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優秀】
2025-02-08 11:00:08
導語:在文字的海洋裡學會成長,在書本的燦爛中品位人生,在知識的國度裡參透生活。小編收集閱讀與經典同行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閱讀與經典同行
書房乃家中重地,無論是男人女人,還是老人小孩。都總愛在繁忙了一天之後或者閒情的下午或潛心看書,或埋頭鑽研。而書房也就成了我與書同行,與偉人同行的地方。
暑假總是炎熱得使人心情煩躁,假使恰逢停電,那更是火上澆油。而那天下午,與數學難題較勁的我終於在酷暑中敗下陣來。我把筆一甩,走出了書房,找出了PSP。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遊戲中的主角在我的操縱下被敵人虐殺的欲仙欲死,鬱悶的我把PSP往沙發上一扔。這下驚動了正在練習毛筆字的爸爸,他轉過身,對我說:「熱的話去書房看會書,一會就涼快了。」本身就嫉妒他在酷暑中氣定神閒的樣子,便與他打賭。我轉身走進書房,抱著必勝的想法,我隨便拿了本《魯濱遜漂流記》讀了起來。
不一會,我竟被書中驚心動魄的情節吸引了。機智的魯濱遜,殘忍的食人生番,可憐的星期五,每一個情節的發展無一不牽動著我的每根神經。神奇的是,我竟然覺得漸漸涼快了下來,我似乎與魯濱遜一起在冰冷的海水中漂浮,凍得我不經打了個寒戰;而生番們的殘忍也令我不寒而慄。身上不再冒汗,心中不再躁動。看輸入了迷,連天暗下來了也沒有覺察到。知道電力恢復,燈亮了,我才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去了不少。續著空調送來的習習涼風,我看完了這本書。
走出書房,我似乎重獲新生,心中有什麼東西在蕩漾著。雖然輸了零花錢,可我卻收穫了快樂。爸爸完成了他的書法,心靜就是他練好書法的秘訣。我轉身又走進了書房開始了再一次的歷險。
在與書同行的日子裡,我見證了盧梭的智慧,柏拉圖的哲理;瞻仰了與雨果的深邃,高爾基的力度;耳濡了魯迅的吶喊,但丁的神曲;目染了塞萬提斯的奇蹟,莎翁的精粹。與書同行,就是與偉人同行。我將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在偉人的智慧下成長。
第二篇:閱讀與經典同行
在文字的海洋裡學會成長,在書本的燦爛中品位人生,在知識的國度裡參透生活。其實,書籍給了我許多,除了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
可以說,書是我忠實的朋友,無論是在緊張地學習中還是在閒來無事時,與書相伴,是段快樂而有充滿詩意的日子。也許這就是古書所說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吧。
泡一杯清茶,倚在門前的楊樹下,正是讀書的好季節。望飄揚而下的花絮,或許你也會不覺地吟應到:「楊花落盡子規啼」之類悠然的詩句吧!書,傳承的不僅僅限於中國的悠久長遠的歷史,也著實隱含著一個個深情而意長的故事。在我所品讀與學習的詩詞中,也體會得到世界的人情冷暖,滄桑變化,無不震撼人心,發人深思。
與書為伴,是一個人值得驕傲的事,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偉大的周總理造就了中國的輝煌。一切都源於書籍的力量,也無疑地證實知識能改變命運,也讓人們相信,書本的確能創造未來。
與書同行,讓我改變許多,從一個隻字不懂得孩童成為一個學識充盈的少年,從一個頭腦簡單的幼稚的小傢伙變為一個有思想有見解的人,從一個不善思考的學生變為勤於動腦的學者。書,就像一塊多稜鏡,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效果。也就是所謂的:舉一隅以三隅反。
與書同行,讓我收穫許多,不僅是在生活中,我開始能深入的了解一件事。從書中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書教會我用不同的角度解析一件事,一個人,教會我如何辨別是非曲直,也教會我怎樣面對難以承受的打擊。是書本傳授我為人之道,也正因如此,造就了這樣一個我。
也許是在夏雨朦朧時,找一本感傷的詩集去拜讀一下。不知不覺就會進入忘我的境界,細細品味筆者憂鬱而傷感的情懷,你也不禁會有一些創作靈感吧。書帶我進入多愁善感的世界,這裡充滿了回憶,思緒一直與一點點悲涼交接,告訴我們要有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也不要忘卻揮淚的過去。
與書同行,我的精神世界日益升華,是書告訴我:決不輕言放棄,否則對不起自己。所以我一直期待著,盼望著,也努力著——是書告訴我:成熟不是心變老,是淚在打轉還能微笑。所以我盡我所能地堅強著,勇敢著——是書告訴我:寧願笑著流淚也不哭著說後悔。所以我一直在體內保留那份倔強,一直捍衛著這永不發黴的真理。書告訴我: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回答道;我還不想成為老者。於是,書與我的故事繼續著,不會有絲毫的蒼白——
