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讀苦難輝煌心得體會優秀作文
2025-01-22 22:54:09
導語:苦難能夠匯集力量。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它不是天賜良機,而是來自千千萬萬的人的英勇獻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苦難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
篇一:讀苦難輝煌心得體會
題記:讀罷《苦難輝煌》,掩卷而思,深感皇皇巨著,其間歷史之智慧、偉人之雄略、辯證之思索、未來之啟迪,洋洋灑灑,蔚為大觀,吾之愚鈍,難以盡窺,然敢以痴人妄語論其一二,非不知深淺,概因澎湃之心緒,不抒不快。
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曾說過:「人愛自己的歷史,比鳥愛自己的翅膀更厲害,請勿撕破我的歷史。」《苦難輝煌》一書的價值,並非愛美的鳥兒對絢麗的翅膀自愛自憐,而在於這翅膀曾歷經風雨幾近折斷,最終卻在苦難磨礪中涅槃升騰,中間蘊藏了無窮的歷史智慧和偉大力量。
還原歷史的真實和完整
金一南筆下的那段歷史是現代中國最混亂最暴戾的時代,也是最富有革命激情,狂飆突進、英雄輩出的時代。滿腔熱血的革命先驅、追尋真理的愛國青年、救國圖存的仁人志士,如河漢如群星,耀眼奪目。而毛澤東,無疑是其中最閃亮的一顆。在經歷了上個世紀被冠以無數尊崇和榮耀的神聖光環之後,一個非神化的偉人形象逐漸被人們所認同。書中所描述的毛澤東有血有肉、真實鮮活。他上下求索之初的迷茫與彷徨,投身革命時的青澀與狂放,咽下失敗後的苦悶與焦灼,危難壓境時的大氣與從容,書中皆有觸及反映。這,正是還給了歷史和後人一個真實完整的毛澤東。
誠如此書對毛澤東的刻畫評述,對一位歷史人物、對一個歷史事件的評價褒貶,必須立足其所處的時代,以歷史的、辯證的、客觀的、發展的眼光加以審視和分析,不歪曲、不遺漏、不唯書、不唯上、不斷章取義、不似是而非。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驅散紛繁複雜的歷史迷霧,看清遠去模糊的事實真相,從中尋得真理之光,汲取智慧養料。這,也是我們學習歷史、研究歷史、認知歷史的根本目的和追求。
偉大的徵程源自偉大的信仰
長徵,無疑是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上一段擁有最多傳奇色彩、銘刻最多悲壯記憶的偉大徵程。76歲的美國記者哈裡森·索爾茲伯裡帶著心臟起搏器跋涉萬餘公裡,完成了對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踏訪,寫成《長徵——聞所未聞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話:「閱讀長徵的故事將使人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誠如斯言,對於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紅軍戰士來說,支撐他們完成如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壯舉的動力,只能來自於精神層面,那就是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
紅軍二十師師長胡天陶被俘,讓國民黨大吃一驚的是一位紅軍師長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3件打滿補丁的單衣,腳上穿著兩隻不同色的草鞋,在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下,胡天陶始終只有一個字:「不」,不惜以死捍衛自己的信仰。紅一軍團二師四團一營二連的22名敢死突擊隊員背挎馬刀,腰纏手榴彈,匍匐在瀘定橋的13根冰冷鐵鎖上,冒著槍林彈雨,一往無前,用血與火詮釋信仰的意義。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倒下了,倒在了長徵的途中,沒有目睹勝利會師後的喜悅與歡慶,但他們的壯舉,他們的精神,決不會止於金沙江與大渡河,決不會止於四渡赤水,決不會止於雪山之巔、茫茫草原。因為支撐他們的信仰,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幸福,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強盛。這樣的信仰、這樣的追求不會因為肉體泯滅而消亡,而是已經內化為整個中華民族的靈魂,凝結於每一位共產黨員的血脈之間。
歷史沒有假設亦不相信偶然
拜讀書中我黨從稚嫩到成熟、從孱弱到強大、從默默無聞到世人矚目、從幾近傾覆到鑄就偉業的曲折和艱辛,驚嘆這一奇蹟的同時不禁浮想:假如當年陳獨秀拒絕共產國際的經濟援助,假如孫中山沒有同意國共合作,假如陳濟棠與白崇禧合力圍剿紅軍,假如……那共產黨的命運又該如何?那近代中國的命運又該如何?
