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六年級作文
2025-02-12 16:50:09
瀋陽的故宮實際上是清朝入關前由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小編收集了瀋陽故宮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瀋陽故宮
星期天我和媽媽還有姥爺一起去了瀋陽故宮。去故宮之前媽媽給我講了故宮的歷史,我對故宮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到故宮聽講解員們的講解才知道故宮裡有這麼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我現在就給大家講一講故宮裡的有趣故事。
第一個是「八字」的故事。故宮裡的建築最特別的要數它的門和柱子,他們都是下寬上窄的成八字形,崇政殿外有十個亭子,一邊五個亭子,兩邊亭子排列成外八字。滿族人為什麼喜歡八呢?因為滿族人是少不了八旗的,靠著八旗的力量贏得了天下。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清朝「清」字的來歷。原來清朝的「清」是這個「青」,代表著從草原來的民族。後來努爾哈赤在跟明朝打仗的時候發現明朝的「明」是日月「明」,在五行中代表「火」的意思,而「青」代表草,火可以燒草,這怎麼能打敗明軍呢?努爾哈赤就非常聰明的在「青」字邊上加了三點水,就成了後來的清朝了。也就有了故宮鳳凰樓三層樓的故事,每一層代表一滴水,三層代表三滴水。水大可以滅火。
第三個是殿低宮高的故事。瀋陽故宮為什麼宮高殿低呢?第一因為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努爾哈赤先打仗後有家。第二個原因是滿族人有這樣一個習慣,他們長期在草原上生活,為了防止野獸的襲擊,所以把住處修得很高。到故宮以後,他們把這個習慣保留下來,把宮建在了高處,把殿建在低處。而北京故宮正好相反。還有一件事就是努爾哈赤在接見大臣的時候是坐在炕上的而不是坐在龍椅上的。
這就是遊瀋陽故宮帶給我的收穫。拉幕吧故事講完了。
第二篇:瀋陽故宮
瀋陽,也許對你的印象並不深刻,但是對於我來說,瀋陽故宮是祖國的一個名勝古蹟,也是一個風水寶地。
瀋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瀋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闢為瀋陽故宮博物院。北京、瀋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中國的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以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和濃鬱的滿族特色而迥異於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臺建築,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那極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建築風格,更是「別無分號」。這座佔地6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始建於1625年(後金天命十年),建成於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築90餘所,300餘間。瀋陽老城內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佔地6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114座。瀋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等。整座皇宮樓閣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
瀋陽,有了故宮,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如果沒有故宮會顯得那裡是一個古國。
第三篇:瀋陽故宮
今日陽光明媚,萬裡無雲,到瀋陽旅遊的我們有幸參觀了這座工業城市中的「中國第二故宮」。
瀋陽的故宮實際上是清朝入關前由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佔地6萬平方米,與北京故宮72萬平方米的佔地面積,簡直是天差地遠。但比起北京故宮的殿宇巍峨,富麗堂皇,瀋陽故宮則更顯玲瓏有致,風格獨特,結構緊湊,比北京故宮千篇一律的雕梁畫棟更具特色。
瀋陽故宮最獨一無二的宮殿就是大政殿。這個宮殿是一個融和了四種民族元素的建築。它的屋頂是八角攢尖頂,屋頂和屋簷組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皇帝頭上戴的帽子一般。表姐開玩笑地說:「如果我們去和這個大政殿合張影,就相當於把清朝皇帝的帽子帶回家啦!」這一妙言反大家逗得捧腹大笑。隨後,我們進入大政殿內部參觀。只風宮殿正中央有一個金碧輝煌的高臺,高臺上設有一個雕刻著龍鳳、祥雲等圖案的精美龍椅,龍椅在陽光的映射下,表面的鍍金層閃著金光,異常耀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坐在龍椅上,目光炯炯,野心勃勃,那銳利的眼神如同刀鋒一般,他遙望京城,仿佛又在醞釀著一個新的作戰計劃……
「喂,我剛才聽了導遊講解,很有意思哦!」表妹的一聲「呼喚」把我從無限沉思中拉回現實世界。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她)就不由分說地拉著我,帶我去聽導遊講解。「你們看,」導遊指著大殿內環繞著龍椅並支撐著大殿屋頂的幾根琉璃柱。「這幾根裝飾著精細、華美且具有象徵性圖案的琉璃柱,是典型的滿族風格。」隨後,她又領著我們來到大殿門前,「大家知道這座宮殿的哪個地方是按漢族的建築風格來建造的呢?」於是,眾人冥思苦想,卻得不到答案。導遊見狀,便揭開謎底:「答案就是大殿門前的兩根高大、刻有巨龍的紅漆木柱。中國古代有『以龍為天』的說法,所以在兩根擎天柱上分別刻上一條巨龍。大家注意門前漢白玉臺階和欄杆上的花紋,這就是藏傳佛教的圖案了。」「還有一種民族元素呢?」我不禁提問。「大家仔細觀察,會不會覺得大政殿的結構有點像蒙古包嗎?」說罷,我們都恍然大悟。「原來大政殿既有滿漢之風,又有藏式花紋,還有蒙古式結構,不知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沒想到古代的人們所掌握的技術已如此高超,並應用(得)如此純熟,真是難得!」我不禁暗自讚嘆。
瀋陽故宮,真是瀋陽市一顆燦爛的明珠,藝術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