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翅膀》教學反思範文
2025-03-12 15:07:25
《彩色的翅膀》,一個很美的課題。課文講述了一群可愛的士兵在祖國的寶島上克服重重困難,愛上海島,建設海島的故事。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讓人不能不為士兵們的淳樸、純淨所感染。下面小編為您收集《彩色的翅膀》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參考。
《彩色的翅膀》教學反思範文(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後,我讓學生找出令人感動的句子,體會邊防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學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來了,但怎樣才能體會出文字以外的感情呢?
我通過想像與體驗豐富學生的感受。「戰士們都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端詳著,輕輕地聞著,慢慢地咬著,不住發出嘖嘖的讚嘆聲。好象有一股甘泉,流進了每個戰士的心田。」這段文字,我不僅讓學生從戰士嘗瓜的動作中體會戰士們對島上結的第一個西瓜的珍愛,還讓他們邊學著嘗瓜的動作,邊想像戰士們嘗瓜時心裡是怎樣想的,嘴裡是怎樣嘖嘖讚嘆的,體會他們為了西瓜生長付出了許多心血,這西瓜凝結著戰士們建島、愛島的深情啊!
《彩色的翅膀》教學反思範文(二)
《彩色的翅膀》一課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先寫「我」發現小高探親回島時帶回了一隻裝小昆蟲的紙箱,暈船時他把紙箱緊緊地抱在懷裡。接著寫「我」參加戰士們的嘗瓜會,聽到了關於西瓜的不平凡的經歷,看到了戰士們嘗瓜時的喜悅。最後寫第二天天亮時,「我」看見一隻小蝴蝶正對著朝陽,扇動著它那對彩色的翅膀。讚揚了海島戰士建設海島、熱愛海島的高尚品德。圍繞著本單元的主題和表達方法。基於略讀課文的特點,教學時引導學生繼續運用抓關鍵詞句體會情感的方法學生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發揮連接語的提示功能解決兩個學習任務——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戰士為什麼把昆蟲帶回寶石島?二是交流讀完課文後的感受。在交流中體會海島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本文時,我採用層層剝筍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引向深處。
首先,從課題入手,在課題中質疑誰的翅膀是彩色的?讓學生圍繞問題,整體把握全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課文寫的是「小高帶一紙箱昆蟲入島給花粉授粉並同我參加了嘗瓜會」的事。緊接著,又質疑「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島?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壘出海島田」「又被暴風雨襲擊」「遠離大陸」感受小島生活的艱苦。最後,以問題「寶石島遠離大陸,條件艱苦,又是一個不毛之地,戰士們能在這裡安心守衛?」讓學生在文本中抓住重點詞句來感悟戰士建島、愛島的深情。
其次,我通過體驗與想像豐富學生的感受。在教學「戰士們都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端詳著,輕輕地聞著,慢慢地咬著,不住發出嘖嘖的讚嘆聲。好象有一股甘泉,流進了每個戰士的心田。」這段文字,我不僅讓學生從戰士嘗瓜的動作中體會戰士們對島上結的第一個西瓜的珍愛,還讓他們邊學著嘗瓜的動作,邊想細細端詳著,輕輕地聞著,慢慢地咬著,不住發出嘖嘖的讚嘆聲。好象有一股甘泉流進戰士的心田。」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想像戰士們笑什麼?端詳著什麼?聞著瓜香,咬著瓤汁,發出怎樣的嘖嘖的讚嘆聲?把這些想像融入句中進行品讀,在讀中感受「戰士們這麼小心翼翼地吃」的原因是西瓜來之不易,體會他們為了西瓜生長付出了許多心血,這西瓜凝結著戰士們建島、愛島的深情啊!學生在此情感基礎上,進而找到體現西瓜來之不易的語句:有的孩子從「兩年前,戰士們來到荒蕪人煙的小島上,壘出「海島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於沒有昆蟲授粉,一個西瓜也沒有結。今年戰士們用人工授粉,結出小瓜,誰知又被暴風雨襲擊。那個唯一殘存的小瓜在戰士們精心的照料下,才結出了第一個大西瓜。」這兩句表面上是寫西瓜的收穫不容易,其實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戰士們在海島如此惡劣的生活條件下,勇於戰勝困難,以苦為樂、艱苦奮鬥的建島精神。
最後,我抓住了文末極富內涵的句子「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著一隻小蝴蝶,正對著朝陽,扇動著彩色的翅膀。」進行品讀感悟。這「朝陽」不正是海島的未來嗎?如一縷初升的太陽,綻放出彩色的光芒。映照在「五彩的蝴蝶」身上,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也有了多彩的生命!這情,這景很自然地能讓人思緒萬千、心潮騰湧。我並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進行了練筆訓練——「此時此刻,我親愛的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一隻小小的蝴蝶,就讓我們也扇動著彩色的翅膀,放飛想像。想一想,經過十幾代海島戰士的努力,現在的海島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新景象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寫下來吧。」同學們放飛思緒,一幅幅海島新景在孩子們的筆端如靈泉般地湧現。