歷史從來沒有假設,也不相信偶然。那些把中國共產黨數次命懸一線而又轉危為安的奇蹟歸結為命運安排的人,根本就不了解這個政黨。「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國際歌裡這樣唱到。中國共產黨能夠歷經苦難走向輝煌,是因為她從成立的那一刻起,就義無反顧地背負起追求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歷史重任,從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在長期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中不斷自省完善,追求真理,修正錯誤,始終保持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始終保持了開拓創新、不懈進取的活力動力。一個政黨尚且如此勤勉自勵,何況我們作為黨員的每一名個體。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式複雜多變,國家經濟宏觀調控形勢任重而道遠,十二五規劃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任務,這對於我們金融行業從業者來說,既是實現抱負、一展才幹的機遇,更是對個人能力素質、意志品質的考驗和挑戰。我們應當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斷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始終保持開拓前行直面挫折之動力,始終保持情系人民為民謀利之初衷,始終保持志趣高雅潔身自好之情操,以優秀的作風品質、過硬的能力才幹勝任崗位職責,履行使命要求,以實際行動、以切實作為,服務國家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名黨員應盡之力。
篇二:讀苦難輝煌心得體會
《苦難輝煌》是本好書。書中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共產黨成長初期的艱難歷程是個充滿苦難的歷程,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的歷程更是個充滿苦難的歷程。苦難不僅來自外部帝國主義的欺負,國內反動派蔣介石之流的殘酷鎮壓,而且來自黨的高層共產國際的瞎指揮,黨的領導人張國燾、孔荷寵、龔楚之流的背叛,苦難還來自黨因自身的不成熟而犯下的種種錯誤,多
少黨的優秀兒女不是倒在敵人的槍口下,而是含冤於九泉之下。金一南悲傷地認為,歷史的真相也許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沒有辦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來描繪,我們只能儘量還原歷史的真實,儘管這真實可能很殘酷、很費解或者很令人尷尬,但歷史就是個複雜的多面體,甚至是個永遠也無法說得清清楚楚的綜合體。掩卷而思,不禁感嘆:人間真的沒有救世主,也沒有神仙與上帝,只要是人就不會天生正確,更不可能永遠正確,再偉大的人物也會犯錯誤,也會冤枉人,甚至還會發脾氣。我更加感嘆:不是作為偉大領袖的、只是默默無聞的,甚至從不曾留下名字的紅軍戰士,是他們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僅有的一生,奉獻給一個崇高的理想——共產主義理想,奉獻給一個偉大的事業——拯救中華民族,才有今天的輝煌。他們才真正無愧於「中華民族之子」的稱號,他們才真正無愧於「中華民族脊梁」的桂冠。所以,不要為自己的籍籍無名而憂傷,卻要樹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極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恆的人民的事業中去。
書中在描述一些戰役的時候經常會有假設,比如說假如怎樣,歷史就會更改。但是歷史的奧妙在於它可以包含無窮無盡的假設,但假設永遠只不過就是一個假設。時間的一維性是不會重新再來的,人生的真正的機遇也僅有一次,抓不住便要面對失敗。當蔣介石背叛共產國際時,共產國際的領導說:「他們叛變的不是自己的階級,而是我們的幻想。」共產國際的盲目信任讓自己嘗了苦果,史達林黨派作風本身就存在很大問題——文過飾非,功勞歸自己,錯誤歸別人的不良作風註定失敗。書中反覆出現的一句真言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從苦難走向輝煌,而不是從苦難跌入深淵,就是因為他們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遵循並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他們能堅持中國人民的切身利益,他們不唯上也不唯書,他們敢於奮起抗爭,他們更不追求個人的私利,甚至他們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去追求一個美麗的夢想,更重要還在於他們這麼想也這麼幹了。正是中國革命的實踐檢驗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所以,不要為自己幹不出驚天偉業而憂傷,卻要把自己的分內事做好,試想一塵不掃的能掃淨天下的汙穢嗎?
