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開幕式觀後感作文800字
2024-12-28 22:32:09
g20杭州峰會期間,展示和推介杭州風土人文的系列多媒體宣傳片,讓外國人更多地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下面是小編為您推薦的作文:
【G20峰會開幕式觀後感作文一】
正如習近平主席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所說,千百年來,從白居易到蘇東坡,從西湖到大運河,杭州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傳說引人入勝。杭州是創新活力之城,也是生態文明之都,這裡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著江南韻味,凝結著世代匠心。
三秋桂子,亭亭玉立;十裡荷花,滿城飄香。杭州,這座擁西湖、枕錢塘、觀東海的美麗城市,從《馬可波羅遊記》中的「千橋之城」,到今天的創新活力之城,以其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在g20峰會召開之際絢麗綻放,寫下別樣精彩的中國故事。
9月4日晚舉行的《最憶是杭州》g20杭州峰會文藝晚會名稱,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章佳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這場在《印象西湖》基礎上全新打造、創意獨特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以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鑑的多彩文化藝術世界語言,形象演繹西湖之美、杭州特色、江南韻味、中國氣派和世界大同,為中外嘉賓呈現了一幅流光溢彩的文化畫卷。
演出凝結了來自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民族樂團、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浙江歌舞劇院、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杭州歌劇舞劇院、杭州愛樂樂團等眾多藝術家的努力和心血。杭州愛樂樂團團長鄧京山表示,能在峰會召開期間展示杭州聲音,並用中外嘉賓熟悉的交響樂詮釋越劇、琵琶等東方元素,展現古往今來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是件幸福的事。
g20杭州峰會會標寓意突出、創意鮮明,它用20根線條描繪出一個橋形輪廓,輔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隸書「中國」印章,把杭州元素、中國元素和世界元素有機融合,很好地詮釋了g20峰會的精神。據了解,會標由袁由敏、方宏章、隋煥臣為主的設計團隊所作。「整個設計工作前後持續大半年時間,明顯改動有8次。」袁由敏說,「橋是杭州特有的一個文化符號,同時也是連接雙邊、構建對話機制的象徵。標識寓意g20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之橋、國際社會合作之橋、面向未來的共贏之橋。橋的倒影反映了中國人對虛實關係的理解,體現了中國人對陰陽的認同。」
據袁由敏介紹,會標中的20根線條代表20個成員從世界各地來杭州相聚。橋梁線條形似光纖,寓意資訊時代的互聯互通。圖案中g20的「〇」體現了各國團結協作精神。中文印章彰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與英文china呼應。印章在中國是信用的體現,在設計中融入印章,也表達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意思。
精彩不止於此,喜迎g20杭州峰會召開,浙江文化藝術工作者和文藝院團積極行動起來。浙江省歌舞劇院藝術總監嚴聖民介紹,除了參與g20杭州峰會文藝晚會排演,從今年初開始,劇院全體人員總動員努力開展相關工作,努力做展示杭州、推介杭州的文化名片。據了解,在贈送g20峰會與會嘉賓的民歌專輯中,《最美浙江》、《採茶舞曲》、《六月柳》等多首歌曲就出自浙江省歌舞劇院。峰會期間,民眾乘公交車和在西湖音樂噴泉也能欣賞到這些歌曲。
g20杭州峰會期間,展示和推介杭州風土人文的系列多媒體宣傳片,不斷在與會外賓與境外媒體下榻的酒店,以及大巴車及火車站等公共場合滾動播放。其中,名為《中國故事,杭州魅力》的宣傳片由杭州本土新媒體視頻平臺「二更」參與製作。短片通過20個小故事,講述了杭州的市井生活、歷史文化,「傳承」「包容」「開放」「激情」4個了解、認識杭州的關鍵詞給外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短片從故事切入,從杭州城市特質來尋找靈感。」「二更」總編、首席內容官王群力介紹,短片通過獨具杭州特色的符號,如西泠印社、良渚文化村、菩提谷、阿里巴巴等,經過6位導演日夜趕工,《歷史文化名城》、《東方品質之城》、《創新活力之城》三個篇章呈現在國際友人眼前。「希望嘉賓從中看到一個別致的杭州,體味這座城市的國際化與文化積澱。」王群力說。
峰會期間,一部由杭州本土團隊精心打造、以錢塘江兩岸老百姓生活為視角,反映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大型紀錄片《錢塘江》在央視播出,引起觀眾熱烈反響。這部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等聯合攝製的5集紀錄片,將鏡頭聚焦於平民百姓,講述了一個個浙江普通人的凡人善舉。杭州龍井山的白雪皚皚、錢江潮的波瀾壯闊、新安江的嫋娜白鷺、安吉竹海的鬱鬱蔥蔥,杭州一年四季的美景薈萃其中。主創團隊還邀請國內優秀水下攝影團隊,實地探訪千島湖水下古城,用高科技記錄下了水下古城的畫面。
g20杭州峰會期間,杭州市民積極加入宣傳推介家鄉的行列,其中在大運河畔,活躍著一群在各大文體場館、文化市場監管一線和文化宣傳主陣地的志願者。中國民俗風情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吳理人與媒體人安峰合作推出一套雙語版的《畫說運河》,用連環畫形式圖文並茂講述運河故事,宣傳運河非遺文化。曾出版《錢塘裡巷風情》、《運河杭州風情》等幾十本書籍的吳理人表示:「千年流淌的京杭大運河在杭州拱墅境內蜿蜒12公裡,留下大量歷史古蹟和文化遺存,孕育了以運河文化為代表的地域文化。g20杭州峰會期間,我們有責任講好中國故事、運河故事,向世界展示杭州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的獨特韻味和別樣精彩。」
預祝g20杭州峰會成功舉辦!
