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優秀作文
2025-01-23 06:16:09 1
導語:人其實跟樹是一樣的,都會有一條根,這條根就是家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思鄉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篇一:濃濃家鄉情
剛剛到家,鐵門便緩緩的敞開,家裡的大黑狗汪汪直叫喚,親人們都向車子聚攏了起來,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家鄉情。——題記
親戚們都噓寒問暖,問這問那,我一下車,左手被大娘抓住,說:「我們晨晨長高了呀!」,右手被奶奶一把抓住,奶奶乾枯的,布滿老繭的手揉搓著我的小手,說:「看這手涼的,是不是沒穿厚呀!」那濃濃的家鄉情對我們進行輪番攻擊,我那小小晚輩們被嫂子抱著,會說話的喊小姑,不會說話的則叭叭的對著我親一口,可讓我高興壞了。
長輩們都拿著紅包,往我的兜兜裡塞,不斷的給我說祝福語,我也像長輩們道喜,當然,我還要發壓歲錢呢!我拿著紅包,對著晚輩兒說:「喊姑姑,不喊姑姑不給壓歲錢!」凱凱這會說話的說:「嘟嘟!」雖然音兒不怎麼準可是總喊出來了,我拿一張紅包,塞到他的兜兜裡,給凱凱握握手,繼續發壓歲錢。
殼殼兒和一一不會說話,我抱起小殼殼兒,殼殼兒用那沾滿口水的嘴巴往我臉上塗,壞小孩!不過我還是給了壓歲錢哦!一一呢,當然和殼殼兒一樣壞壞!
中午吃飯的時候,奶奶從自己的房間裡拎出一箱蛋,有N個鴨蛋,兩個鴛鴦蛋,五個鵝蛋,奶奶平時不捨得吃,現在,她把那五個鵝蛋煮了煮,給我們分了分,看著我們吃,還不住的問:「好吃吧!」其實我並不稀罕這些鵝蛋,但是,對奶奶來說,這可是很稀罕的東西,就等著我們這些孩子回來,讓孩子們吃,大大的鵝蛋全被我們給吃了,而奶奶,則吃了幾個鴨蛋,沒有捨得吃一口鵝蛋。
還有一點哦!家鄉的孩子們,臉上都有著胭脂般的紅色敷在臉上,看起來很是親切,我稱之為「家鄉色」,臉蛋個個都像是紅蘋果,可愛極了!
這濃濃的家鄉情!家鄉人的真誠、熱情都感動著我哦!
篇二:那一份濃濃的鄉情
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邊的縣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裡的這一邊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愛的,活躍的,當春天的溫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時,田野裡的土變得鬆軟無比。奶奶牽著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聞著清香的的泥土氣息,那種融化的在大自然的力的感覺,是在城裡永遠體會不到的。這時候要是有鄉親經過,就會聽到親切溫柔的呼喚:「琳琳,這裡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個夠,別回城裡就忘了呀!」是啊,這就是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鄉,此刻我不僅僅是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更重要的是,我在家鄉的懷抱裡,感受濃濃的鄉情。
「一日之計在於晨」,隨著聲聲雞鳴,各家各戶陸續打開了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務,便挽著一大籃衣服相邀到小河邊。這時,搓衣聲、說笑聲,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歡樂。
奶奶澆菜的時候,我便蹲在菜地裡,用稚氣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勞。奶奶到小河邊擇菜,我便在河邊跑來跑去撿石子,和在河邊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裡挑著走。這時候一邊是菜一邊是我,奶奶臉上放射這次愛的光芒,祖孫喜洋洋的回了家。遇到鄉親們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會得到一些小動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鰍,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魚;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著,鼻子聞著,真舒服!