金一南撰寫這本書的精神也很讓我感動。從網上資料獲知,金一南曾當過工人,被贊為「天生就是個好工人」,還曾當過兵,被譽為「天生就是個好戰士」,他現在是大學教授,又被嘆為「天生就是個教書的料」。金一南自己說,沒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麼就要用心、盡全力,熱愛生活就要幹好工作;創新貴在堅持,只是把別人打牌、看電視的時間用來搞研究了;人與人的差別主要在八小時以外。他的這些話對我來說無異金玉良言。我也是個老師就應該做個好老師,做個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我的教書也要教出自己的風格,我的育人就該育出對人民有利的人。人活一輩子要有熱情、有理想,有追求,不要說得太多,幹的太少,要做個能幹實事的實幹家。人間的苦難很多,但大多不能創造出輝煌,只有鳳凰涅盤地對待苦難才能浴火重生創造輝煌。作為個人的我從不敢希翼一輝光芒,也永遠不敢存此妄想。但我願,願與我災難深重的全民族人民一起去創造中華民族新的輝煌。
篇三:讀苦難輝煌心得體會
近日讀了《苦難輝煌》一書,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回顧歷史,是為了心靈更好的共響。列寧講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不能深刻感觸過去,怎能獲得騰飛的翅膀?我們是新時期的共產黨人,在和諧安寧的環境中,在舉世矚目的成就面前,我們更要看到今天面臨的挑戰,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忘卻曾經的苦難,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去面對任何險阻艱難,去鑄造新的輝煌。
《苦難輝煌》最根本特色就是進一步還原歷史,讓史實說話,讓真實的中國共產黨早期成長史展現在人們面前,絲毫沒有掩飾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幼稚與單純,也沒有遮掩早期共產黨人的大量背叛與退縮,但一切都是成長的必然階段,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苦難的歷程換來了革命的真諦和最後的成功。作者不想讓文革中的那些高大全、那些造神式的描述再次重複出現,以「重新思考」的姿態,不斷發現歷史的價值,這恐怕是本書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們黨和軍隊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贏得了無數輝煌勝利。《苦難輝煌》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歷史性問題,表現了可貴的問題意識。從問題開始,將以肯定結束;從肯定開始,將以問題告終。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時代表現自己精神狀態最實際的呼聲。有一種說法:不滿現狀就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開始。《苦難輝煌》這本書提出的問題比較好,提煉的思想也很深刻,這也是我們當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學態度,要不斷地提出問題,給自己提問題,給別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才能激活我們的思想,才能做好學問,培養一流人才。
《苦難輝煌》這本輸的客觀性讓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從這本書詳細,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前後的歷史畫卷,描繪了眾多我們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澤東、陳毅、彭德懷、李立三、蔣介石等,同時也描寫了眾多迄今任默默無聞的英雄,這讓我更加敬重歷史的偉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從苦難走向輝煌,而不是從苦難跌入深淵,就是以為他們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遵循並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在艱苦中不懈奮鬥,自主創新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只有探尋這些歷史,才能讓我們真正聆聽生命的真諦,汲取前進的動力。所以,不要為自己籍籍無名而憂傷,卻要樹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極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恆的人民的事業中去。
歷史是相對的,辯證的。過去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為後來人,正在續寫著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於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
篇四:讀苦難輝煌心得體會
近期我粗讀了由中宣部、中組部向全體黨員幹部推薦的重點圖書——《苦難輝煌》(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創作),重溫了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重新追尋了我們的人民軍隊在歷史重大關頭慨然承擔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的歷史軌跡。主要有三點體會和三點感悟:
體會一,輝煌永遠與苦難相伴。歷盡艱難,才能像鳳凰涅槃,重獲新生。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長徵的疲弱不堪的隊伍,正背負著這個世界上最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撓卻早已昭示了我們的光明前途和未來,才有了60年前新中國揚眉屹立在世界東方。
