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孝道與感恩作文

2025-01-17 02:56:09

  孝道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

  孝道與感恩作文

  孝,狹義說就是善事父母;廣義說,就是孔子說的「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感恩,狹義說就是感激父母,廣義說,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會,感激祖國,感激所有幫過自己的人。孝與感恩是以孝敬父母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與基礎,是人內在的品質,屬於魂,感恩是孝的體現,是人外在的品行,屬於形。孝與感恩是思想,是態度,是文化,是行為,是素養,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

  敬養父母。這是對雙親而言。敬養父母雙親是人類的天性。孔子認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說,父母培養教育子女,子女奉養父母,這是人類一種天性。又說:「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種表現: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以最誠敬的心情任勞任怨地服侍父母;父母生病時以最憂慮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過世時以最哀痛的心情來料理後事;舉行祭祀時以最嚴肅的態度來追思父母。這五方面做到,才稱得上是能侍奉雙親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體現了人的孝親的聖潔本性。

  中國人講孝,既重贍養,也重視心裡關懷和內心愉悅。在有些人看來,父母到了老年,不能自食其力了,做子女的從經濟物質上養活他們,使他們吃穿不愁,也就算報答生育之恩了。孔子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強調「敬」,認為僅僅「能養」是不夠的。所以,孝敬父母應在既養又敬上下工夫。在家不僅應主動承擔家務勞動,減輕父母家務負擔,而且應從思想上,尊重父母意見和教導,經常把生活、學習、思想情況告訴父母。外出和到家,向父母打招呼。在外地讀書或工作,經常寫信或電話匯報情況,或經常回家看看,免去父母掛心。

  孝敬不等於盲從。孔子在《孝經·諫諍章》說:「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孔子態度十分鮮明,他反對一味盲從,反對愚忠愚孝。主張做父親的若有能諫諍的兒子,就不會陷於不義的行為之中,做兒子的若看到父親有不義的行為,就應該直言相勸;對父母有意見,有禮貌的提出,不應和父母吵架耍態度。為人臣子的若看到君王有不義的行為,就應該進言勸止。這些都體現了孔子的辯證思想和民主思想。

  生育後代。這是對後人而言。人類生命是一個鏈條,民族興衰關鍵在後代。生育後代既是生命延續與民族繁衍的需要,也是承繼孝道文化的責任與義務。生育後代,提高後代的質量,在當代絕不是個人一家的行為,而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強我、壯我中華民族之後的需要。

  推恩及人。這是對他人而言。孝道分養親、敬親、尊親三個層次外,還強調「推恩」。孟子說過:「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思就是在人與人相處中,應當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華。把孝親敬老的美德推廣到同學、師長及社會每個成員,既尊敬熱愛自己的父母長輩,也兼及他人的父母長輩,使全社會人與人之間都能夠互尊互愛,和諧相處。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孝道隨著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和賦予新的內容。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孝文化,重建與現代文明社會相適應的新孝道文化,對融合代際關係,實現家庭和睦,營造孝親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發揮賢孝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社會意義。

  學會感恩,崇尚孝道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著他一生的精彩,為他忙碌,為他操勞。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幸福的撫摸?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說,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百善孝為先。」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希圖什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嘗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下班歸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床疊被、整理屋子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範。

  「孝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去,一個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為公」。

同类文章
關於環保之旅的作文

關於環保之旅的作文

  我是一隻小鳥,在藍天下自由自在的飛翔。我的家住在綠色的森林裡,那裡綠樹成蔭,我可以每天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我們一家三口在那裡幸福的生活著。  日子就這樣過了好些年,有一天,媽媽突然對我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該是到外面去看看世界的時候了」。聽完媽媽的話雖然心裡有太多的不舍,但最終還是揮淚
我家鄉的環保小調查初中作文400字

我家鄉的環保小調查初中作文400字

  古人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是我可愛的家鄉,她有山有水,水清澈見底,天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十分美麗。它是一個人們喜愛居住的綠色城市,特別是在美麗的春天,鳥語花香,百花齊放,綠樹成yin,生機ang然,是古今中外人們都非常嚮往的地方。  我的家鄉杭州很美麗、很可愛,對於
校園文明從我做起命題作文

校園文明從我做起命題作文

  【篇一:文明校園,從我做起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五年級六班的侯京呈,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文明校園,從我做起》。  每當我走進我們霸州市第二小學的校園時,就能感受到它的潔淨和美麗。嶄新而整齊的教學樓矗立在面前,寬大的操場,還有教學樓兩邊剛剛完工的花池
和諧之美作文三篇

和諧之美作文三篇

  導語:春之百花,夏之碧水,秋之金黃,冬之瑞雪,和諧之美。那是上天鍛造的自然之美。以下是小編為大眾分享的和諧之美作文三篇,歡迎借鑑!  【篇一:和諧之美作文】  創建和諧社會,是現代中國想要持續穩定發展的首要目標;所以作為公民的我們,創造和諧,發現和諧之美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蔚藍蔚藍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600字左右作文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600字左右作文

  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下面我們來描寫一下孝道吧。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作文範文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當想起這首詩,就會想起唐代大詩人孟郊的名詩
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

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

  「美德少年」這個光榮而又響亮的稱號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要靠平常的一言一行,行言舉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歡迎閱讀。  【篇一:美德少年】  我叫於世芮,9歲,在東三教小學四年級二班讀書。  身為一名學生的我嚴格遵守各項的制度,在學校,我努力學習,懂得遵紀守
丟失誠信的後果作文

丟失誠信的後果作文

  俗話說的好,言必信,行必果,誠信是非常珍貴的品質,有人說,沒有了誠信,就相當於一個人失去了肉體。但是,有一件意外看到的事情,讓我大吃一驚。  一個星星閃爍的夜空,媽媽興致勃勃地帶我去逛超市,我邊聽著音樂,一邊看著路兩旁有沒有發生什麼趣事,媽媽曾說過:我和老爸是一個德性,總愛添油加醋,只要
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

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

  奉獻是一種美德,奉獻的人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讓奉獻的養分滋養我們的心靈,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1:生命因奉獻而美麗  在繽紛、美麗的花園中,生長這各色鮮豔美麗嫵媚的花兒。在人們的讚美和欣賞下,花兒似乎更加挺拔、更加鮮豔了。  而在美麗的花兒腳下,一段
話題作文:文明在我心中

話題作文:文明在我心中

  文明是一首歌,一首煥發向上催人奮進的歌,我們的社會沒有了它,就好比一首歌曲失去了旋律;文明是一朵花,一朵燦爛的花,無私地為我們的社會散發著幽幽清香;文明是一棵大樹,默默地為我們的社會遮風擋雨……傳承文明,我們會讓生活中的亮點更為閃閃生輝;學會禮儀,我們正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和諧的社
宜居文明新萊州作文

宜居文明新萊州作文

  一個充滿文明氣息的地方,一個美麗的臨海城市,一個省級工業園區,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1個鎮、6個街道,戶籍人口88萬,全國百強縣排名37,是山東省10強縣之一。這是哪裡?你知道嗎?這便是養育我的地方,我美麗的家鄉——萊州。  萊州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地方。史載,夏代曾經建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