末堆發布《2018年教育行業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本次藍皮書篇幅120多頁,字數近十萬字,覆蓋教育全領域。包括教育行業概況、中高考改革、K12、民辦教育、早幼教、素質教育、STEAM、職業教育等教育全方位各領域。
一、新出生人口或將大幅下跌,中產焦慮成為行業增長最大動力
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2557億元,比2016年增長9.43%。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34204億元,比上年增長8.94%。在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中,全國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增長最快,高職高專緊隨其後。對應到政策層面,是國家加大了在普惠性幼兒園和職業教育等領域的投入。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實際2017年的新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其中二孩佔比超過50%。(註:國家統計局公布新出生人口數為1723萬,國家衛健委公布新出生嬰兒數為1758萬)。2017年的新出生人口數不止遠低於政策預期,也比2016年下跌了63萬。考慮到2017年僅是放開二孩政策的第二年,未來二孩政策對新生人口數量的利好影響將持續下降直至出清。
影響每年新生人口數量的是育齡人口和生育率。隨著90後進入育齡期,根據1990-1999年每年新出生人口的走勢看,未來育齡人口將呈現斷崖式下跌。育齡人口下跌加上較低的生育率,未來新出生人口數量或將大幅下跌。
對於中產階級而言,向上的通道越來越窄,向下的大門卻永遠敞開。中產階級家長為了保證子女待在現有的社會階層裡不滑坡,會在子女的教育投入上不斷加碼。對於教育行業而言,中產焦慮將是行業增長的最大動力。
二、進入成熟期的K12:頭部機構的卡位戰、中小機構的生死戰
K12作為教育行業發展歷史最久、市場規模最大的細分賽道,既是「英雄輩出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隨著K12營收前5名即將全部登陸二級市場,頭部機構陣容基本確定,在線教育第一梯隊成型,To C創業風口難再覓,2018年K12行業開始進入成熟期。
同時,與教育政策緊密相關的特性,也使得「合規」與「減負」成為K12行業的「緊箍咒」。資質要求、合規成本對於中小機構的生存挑戰更大;減負導向則意味著應試升學不能繼續成為K12行業的唯一賣點。不論是玩家生態還是產品形態,K12行業都將發生變化。
過去幾年,K12校外培訓發展迅猛。在野蠻生長的同時,衍生出管理混亂、學生負擔加重、「應試化」嚴重等問題。為讓K12校外培訓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補充者而非幹擾者,今年以來,一場針對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的規範整治自上至下展開。此次規範從師資、場地等方面對校外培訓機構作出限制,將造成機構辦學成本階段性上升,行業進入壁壘進一步提高。中小機構將面臨合併甚至出局,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而在內容方面提出的限制,將促使培訓機構改變以應試導向為主的學科輔導思路,倒逼培訓機構原有教育內容模式轉型升級。
新高考是我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以來,變化最大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且趨勢不可逆轉。具體來看,新高考改革強調打破分科,擴大學生選擇權;強調增加選考科目和外語考試次數,分散一考定終身的壓力;強化了必考科目的重要性。同時改變招生錄取機制,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打破唯分數論,高校也比以往更依賴自主招生選拔學生。
這些變化為學校教務教學管理和學生生涯規劃帶來挑戰,催生了市場需求。未來,幫助學校實現走班排課、電子排班、師資培訓、自主招生,以及學科輔導和教學資源的補充都是值得關注的新機會。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省份全科加入全國卷。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全部使用全國卷的省市級單位達25個。統一的考試內容減少了不同省市教材、教學內容的差異,降低了區域市場的準入門檻,將有利於大機構跨區域擴張。
三、學前領域全面崛起,「內容」和「啟蒙」是關鍵詞
2017年5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社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要達到80%左右。
這意味著現有很多中低端民辦幼兒園的生存空間將被壓縮,轉型成為普惠園或者被學前教育資本收購或成為兩種常見的出路。對於已經入場或者即將入場民辦學前教育的創業者和資本來說,發展或者收購高端園所將更有可能帶來持續穩定的營收。