有時,鄰居家的大嬸見我在屋外玩,塞給我一個剛煮熟的紅薯,因為我人小個矮,小狗、小雞經常會更我搶食,我東躲西藏,急得哇哇叫,這時大嬸吆喝著給我解圍,趕跑了小狗、小雞。我舒心的笑了,捧著溫熱的紅薯,心裡更是溫暖無比。
上小學的時候,我離開了小村莊,我的心似乎遺落在村裡了,我忘不了家鄉,更忘不了那一份濃濃的鄉情。
篇三:忘不了的鄉情
透過窗戶,看見那窗個那兩棵四季常青、高大挺拔的松樹時,就會讓我想起的故鄉的松樹林。
我小時候,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住的小平房後面,有一座山,山上長滿了松樹。
夏天,朋友常常帶我去松樹林抓蟬。我們分辨蟬發出的連綿起伏的歌聲,只聽這裡的蟬長一段,那裡應一聲。當分辨出「知了、知了」的聲音來自於那棵樹上,就爬樹把蟬抓下來逗著玩。如果運氣好還可以抓幾隻蝸牛,讓它們在「跑道」上賽跑。這常常讓我們玩的不亦樂乎,都忘了時間。
松樹周圍是一圈水稻田,水稻長熟的時候,棲息在松樹上的白鷺們就會從松樹林裡飛出來,飛到水稻田裡,吃昆蟲、小魚、小蝦。它們早出晚歸,辛勤在田野裡吃可惡的害蟲,讓收成更好。它們與松樹林吃草的水牛、稻田裡捕食鴨子相處得十分和諧,互不幹擾。在黃昏落日地照耀下,白鷺被染成了金色,飛成各種形狀又飛到松樹林。每當我在其它地方看到白鷺,我就會想起故鄉的松樹林。
收割完稻子,田野上剩下這一困困稻草,故鄉的朋友有著「不浪費一點資源」的精神,用那些稻草編織成一個個鞦韆,掛在松樹粗壯的樹枝上,一邊蕩鞦韆一邊看遠方的松樹林的白鷺與翠綠的松樹,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爸爸常常帶我去上散步,穿過松樹林,可發現松樹林中許多的鳥巢,我一邊走一邊數樹上的鳥巢。突然,我看見前面有兩排樹樹長得十分的茂盛,樹枝跨過了中間的路與另一排的樹的樹枝交錯在一起,好似一條隧道。我高興地喊:「爸爸,看,隧道!」
秋天,松樹上的松針變黃了,落到了地上,變成金色的地毯。我和幾個小夥伴就會收集一些松針與松果,一些拿回家當柴火燒,一些則拿去烤自家種的黃豆豆莢,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裡放上松針,用火柴點上火。就開始拿著豆莢烤,考上五分鐘,豆莢就基本烤熟,一陳風吹過,豆香和著松濤送入我們的鼻孔,不由得馬上想吃幾片。
我們住進新家的時候,長在窗外的這兩棵松樹才一米多高,如今,一晃十餘年過去,窗外的松枝已長到十幾米高。這讓久在異地他鄉的我,可以在非常想念家鄉的時候,輕輕推開窗戶,久久凝望松樹一會,讓我置身於家鄉的松樹林中。
篇四:鄉情
天空中飄落一絲飛雪,用手去接,雪花觸手即融,抬眼望向天空,灰濛濛的,心中不免添了幾分落寞。忽而想起了那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詩來形容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應該是再恰當不過了。
轉眼已是春節,家家戶戶忙著走親訪友,爆竹聲聲,震耳欲聾。雖說有家人陪在我身邊,但那種鄉愁仍然不曾減退。「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想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時常想起家鄉的那條弄堂,又長又深。小時候的自己總喜歡與小夥伴們在弄堂中穿梭,嬉笑聲仿佛現在還迴蕩在耳邊。還有夏日裡老老少少在村頭乘涼,我與姐妹們一起猜謎,追跑??????好像這一切盡在眼前,可是驀然回首,轉眼已是百年。
我不是巨蟹座,可是我這個人總愛回憶過去。有人說這是現實生活不如意,也許是因為太過孤獨,可在旁人看起來似乎我過得很幸福,是我不懂得滿足。他們也許並不懂,小時候雖然住得房子並不是最好,可是那裡有我的夥伴,有我的老槐樹,還有那清澈的河水,生活得有滋有味。剛來到城市時,我好像是一隻被關在鐵籠裡的小鳥,想飛,卻怎麼也飛不出去。日子久了,我的稜角也磨平了,我開始學著適應,因為人總要學會長大,不是嗎?有時候累了,眼前總會浮現家鄉的影子,然後我咬緊牙關,重新振作。
「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只有我的流浪者,在孤獨的路途上,時時微笑地想起它來。」
篇五:鄉情
一跳清清的河流,夾在兩山秀麗之中,河岸上棲息這我的父老鄉親。生活在這片寧靜甜潤的熱土中,我感受到無限的快樂和幸福。
清晨,我早早的起來了,爬上披著綠衣的小山,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將自己融入大自然的美景中。過了一會兒,東邊的大海升起了耀眼的紅日,光芒照在山頭,把山頭染得通紅。太陽漸漸升高,很快的照亮了家鄉的每一個角落,趕跑了花叢中沉睡一夜的露珠。人間萬物號相同是甦醒過來,整個家鄉霎時活躍起來。山間,田埂上,到處都有早起勞作得身影,汗水灑在天地裡,過是收穫在秋天的季節裡。
匆匆的,人們剛播下春的種子,似乎還沒來得及清點,熱鬧的夏天已來臨了。
