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中再造精巧!華為P40系列10倍光變讓影像力再進階
2025-02-25 20:08:26
當華為P30 Pro搭載潛望式長焦鏡頭驚豔亮相,並實現5倍光學變焦的時候,很多數碼愛好者就在期待到底誰會率先升級到10倍光學變焦呢?故事的答案還是華為。最近發布的華為P40 Pro+採用第二代潛望式長焦鏡頭,率先在業界實現了10倍光學變焦,讓手機攝影再次大幅向前。我們都知道影像力早已成為華為P系列的護城河,而這條河現如今更寬更長了。
橫向對比今年其他已發布的旗艦,很多仍以2-3倍光學變焦為主。10倍光學變焦看似只是在5倍光學變焦的基礎上x2,但研發難度與量產難度卻是遠遠不止x2,否則也就不會只有華為P40 Pro+做到了。要想知道為何只有華為P40 Pro+,得先從10倍光學變焦的鏡頭模組來說起。
若想實現更高倍數的光學變焦,首先物理結構上必須要有更長的光路。在專業的相機上實現更長的光路很容易,拉長鏡頭就可以了,但手機顯然不行。潛望式長焦讓原本縱向的光路變成橫向,是非常創新性的設計。但從5倍增加到10倍光變,如果在領先代潛望式鏡頭模組上直接拉長光路並不行,因為機身橫向空間不夠。所以華為P40 Pro+通過在潛望式長焦內進行多次反射的方式讓光路增加。
多次反射的創新思路是很先進的,在極為有限的手機空間內實現更長光路,光程比上一代潛望式長焦提升178%。但與設計相比更難的是如何將這套結構實現。成像的好與壞與光有著直接關係,多次反射後的光必須要克服衰減、畸變、抖動、對焦速度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所有困難中或許最困難的還是沒有歷史案例可供借鑑,一切都得從頭摸索。
從廠商方面獲悉經過多輪實驗測試,5次光路折射後的精度需要控制在30納米以內才能保證成像的畫質。比喻成用戶更可感知的數據,這個精度大約是人類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相信這回大家心理上有感知這樣的技術難度,尤其是還要考慮到量產的問題。
想要實現上述文字解析中的技術就已很難,即使攻克也只是解決長焦鏡頭「看」的遠的問題,但前文提到的對焦速度才是決定能否「看」的清的關鍵。面對更複雜的光路設計,華為P40 Pro+採用了滑槽式AF長壽命馬達來解決對焦慢的問題。
長焦鏡頭的馬達設計在反射鏡的後面,目的是避開複雜的光路。工程師選用的是滑槽式承載方式,搭配極強的磁力與精密槓桿結構,精巧地平衡了前端的反射鏡負載。同時採用優異的潤滑材料,使馬達能夠高穩定、高精度地移動反射鏡,實現自動對焦功能。據悉這套馬達系統經過數百萬次的測試和極端環境的考驗,擁有足夠長的使用壽命。華為為這套模組獨特的對焦馬達申請了專利。
儘管研發和量產的成本都非常高,但華為P40 Pro+的國行售價對比優異品牌的優異旗艦來說依舊是很親民的。而且要知道在長焦攝影這個維度上,是沒有真正同規格的競品能與華為P40 Pro+同臺比較,這意味著如果用戶對長焦攝影有較高的需求幾乎能選擇華為。華為通過在影像上的多年投入,在拍照領域實現少有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