「內容為王」是2017年學前教育領域風險投資的主旋律,約有30%的風險投資事件都發生在幼兒內容類產品上。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近四分之一獲得融資的內容類學前教育公司將AR繪本、VR內容作為其內容的最大特色。隨著數字出版及相關技術的日臻成熟,挖掘內容的交互性、增加內容的趣味性成為眾多幼兒內容公司的發力之處。
2018年,「啟蒙」成為學前教育賽道的熱詞。截至2018年8月31日,學前教育領域約20%的投資標的都為啟蒙或親子類產品。與此同時,涉及啟蒙功能的產品品類豐富多樣,包括英語、數學思維、感統教育、傳統文化等。親子類產品則直指家庭教育的市場空白,主要為新手父母提供養育、啟蒙教育、家庭互動等方面的課程和內容。
目前,大多數內容類產品直接面向C端市場,按照內容所直接針對的人群來看,內容類產品可以分為兒童類、家長類、教師類三種。三種類型的內容產品特點、使用場景及商業模式可見下表。
由於新興細分品類產品的出現,2018年學前教育領域目前的融資輪次分布情況基本與2017年類似,即以A輪及A輪之前的融資為最多。這既反映出學前教育領域對創業者的吸引力,也意味著已經入場的創業者尚未將值得信賴且複製性高的商業模式完全跑通。
四、素質教育的機遇與困境
2018被認為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黃金之年。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技術的進步與家庭消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素質教育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伴隨著監管層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加強,部分傳統培訓機構也開始涉足素質教育。但素質教育賽道依然面臨共同的困境:
1. 以線下為主,租金高企模式較重
雖然素質教育許多細分賽道都在探索線上化,比如音樂、美術、圍棋、思維素養教育等,但在目前線下模式仍居主流,難以被線上完全取代。
藝術類中的舞蹈培訓,球類、體能、冰雪等體育類培訓,研學/遊學/營地類項目,均依賴於場地資源。這不僅造成租金、人力成本高昂,還使得機構發展受制於區域,模式較重,擴張緩慢。
2. 重交互體驗,師資水平無法匹配
線下場景的最大優勢即交互式體驗,而體驗的效果直接取決於師資水平。相較於 K12領域,素質教育行業的人才存在著巨大的缺口,一些專業品類(如小眾樂器)等往往找不到合格的教師;同時由於執教門檻低,師資水平常常參差不齊。
3. 課程同質化,評價體系標準缺失
素質教育機構常遇到課程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一方面,素質教育各細分賽道都已有機構進入,新入局者很難找到尚未開發的藍海;另一方面,行業門檻較低,課程內容易被其他機構複製。 此外,素質教育許多賽道缺乏相應的評價標準,課程的效果較難量化。由於見效慢、學習周期長,容易產生續費率低的問題。
4. 行業偏零散,從中突圍並不簡單
素質教育的各個賽道還未出現龍頭型企業。以遊學研學市場為例,份額最大的世紀明德在2017年的營收5.19億元,而遊學研學是個體量數百億的市場。中小型機構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從小作坊模式走向規模化發展,機構會遇到課程標準化與教學個性化難統一、師資留存率低且供應不穩定、管理模式不成熟、異地擴張粗放等系列問題。
附藍皮書全書目錄
Part1大數看教育
一、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保住4%底線
二、「全面二孩」利好出清,2017年後新出生人口或將大幅下跌
三、家庭教育支出——中產焦慮是行業增長的最大動力
四、市場不確定性加強,教育投融資持續繁榮
五、估值回歸理性,資產證券化步伐加快
Part2中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之路
一、新高考改革政策總覽
二、新高考改革帶來的變動及問題
1. 對學校的教務管理提出挑戰
2. 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提出挑戰
3. 對考試評價提出挑戰
4. 招生錄取的變化
三、中考招生制度改革
1. 各省市中考改革推進時間線
2. 各省市中考改革方案共性
3. 部分省市中考改革方案特殊性
Part3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一、從課程分級到立德樹人
二、學校課改案例
1. 上海大同中學:30年課程改革縮影
2.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學院制、書院制管理
3. 山東青島二中:6大MT課程體系
三、新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
四、課程內容種類不斷豐富
1. 編程與人工智慧
2. 創客、STEM教育和科學課
五、綜合實踐課程成必修課
Part4 進入成熟期的K12
一、政策頻出,誰的機遇誰的挑戰?
1. 紅線劃定,行業合規步伐加速
2. 新高考,新機會?
