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關於規則的作文
2025-02-17 17:15:25
規則,是運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小編收集了關於規則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關於規則的作文
規矩在漢語詞典中有兩種意思。①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②(行為)端正老實;合乎標準或常理。今天我講的規矩應該取第一種解釋吧。
清明節臨近,按照我們這裡的規矩,一個出嫁的女兒,如果自己娘家的長輩去世後,只能燒三年紙。在親人剛去世的三年內,每次,出嫁過的女兒去娘家之前,先買點肉,帶四個圓形饃,錢紙,線香,元寶,金錠,小的掛炮,疊好的火紙。到娘家的村莊後,只能走大路,到親戚家後,先把肉煮熟,再把熟肉放進一個大盤子裡,把兩根筷子交叉著插進熟肉裡,到了墳前,先跪下,再點著火紙,陰票,元寶,金錠等,一面哭,一面說讓自己的親人出來拾錢的話,並且說:「你別捨不得花,我給你送得多,夠你花幾輩子的。」這種規矩,讓已出嫁的女兒,只能有三年的去親人墳前祭奠的權利,如果等到第四年再去燒紙,說是會「雙」娘家的下一輩甚至好多輩人,「雙」在我們這個地方的意思是死人或者人受重傷,或者是財產受到損害等等,凡是一切不祥的東西,人們都說是嫁出去的女兒燒紙超過了三年造成的。這種規矩剝奪了女兒去親人墳前表示哀悼的一切權利,真是一種悲哀。
明知道是迷信,可是誰又敢破例呢?無奈,嫁出去的女兒只有在自己的家中默默思念親人,牢記長輩的教導,使自己生活得更好,以此來慰藉長輩的在天之靈吧。
第二篇:關於規則的作文
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自由」與「規則」的關係。「自由」就是車輪,而「規則」好比是方向盤。方向盤雖然限制了車輪,但卻保證了車輪正確的前進方向,規則對我們也是如此。
有一則寓言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騎師,訓練了一匹十分溫順的好馬。他想,給這樣的好馬加上韁繩是多餘的,於是有一天騎馬外出,就解掉了韁繩。馬兒在原野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當它知道沒有韁繩的束縛後,就越發大膽起來,跑得越來越快。騎師無法控制,也不能重新給馬兒拴上韁繩。馬兒一個勁兒地狂奔著,連蹦帶跳,竟把騎師摔下了馬背。馬兒繼續往前衝,最後衝下了深深的山谷,摔得粉身碎骨。騎師後悔不已,他傷心地說:「可憐的好馬呀,是我一手造成了你的空難。如果我不冒失地解掉韁繩,你就不會落得這樣悽慘的下場了。」這則寓言向我們道出了自由和規則的關係,自由是我們的嚮往和需要,但規則保障和保護了我們的自由。然而,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都渴望得到自由,希望無拘無束的生活學習。大家想一想:我們大家只要自由、不要規則,能行嗎?如果行,那麼我們會不會變成脫韁的野馬?
我們的許多同學都覺得我們學校的規矩太多,從早到晚都讓人沒有「自由」,可什麼是「自由」?「自由」與「規則」的關係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思考過?任何規則或者說規矩都不是單純地為了限制誰的自由,則是為了維護每一個人的利益。
我們學校的規矩也是這樣,比如佩戴校徽,每天有值日老師辛苦地在校門口值勤檢查同學的校徽,校徽是學生的名片和身份證,檢查校徽是為了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混進我們的校園,從而確保校園和你的安全。佩戴校徽也是提醒你是一個學生,言行舉止都應與學生的身份相吻合。
眾所周知,我們所處的外在世界是一個通過界限來界定的世界,比如,我們在自己的家中時,房子的牆是你與其他人家的界限,當你在你自己的房子裡時,你是安全的,你是可以行駛你自己的權力的,但是,一旦你離開自己的房子,你就離開了自己的界限,你不可能去支配他人的空間,如果你要是那麼做了,就肯定會侵犯他人的界限。在比如,在馬路上,機動車有機動車的道,自行車有自行車的道,人有人行道,這樣的界限劃分,能夠讓所有的車和人都安全的走在路上。而這些界限,在現實的生活中,是通過一些具體的規則來實現的,比如法律、法規等。而正是這樣的規則,使得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屬於自己的學習生活,從而保證了我們每個人真正意義的自由。
同學們,如果大家希望我們的學習環境能夠達到理想狀態,就要自覺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也只有這樣,你才會享受到規則帶給你的自由,帶給你的快樂。
第三篇:關於規則的作文
幽谷,我的所愛。我最喜歡在無人的季節,獨自踏上這無人的小徑,不是欲扮陶淵明的隱士之風。也不為追求「踏雪尋梅」的浪漫抑或「獨釣寒江雪」的超脫。只因想走出那個由人類以自我為中心制定的規則,在自然之靈中得以陶冶,找回那迷失在都市混亂之中的真我。靜靜的深潭,恰似一位身藏不露的隱士,倒映著夕陽一抹淡淡的餘輝。坐在潭邊大石上,竟發現魚兒一群群聚攏過來,自在地向我擺尾致意。我驚異了,驀然想到釣魚池中的魚兒,它們不是生命,只是玩偶,它們具備決定命運的權力。而潭中的遊魚,平靜而無憂地生活,它們並非得到神靈的護佑,而只是生活在自然的最平常的規則中。
痴痴想著,竟至於傷感,看見水中映出我真情流露的面龐和淚攏的又眸,我知道此時的我可以盡情地渲洩。自然的規則中,萬物本是互相融合、互相感動的。我們可以感動周圍的人和事,而周圍的山川草木、蟲魚飛鳥亦可感動我們,而達到「獨愴然而涕下」的境界。而出了這幽谷,步入天天面對的社會,在人類的規則下,男人要觥籌交錯地寒暄,女人要極盡嫵媚地微笑,每個人活的刻板、生硬,原本因力圖完美而導致喪失本色的人類,再也無法感知自然的清純與生活的細膩甜美。對著曠野,對著深潭,感受著自然的撫慰,回到這正常的規則中,我才覺得生活原來可以如此清新而灑脫。對蒼天訴說我心中的壓抑,而蒼天卻許我一個會心的微笑並告訴我:「放下那些自私的規則,或許,你會發現自然的規則同樣適於你們人類。」是啊,人類從出生之日起便覺得自己是世界的寵兒,可以完全不守規則,任意改造社會。誠然,這種心理造就了一個所謂文明世界,然而隨著歷史的步步推移,自我的固定作法漸成了人類自創的規則,這個規則有益於發展的內容固然不少,但自私的成份也漸漸築起了人類與自然的一道屏壁,阻斷了主宰世間的規律與我們規則的互通,於是這自創的規則逐漸淪為唯心和扭曲,致使很多人迷失了本性。或許,人們該反思下了,或者像我一樣走規則,走入自然的懷抱,理一理生活的得失,反醒一下自己的自私與狹隘。找回那些原本也適於我門的自然規律。
走出幽谷,我奇怪地問住在這兒的老人,為什麼不圍起水潭收門票。老人一安靜地說:「門票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