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夢想與現實作文
2025-03-21 18:01:26
第一篇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真實的現實中,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然而,夢想和現實之間總是存在一段距離,一段遙不可及的距離。有人說:夢想甘露。這句話仔細去品味,確實道明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我們只有在現實中不斷摸索,用自己的夢想來驅散生活中的不平與黑暗,才有可能將夢想變為現實。在夢想中尋找現實,只能是空想,成為浮雲,自己也會在遙不可及的理想中迷失了自己,夢想永遠只是夢想,有時一句話就可能將夢想變得支離破碎,只留下一團泡影和一顆粉碎的心。「壯志飢餐胡奴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嶽飛的豪情壯志,而在秦檜等人的挑撥之下,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將嶽飛班師回朝,「三十年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全部被磨滅,最終被人誣陷致死。他的人生只剩下了戰勝金人、收復失地的夢。「理想很美滿,現實很殘忍」,夢想總是給我們帶來最為美好的事物,而現實總是那麼殘酷,將夢想粉碎,使人生只留下一場虛無縹緲的傷感。
現實總是有無盡的坎坷和辛酸。李白在謝朓樓吟出「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千古絕唱,短短的十四個字的背後隱藏著多少的辛酸,無邊的心緒被這一語道破。有怎是一個愁之了得……
夕陽西下,晝夜交替,夢想與現實正如這白晝與夜晚的差距。光明與黑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廣闊的天空下,凸顯著人類的渺小和孤獨,這也許就是夢想和現實的差距吧。
當夢想太過於遠大和飄渺,不如正視一下現實,權衡一下得失。多少人擁有成功的力量,卻在現實與夢想中徒勞的掙扎。夢想像一發出膛的子彈,你的目的不是讓它飛的有多遠、作用有多大,而是在於你是否能準確、有力的打中現實的靶心。
夢想和現實的距離其實很遙遠!
第二篇英國威斯敏斯大教堂石碑上的這一段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就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我們最應該考慮到現實的問題,現實是衡量你行事目標的準則,我們應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從小事做起,從小的目標做起。
理想應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例如,魯迅少年因父病而立誓從醫,後目睹社會的狀況,行醫醫的只是肉體,並不能醫治心靈,因此果斷棄醫從文,才有了後來人們所熟知的魯迅。試想,如果魯迅當年並沒有意識到現實社會的不堪,而等到他年老時才去後悔,到那時的他行將就木,又怎能引起風波?又如何能將自己犀利的筆尖直插敵人的心扉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荒謬理想的惡果。十年文化大革命,嚴重阻礙了整個社會的發展,錯誤的方針致使建立的新中國陷入了新的鬥爭,歷史課本上寫的」一個蘿蔔千斤重,稻米長的比人高。」等等可笑的言論竟是那時人人信仰的口號。而那些文化分子又有多少是被那時的反文化分子殘酷至極的打擊著呢?
那些荒謬的理想,根本沒有考慮到現實,而一味的誇大其詞。如果那時候的人們都是清醒的,沒有被反動分子迷惑了,那將是另一番景象,或許他不會有那麼大的動亂,我們的文化也不會被毀滅的如此之重,知識分子也就不會慘遭冤屈。荒謬的理想是可怕的,它一味地只追求夢想的,卻從不思量現實生活中是否正能做到。
侵略者的瘋狂理想。那些囂張的侵略者妄想稱霸世界。於是,戰爭開始了,人們無盡的痛苦也接踵而至,殘酷的凡爾登絞肉機,在那樣短的時間內,屠殺了數不盡的年輕生命,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瞬間消逝,仿佛就是一個人間地獄。畢卡索的《格爾尼卡》,留給我們的是痛苦,是一個卑弱小鎮的不幸,他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侵略者的惡毒。只是,那些侵略者也許就是不明白這世上相生相剋的道理,不可能永遠的勝利,他稱霸世界的野心也不可能實現,每個國家都會相互牽引。他們的理想只會讓他們自食惡果、自取滅亡。
我想,作為一個人,他應該有理想,因為人是最高級的動物,他能思考,但理想,必須是建立在現實中,只有現實中這個理想能成立,你可以做到,它才會結出最甜蜜、最讓你動心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