二、行業進入成熟期
1. K12行業基本情況
2.K12行業發展階段
三、K12行業新特性
1. 行業規範期:頭部機構的卡位戰、中小機構的生死戰
2. 學科教育向學科素質教育轉型
3. 大語文和數學思維培訓成風口
4. B端的新機會,下沉和進校成為關鍵詞
5. AI教育產品成為常態,但發展不及預期
Part5 民辦教育的監管與促進
一、民辦教育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法
1. 分類登記的管理辦法
2. 民辦學校分類扶持
三、各省民辦教育的實施方案
1. 現有民辦學校3-5年的過渡期
2. 大多數省份的補償方案仍然模糊
3. 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收費基本放開
4. 公民辦教師之間建立流動機制
5. 稅收優惠各省略有不同
6. 設立專項資金進行財政扶持
四、營利性民辦學校名稱登記辦法確定
五、民促法實施條例送審稿出臺
Part6 紅海語培,競逐升溫
一、「語培熱」背後的推動因素
1. 資本追逐:融資總額位列所有賽道之首
2. 政策利好:中高考改革相繼落實
3. 人口紅利:二孩政策放開,居民消費升級
4. 留學熱潮:行業門檻降低,低齡化趨勢明顯
二、行業整體發展現狀
1. 在線少兒英語品牌集中度明顯,持續佔據行業頭把交椅
2. 低齡化趨勢明顯,啟蒙英語風口到來
3. 渠道下沉,二三線城市崛起
4. 變道超車,在線小班課成賽道新風潮
5. To B市場迎來「收割」,暗戰開啟
三、衡量在線英語品牌的重要指標
1. 師資:歐美外教受青睞,機構搶佔教師資源
2. 教材:國際教材+自主研發,發力本土化創新
3. 獲客:營銷成本高企不下,口碑獲客是王道
4. 定價:區分市場定位,多因素綜合考量
5. 建議:資本輸血非常態,用戶服務是關鍵
Part7 全面二孩後的早幼教市場
一、學前領域全面崛起
1. 「全面二孩」政策刺激有效,過半新生兒為二胎
2. 新《民促法》推力顯著,普惠園要求尚待落地
3. 學前教育加速「前置」,質量成關注焦點
二、資本市場搶灘助力
1. 學前教育賽道持續吸金,「內容」和「啟蒙」是關鍵詞
2. 學前教育標的依然吃香,獨立IPO先河開啟
三、內容產品集中爆發
1. 入場者持續增多,商業模式待驗證
2. 智能硬體並未走遠,五道門檻待邁過
3. 學前內容「課程化」,知識付費壁壘未成
四、早託品牌百花齊放
1. 早教品牌靠加盟拓張,「網際網路+」之路漫漫
2. 幼託中心聲勢漸起,接軌國際化教育理念
五、幼教雙師下沉入場
1. 聚焦師資匱乏的瓶頸,從B端市場切入
2. 外教雙師成熱點,競爭壁壘尚待形成
3. B端和C端兩手抓,渠道下沉很重要
Part8素質教育的機遇與困境
一、2017-2018素質教育概況
1. 2018:素質教育黃金之年
2. 政策發力,推進不易
3. 資本風口,大勢所趨
二、素質教育賽道共同面臨的機遇與困境
1. 政策的雙刃劍效應
2. 自身特點引發行業痛點
三、細分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1. 藝術培訓:在線化進程加速
2. 體育類培訓:海量市場尚待開拓
3. 研學/遊學/營地類:野蠻生長的朝陽產業
4. 思維素養類:少兒思維產品受到資本追捧
5. 素質教育+
四、整體總結
1. 行業生長期
2. 紅海與藍海
3. 痛點改善
4. 未來展望
Part9 科創教育2018:少兒編程的黃金一年?
一、科創教育,站在風口上的第四年
1. 政策紅利,多地頒布具體實施細則
2. 融資總額持續攀升,少兒編程賽道成熱點
二、科創教育落地形態
1. 硬體產品成低幼化趨勢
2. 創客、STEAM教育:完善B2C產業鏈
3. 科學教育:跑馬圈地,快速佔領市場
三、少兒編程是否邁入黃金時代
1. 2017年少兒編程迎來爆發
2. 以培訓為核心的業態
3. To B大勢所趨,AI技術解決師資難點
四、機遇與挑戰
1 .內容為王,資質為本
2. 打入消費級市場,運營是關鍵
Part10 職業教育的全面在線化
一、職業教育面臨新機遇
1. 產業人才需求
2. 政策助力
3. 教育服務成為重點
二、資本助力、赴美上市
1. 新技術培訓備受青睞
2. 多家職教公司集體上市
三、IT培訓領域的競爭和機遇
1. 湧入新玩家的IT培訓紅海
2. 傳統IT培訓機構的突圍
3. IT培訓領域的新趨勢
四、成人教育領域的變化
1. 資格證、公考、法考白熱化
2. 教師資格證培訓爆發
3. MOOC平臺職業化
五、職業教育新趨勢
1. 新網際網路職教品類的發展
2. 職前市場的發展
3. 職教巨頭入局知識付費
Part11產教融合的2.0時代
一、產教融合如何成為新關鍵詞?
1. 人才缺口促使需求增加
2. 院校培養機制陳舊促進改革
3. 政策利好推動產教融合發展
二、產教融合2.0帶來了哪些變化?
1. 產教融合高速發展,新技術領域佔多數
2. 入局玩家多元,賽道出現多筆大額融資
3. 經歷三種模式迭代,學校與企業合作日益緊密
4. 實際案例
三、產教融合的挑戰
1. 課程質量不穩定
2. 高校教學方法難以轉變
3. 企業運營難題
四、產教融合未來的機遇
1. 未來的機遇在哪裡?
2. 地方政府激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