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季新品發布會看彩電行業三大爭議
2025-03-18 11:26:24
每年的春秋是彩電行業甚至整個科技產業新品集中首發的季節。近兩年,網際網路思維橫掃整個彩電行業,原本平靜的「一池春水」被越來越多的跨界玩家「攪亂」,傳統彩電企業自身也不斷打出新概念為產品搖旗吶喊,充斥著各種「情懷」、「逼格」的電視新品讓越來越多的業界內外人士都紛紛表示「想靜靜」。
到目前為止,國內大部分彩電製造商都發布了2015年春季新品。但與往年清一色的叫好聲不同,今年的一系列新品卻引發了行業內關於電視發展趨勢的爭議。
分合之爭
隨著電視智能化的需求提高,海量的應用和內容讓不少智能電視出現了變慢、變笨的趨勢。近日,長虹、海爾紛紛推出擁有外接可升級模塊的分體式彩電產品,卻受到部分非議。有業內人士指出,彩電產品的分體化、模塊化概念其實並不是最近才出現。兩年前三星就推出了evolution kit升級套件,卻鎩羽而歸。因為智能電視的核心應用是看數位電視和網絡視頻。玩遊戲、聽音樂、社交互動、購物等均為非主流應用,用戶對於對於硬體提升的需求並不強烈,因此不少人認為分體式設計顯得十分雞肋。
但據統計,目前的智能電視普及率已遠遠超過兩年前,用戶對智能電視的應用也已不局限於看視頻。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用戶對智能電視在線購物、遊戲、教育等方面的關注度呈逐年上升趨勢。
彩電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對產品硬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外置的可升級移動晶片,大大提高了電視的解碼、顯示、運算能力。當電視的運行能力降低時,只需將模塊進行升級而無需整機更換,獲得了較高的用戶認可度。
有分析指出:evolution kit的失敗主要歸結於性價比。evolution kit高達數千元的價格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在幾千元的evolution kit面前,如今只需幾百元的可升級模塊已經具備了除「升級需求」之外的另一重要因素:性價比。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表示:如今做電視應該把硬體、軟體和應用看做一個體系,為用戶創造非常好的體驗。可升級模塊將移動芯和電視芯資源整合,帶給用戶更流暢的交互體驗。同時打破了智能電視只能更新軟體、難以升級硬體的行業局限。對構建電視的移動互聯生態鏈意義深遠。分體式設計有望成為今後彩電的普遍形態。
曲直之爭
縱覽2015春季彩電發布會,不管是國內品牌還是外資品牌,大多數彩電製造企業發布的電視新品都將曲面作為一個重要的產品支撐。
曲面電視憑藉更符合現代審美的弧線外觀和彩電企業「曲屏符合人類視覺構造特性」的宣傳語,在2014年俘獲了一眾擁躉。很多業內人士和消費者認為曲面設計可以讓觀看視角更廣,帶來更逼真的畫面臨場感。同時能夠使屏幕上每一點到達眼睛的距離相等,消除了屏幕邊緣的視覺扭曲,創造出最自然舒適的觀感。
但目前市場上的曲面電視更多的是LED電視。加入了曲面概念的LED電視成本隨之提高,因此曲面LED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有業內專家認為,不擅價格戰的日韓部分彩電企業希望通過高端化來避開價格戰,因而研發出曲面LED電視,並將曲面和4K、大尺寸、智能、3D等概念結合在一起,從而塑造更高大上的形象。不可否認,曲面電視更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使觀看更舒適,但用戶體驗卻並未真正大幅度提高。此外,從產品重量、厚度、成本、環保等角度來看,曲面LED電視都不符合彩電市場的發展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曲面化是「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電視的天然屬性。彩電企業撇開天然可彎曲的OLED,主攻曲面LED,聲稱發力高端市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曲面LED電視將取代平面LED電視產品並成為市場主流的錯覺。此外,目前曲面OLED電視和曲面LED電視同在市場銷售,部分終端銷售人員將OLED電視的曲面化和LED電視的曲面化混為一談,誤導了用戶。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指出,對於LED電視的發展,應更關注平面技術的升級,如更輕薄、色彩更好、色域更廣、畫質更佳,而不是將目光聚焦在電視屏幕形狀的改變上。曲面LED電視本質仍然是液晶電視,並沒有技術升級,易陷入後續發展誤區。同時,平面還是曲面,應該由用戶來主導。畫質更好、色彩更真、性價比更高的產品總會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在彩電市場並不高漲的當下,部分彩電企業要避免盲目,而是要迎合用戶的真實需求。
模式之爭
從各彩電企業今年春季的電視新品來看,無論是擁抱網際網路的傳統彩電企業還是入局不久的網際網路企業,均已經初步找到智能化方向。但從康佳與騰訊跨界合作提供一站式內容服務到長虹CHiQ新品Q2開創移動互聯時代,各彩電企業在轉型模式上百家爭鳴。
彩電製造業的產業鏈讓網際網路企業的後續發展道路並未像開局時那樣順利。但網際網路企業對「網際網路思維」早已駕輕就熟。隨著三網融合趨勢進一步加快,網際網路企業形成以「硬體+軟體+內容」為主導的「樂視模式」。該模式實現了產品研發、傳播、銷售、運營最終回到研發的商業閉環,與用戶交流互動更具開放性。但整合彩電產業生態鏈是一個龐大工程,也就導致了「樂視模式」漫長的周期。另外樂視模式在供貨能力及對用戶付費習慣的培養上也需要進一步探索。
而「跨界模式」隨著康佳與騰訊合作推出遊戲電視、TCL聯姻愛奇藝推出「愛奇藝TV+」、海爾牽手阿里推出購物電視,而被越來越多的傳統彩電企業所應用。對於智能電視而言,內容和服務依託於硬體,硬體好壞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從而影響市場佔有率。這種基於硬體和內容的合作可以令傳統電視企業立刻找到智能電視的方向,網際網路企業也縮短了產業鏈,藉助傳統電視企業的終端使其產品直達用戶,並快速與硬體磨合和迭代。
但是,智能電視對於傳統彩電企業來說是拉高利潤的新賣點,而網際網路公司所瞄準的是針對內容和服務的後端收費和可能的衍生。長遠來看,調和合作雙方利益共同點將是跨界模式的一大考驗。
與跨界模式不同,長虹等彩電企業通過構建雲平臺,構建數據分析能力,挖掘數據的價值,走出了特有的「家庭網際網路模式」。從賣產品變為賣「設備+服務」,搭建了軟硬一體化平臺,與消費者的互動也變得更具持續性。智能電視終端、移動終端、雲平臺與用戶構成了完整的生態圈。來自用戶的數據源與雲平臺強大的分析處理為彩電企業帶來了二次獲利,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也得到了充分滿足。
但彩電企業構建軟硬一體的「應用生態圈」面臨的挑戰是可想而知的。目前,基於智能移動端的開發最為集中。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基於安卓和ios市場的應用程式數量分別已超過142萬和121萬,而圍繞電視端的應用程式只有1400個。在以用戶為核心、提供智慧生活的家庭網際網路模式上,彩電企業仍然道阻且長。
中國電子商會 陸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