夏天雖然熱,但有白云為我遮擋陽光,有高大得榕樹為我灑下綠陰,又熱鬧的場面為我解悶。每年的端午節,家鄉總忘不了舉行一場「龍舟大賽」那時有許多老叟來觀看比賽,看小夥子們穿梭在河面上,他們把青春和活力展現的淋漓盡致,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秋風吹起了,家鄉給我帶來了收穫的喜悅:冬天降臨了,家鄉給我帶來飽含的溫暖。家鄉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靈深處:在失意的季節裡,他給我帶來慰藉:在成功的日子裡,他與我共享歡樂。
在七彩的人生中,家鄉是最美麗的一色:在人生的五味裡,家鄉是最芬芳的一味。領略家鄉,就是領略一幅美麗的畫。
美麗的家鄉,是你給了我生命,讓我能在著五彩繽紛的世界裡再走一回:美麗的家鄉,是你給了我勇氣,讓我在失落的日子裡能夠重新站起來。
篇六:鄉情依依
遠望,是高大連綿的群山。環抱著層層疊疊的田野,這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一個古樸又美麗的地方。
布滿青苔的石板小路,牽引著你,走向一個清幽遠古的世界:粉牆黛瓦,雕梁畫棟,庭院深深。這裡就是我們祖宗留下的物質遺產,是現今國內最大的明清建築露天博物館-新葉明古屋。如果你想訪古探幽,這裡有您意想不到的收穫。生在這裡,長在這裡,我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季節都充滿深深地愛。
春天,野花開得爛漫。在陽光下,顯得絢麗多彩。油菜花開得最奔放,黃澄澄的,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引來成群的蜜蜂,成天的在花間飛舞,狂歡。
在這樣的清晨,太陽還沒來得及甦醒,農民們就帶上農具,踏著露水,趕赴農田。它們揮著鞭子,喝著牛,翻出一犁犁的大土塊。這是新的一天,它們要為接下來的一年做好打算。
到了夏天,田裡的荷花開了。雖不及「接天蓮葉無窮碧」,但是一樣的「印日荷花別樣紅」。一樣的楚楚動人,如同是豆蔻梢頭二月初的少女,翩然起舞。
傍晚,太陽熟練了最後一道霞光,暮色四合,農民們陸續回家,三三兩兩,不時的打著招呼。吃過晚飯,各家各戶都拿了小凳子,出來納涼,偶爾有老人家,拿出一桿油亮油亮的菸斗,撲哧撲哧的吸上幾口黃煙。還有幾個婦女,拿出剛從田裡摘來的蓮蓬剝了起來,一邊幹活,一邊聊天,不時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
直到月明星稀了,笑聲漸悄,人們也慢慢的起身回屋。留給大地好靜謐的夜。
秋天來了。
這是收穫的季節,農民們笑得合不攏嘴,辛勤和汗水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果實。金色的稻穀一浪接一浪,各種各樣的果樹都掛滿金色,紅色,的燈籠。山間是層林盡染,楓樹紅的可愛,像著了火一般;銀杏樹也紛紛落葉,鋪成了「滿地盡鋪黃金甲」。
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冬天是一年之中最閒的,這時的人們喜歡串串門,烤烤火爐,小孩子們則趁著雪天打雪仗,拉著大人們一塊堆雪人。過不久,「爆竹聲聲一歲除」新年就來到了。
您想,這樣一個充滿詩情畫意,歡聲笑語的地方,如母親一樣哺育我溫暖我的地方,讓我怎麼不愛她。
篇七:濃濃的鄉情
人其實跟樹是一樣的,都會有一條根,這條根就是家鄉。無論你身在何方,無論你遠在千裡,你還是有根在你的身邊縈繞。
在《元修菜》中,蘇軾鍾情於巢菜,在上面寄予了他的思鄉之情。試想,詩人離家已有十五年,而今又遭貶謫,被羈管於他鄉異地,連小孩子說出的話都是「楚音「,他怎能不想家呢?而家鄉的親人多已逝世,最能勾起他回憶的便是自小食用的巢菜了。於是,他在巢菜上寄予了他全部的鄉情。而從詩中看,其思鄉之情深意切,有時竟達到了不能自己的地步。
余光中的《鄉愁》中,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濃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的長期隔絕,漂泊在孤島上的千千萬萬人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我想,這也是余光中內心一種對故鄉的強烈思念之情。
《回鄉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先生寫的一首詩,可謂是唐詩中的極品。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告老還鄉時,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只是刻畫一個久客回鄉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詩人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心情難於平靜。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容雖平淡,卻由表及裡透著詩人濃濃的鄉情。
我想表達的一句話就是,不管你有多忙,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