《彩色的翅膀》教學反思範文(三)
《彩色的翅膀》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文,但寫作上極富特色,一是線索鮮明,二是運用插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讓學生有效地體會到這兩點?我先讓學生速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些事,學生讀完課文後,初步概括出探親返島、嘗瓜會、種瓜、第二天見蝴蝶這些事,我在板書這些內容時,順帶引導學生說出探親返島帶回蝴蝶(等昆蟲)、嘗瓜會上得知島上缺少蝴蝶(等昆蟲)、第二天早上見到蝴蝶,邊說邊在相對應的位置板書「帶回蝴蝶」、「缺少蝴蝶」、「見到蝴蝶」,然後我問學生從第二行板書發現了什麼,學生很快發現都有「蝴蝶」,我告訴學生「蝴蝶」就像一條線把課文所寫到的這些事串了起來,這就是線索。(這時有些學生已能夠說出「線索」)我再引導學生看課文種瓜是在哪裡寫的,原來種瓜的事是在嘗瓜會上了解到的,是兩年前開始發生的事,結合板書我讓學生明白了這是插進去敘述的,叫插敘。至此,學生可以比較輕鬆地理解線索和插敘。
課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感受小島環境的惡劣、條件的艱苦。我出示句子「奇蹟終於出現了,這個島上成熟了第一個西瓜。」讓學生讀,讀完後我問「誰能從這個句子讀出疑問?」,一開始全班沉默,我再誘導:「誰能從看似無疑問處提出疑問,誰的讀書水平就高。」馬上,一個學生舉起了手:「我抓住『終於』提問,為什麼用『終於』?」緊接著有學生問:「為什麼島上成熟一個西瓜,也能說是『奇蹟』?」「『這個島上』,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島?」我把三個問題都簡要板書出來,要求學生再細讀課文解決問題。閱讀時間差不多時,我問學生先解決哪個問題,開始意見不一致,我再要求學生仔細想想,先解決哪個問題好,這時很多同學都認為先解決「這是怎樣的一個小島?」,我再追問為什麼,一個同學站起來說,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兩個問題就好解決了(我告訴他們叫「迎刃而解」)這樣,在引導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如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感覺到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比較好的設計。
《彩色的翅膀》教學反思範文(四)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敘了一位紮根海島的戰士,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捕捉小昆蟲,並將它們帶上海島來,給他們種植的蔬菜瓜果傳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來的是感動,戰士帶著昆蟲歸隊,大家對那個來之不易的瓜的愛,擴大開來,是對海島對祖國的愛,那樣的愛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著,沒有豪言壯語,只是字裡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濃濃的愛。
基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在連接語的提示下初步體會課文內容以後,再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作交流討論也就達到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也正是這麼想的:首先,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其次,解決連接語中提出的兩個學習任務──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戰士為什麼把昆蟲帶回寶石島?二是交流讀完課文後的感受。起初,我的預設是,讓學生在讀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後圍繞這些句子談出感受,讀出味道。可在課堂上,卻出現了這樣一幕:孩子們在交流小戰士把昆蟲帶回寶石島的原因時,就已經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戰士那愛海島、愛祖國的深情。如果此時的我再拘泥於教案,又把學生牽到談讀後感上來,未免有環節迂迴、降低學習效率之嫌。我靈機一動,順勢反問了學生一個問題:既然有這麼多同學都談到小戰士愛海島、愛祖國,那肯定有你們特別充足的理由,能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嗎?孩子們馬上在書上勾畫起相關句子來。尤其在討論交流第二自然段時,讓我感觸頗深,現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但願不會漏下孩子們那精彩的、引人入勝的思維碰撞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