體會二,苦難能夠匯集力量。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它不是天賜良機,而是來自千千萬萬的人的英勇獻身。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些光芒不是在共產黨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最輝煌的時候迸射出來的,而是在共產黨人最困難的時候,在前景最黑暗的情況下,共產黨人還是堅守自己的信仰。如:紅軍20師師長胡天陶被俘,讓國民黨方大吃一驚的是一位紅軍師長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而在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下,胡天陶始終只有一個字「不」。這就是共產黨人的信仰,這樣的人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正是他們,用苦難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在艱難困苦中喚醒一個災難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強,在一窮二白中支撐起一個歷史悠久國度持續的繁榮發展。
體會三,苦難是前進的動力。多難興邦。中國的崛起已經舉世公認,面臨的挑戰也空前嚴峻,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實現我們的堅守和完成我們的責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營養。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一直在追趕時代發展潮流。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樣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正因為有無數的優秀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捨生忘死,踏著烈士的鮮血奮然前行,把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才贏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正因為集合著無數為著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工作的優秀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鬥,自主創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只有探尋這些歷史,才能讓我們真正聆聽生命的真諦,汲取前進的動力。
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昔日的戰場已硝煙散盡,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偉畫卷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歷史是相對的,辨證的。過去相對現在是歷史,現在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為後來人,正在續寫著歷史,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怎樣跑好屬於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
感悟一,常抱感恩心。《苦難輝煌》中那些為中華民族獨立、崛起和復興的革命先輩和烈士們,抱著感恩組織給予了他們新的人生,感恩偉大事業給予他們幸福的新生活而捨生忘死,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在許多人看來,只有過得幸福、快樂的人才會有恩可感,我並不能給幸福做一個詮釋,但在我看來,一個人活得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並不在於財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或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他用一顆什麼樣的心來看待自己和自己周圍的世界。常懷怨恨的人,即使高官顯財,也仍如寒芒在背,活得毫無生趣。在這種人心中感覺普天之下的人和事都可憎可恨,都對不起自己,貪得無厭下,即使自己佔了天大的便宜,也認為受了虧待。試想,一個時時事事對周圍世界抱有敵意的人又怎會有快樂可言呢?但與此相反,常懷感激的人,他們懂得「人靠人活著」這樣一個言簡意深的道理,因而對自己得到的一切心存感激。
感悟二,常有平常心。《苦難輝煌》中那些為中華民族獨立、崛起和復興的革命先輩和烈士們,用平常之心,從不考慮個人成敗得失,從不考慮自己進退流轉,從不考慮自己榮華富貴,牢記使命,英勇向前。「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擁有一顆平常心,才不會浮躁,不會焦灼,不會被欲望填滿心靈。擁有一顆平常心,就擁有了一種正確的處世原則,一分自我解脫、自我肯定的信心與勇氣,不會高估自己,也不會自甘墮落。擁有一顆平常心,就不會只追求物質的奢華,而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如潮的塵海中。居於平常,不安於平常。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要明確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所肩負的重任,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是什麼,做到認識上到位,思路上清晰,工作上擔責。
感悟三,常懷進取心。《苦難輝煌》中那些為中華民族獨立、崛起和復興的革命先輩和烈士們,抱著革命必勝的信心和勇氣,破除陳規,敢為人先。「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強烈的進取心是做好工作的不竭動力,是履職盡責的現實要求,也是促進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在現實中,進一步突出紀檢監察工作的特色,把工作當事業幹、把工作當專業幹、把工作當樂趣幹。以創建「忠誠衛士」機關品牌活動為載體,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領域,增強創新意識,更新思想觀念,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嚴格按照「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程序合法」二十四字方針的要求,注重依紀依法辦案、文明辦案,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案件檢查各項工作任務,為把案件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