在書的國度裡,我可以變換每一個角色,因為不懂生活的苦,所以書把我幻化成賣火柴的小女孩,體驗一番饑寒交迫,無人問津的輪迴。因為孤獨,書讓我與另外六個小矮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享受友誼所帶來的溫暖打破原有的冷漠。因為懶惰,所以書把我放在了他的身邊,讓我與他共同完成聞雞起舞這項艱巨的任務,因為有書,我可以暢遊世界,覽閱文學之顛。
書是銘記歷史的印章,更是撥響未來的華章,書是那動人的音符,譜寫人類的一切,與書同行,一切都將永遠燦爛著
第三篇:閱讀與經典同行
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作為小學生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今天,我採訪了周老師,問了她一些有關讀書的心得。她告訴我:「讀書可以便人聰明,使人進步,使人了解歷史,了解社會。」我問:「讀《花木蘭》有什麼收穫?」老師回答說:「花木蘭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巾幗英雄,她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和男尊女婢的羅網,喬裝打扮,代父從軍,英勇殺敵,屢建功勳,證明了男子能做到的事情女子也能做到。但是她不慕功名利祿,熱愛勞動生活。讀了《花木蘭》,使我們知道了花木蘭的形象質樸剛健、英勇堅強,具有自我犧牲精神,同時又有功成不受賞的高貴品質,這就使花木蘭成為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所欽佩,所喜愛的女英雄。」我聽了老師的回答,讓人知道了中國的歷史是那博大精深,那麼吸引人啊!我又問:「老師你看過西遊記嗎?」「看過」,「那麼西遊記裡的唐僧這個主人翁你是怎樣看待的?」他是一個不折不撓的取經人。他是如來佛的高徙金蟬子轉世,他自幼在金山寺出家,法名玄奘。因為他德行高尚,被唐太宗請入京城長安宣講佛法。觀音菩薩將袈裟、錫仗這兩件寶物錫於唐僧,指點他去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如來佛那裡求取大乘佛法三藏經,以勸化東土眾生。唐太宗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就認唐僧為御弟,賜「三藏」為他取經送行。從此,唐僧下定決心即使受盡千辛萬苦,歷盡千難萬險,也要取回真經。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功得方才圓滿。回到京城之後,唐僧向唐太宗交了真經,又回到靈山,被封栴檀功德佛,唐僧表面上很迂腐、懦弱、人妖不分,實則信念堅定,富貴不能滛,不能屈,不畏死亡。他戰勝了數不清的誘惑,最終得道成正果。我又問:「老師,那您對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又是怎樣看待的?」「孫悟空是神通廣大的叛逆者,他來自仙石。」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一出世便初露頭角,得到群猴的敬仰。初探水簾洞,望著飛簾瀑布,誰也不敢入內,他卻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發現花果山水簾洞為群猴找到了「洞天福地」,被尊稱為美猴王。他勇敢無畏,智慧超群,從不懂什麼叫俱怕。他鬧龍宮,攪得龍王獻出了重13500斤,能隨意變大小的「如意金箍棒」,他入地府。把「生死簿」上猴類的名字一筆勾銷,地府的閻羅王也拿他沒辦法。天上的玉帝也終日惶惶不安,只好聽太白金星的話,「降旨指安」給他封了個「弼馬溫」的芝麻官。他不幹,「反下天宮」,自稱「齊天大聖」。「他神通廣大,愛憎分明。能識破各種妖魔鬼怪。為了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他不辭勞苦,不避艱險,不懼強暴,不計較恩怨得失。他忠心耿耿保護唐僧過火焰山,戰流沙河,克服了種種困難,戰勝了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終於使唐僧取得了真經。」聽了老師的話,使我知道了《西遊記》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典長篇神話小說。「包公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難得清官,老師:你喜歡這個人物嗎?」老師說:「當然咯!包公名叫包拯,人們叫他「包青天」,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婦孺皆知的人物,他幼年家境清貧,曾寄居寺廟苦讀,28歲中進士,官至龍圖閣大學士,樞密副使等職,包公一生剛正不柯,不畏權勢,執法嚴明、鐵面無私。包公一生審理了無數冤假錯案,他有膽識,有謀略,每次理案總要先做一番周密的調查研究,性格剛正不柯,力主打擊豪門,改革弊政,尤以鐵面無私為歷代百姓所傳誦,是人人敬仰的鐵包公。
讀書真是讓我們受益非淺。書籍遠不止是書本,它們就是生活,是過去歲月的精華,是人類生生死死的奧秘,是生活的本質與精髓——從這個意義上看,用一生去學習並不為過。我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