【G20峰會開幕式觀後感作文二】
這次的演出時間不長,只有五十幾分鐘,但要求很高,按照張藝謀的話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最終,在一年多的努力下,呈現了一個「可以叫實景演出的交響音樂會,一個全部在水面上的實景演出」。
「選用交響音樂,首先它是典雅的,它是高級的。另外,它是世界語言,這個很重要。」張藝謀說,他覺得G20杭州峰會就是「世界語言」,是世界共融發展的一個會議。
在這樣的原則下,比如《天鵝湖》《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等都是這樣膾炙人口的「世界語言」,「世界名曲和中國名曲,這個名曲所傳遞的情感元素和情感力量,我覺得是人類共通的,這個是最重要的。」張藝謀說。
全息影像和真人結合,造就水上《天鵝湖》
這次演出地點在嶽廟對面,就是《印象西湖》原來的演出場地。《印象西湖》是張藝謀團隊「印象系列」之一,現在成為杭州文化的一個標誌。張藝謀並不滿足過往的創作,「大概保留了《印象西湖》最後的一個機械裝置和一個撩水的動作,其他的全都是新的節目。」
這次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也有高科技的「加持」,張藝謀透露說,這一次在場地上應用了一種全息的處理,展現影像和人的關係,一種互動關係。「其實這樣的處理方式和裝置,在室內表演中,最近幾年中還流行;但是用在室外,用在水面上,用在一個完全自然環境中,基本上還沒有過,所以我們也做了這樣的嘗試。」張藝謀說,這次演出難度堪比奧運會開幕式。
張藝謀說,在《天鵝湖》看到全息影像和真人表演的「天人合一」,「在西湖上跳天鵝湖還是很有特點的,我們就開玩笑說這也許是《天鵝湖》這個劇目創建以來第一次在湖上跳。」
水下三釐米起舞,考驗演員功力
在一個自然的水面完成一臺交響音樂會,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經驗。
音響總監金少剛說,比如琴弦,可能剛剛調好音,彈上兩曲後,音調就不對了,又得重新調整。
同樣遇到困難的是劉福洋,這位年輕的舞團團長第一次被自己最熟悉的舞步難倒——他和搭檔駱文博要在水面三釐米以下完成舞蹈「梁祝」。「在水中跳舞會面臨阻力,服裝也會被打溼,這對舞蹈演員的掌控能力提出了考驗。」
妝面髮型如何做到防汗防水則是造型師易茗需要解決的難題。「考慮到江南韻味、中國氣韻,演員從眉形到唇色都要像水墨畫一樣清新雅致。」為了確保演員演出時呈現最佳狀態,易茗在反覆試驗中挑出在高溫、涉水環境下合格的化妝品。
【G20峰會開幕式觀後感作文三】
作為g20杭州峰會的重要歡迎活動之一,g20峰會文藝演出將於9月4日(晚)21:15開始。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定名為「最憶是杭州」,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單是名稱,都充滿詩意與韻味。中國將通過這樣一場演出,給g20峰會的與會來賓留下美好印象。
據了解,此次文藝演出由張藝謀擔任導演,總製作人為沙曉嵐,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李心草擔任樂隊指揮。整場演出由9大節目構成,總時長在50分鐘左右。燈光是此次演出的一大亮點,張藝謀說:「50分鐘的演出我們可能有100個以上的燈光變化,要靠燈光、湖水倒景、月色等方方面面傳遞出「詩情畫意」。」
張藝謀這次一個大進步,便是說了「必須用別人聽得懂看得懂的普適語言和形式來表達中國之美」,他還說,「如果片面強調民族化本土化,別人看不懂有什麼意義」?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是審美視野的一個提升。無論如何,當中國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需要面對整個世界時,藝術語言和藝術表達方式都不得不走向普世化。所以,對此確實值得期待。另外一方面,雖然演出綜合了當今聲光電以及其他視覺表現技術,從表現形式上看極具創造,可以創造出傳統形式無法相比的震撼效果,但是,整臺演出的藝術原創均為中外歷史上的經典曲目,由此也可以想見創新的難度。
舉例說,如果就以原樣推出《印象西湖》給g20的參會者欣賞,那會是什麼效果?不言自明。
這幾年,我在北京上海等地跟《印象劉三姐》的執行導演、國家大劇院和不少這方面人士做過交流,核心就是中國舞臺藝術和視覺藝術的普世化問題,張藝謀是創造出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形象的,某些經典甚至於成為西方人理解中國社會的名片或者符號,比如《菊豆》,這些文化符號只能表徵過去時代的片段,已經完全不足以反映現實,無論是內容抑或形式均無法適應中國發展的需要,更無法給於社會一種更高的審美視野,因而無法起到高逼格的教化作用。
大眾的審美境界終歸是受教化民俗等影響的,如果精英文化總是提供粗俗的審美作品,從眾心理和「羊群效應」最終將交給你一群只具備理解下裡巴人的受眾,對於一個希望文明復興的國家來說,是不可以長此以往的。
所以,大眾的理解力和審美境界總是受精英作品誘導的,這構成我們評價精英作品孰是孰非的依據之一。很多年前,李安一部《色•戒》製造了空前的商業效果,連評論家都被裹了進去。殊不知,大家都被李安的私人動機消費了,而且消費得興高採烈,儘管他也侮辱了我們的智商。
【G20峰會開幕式觀後感作文四】
G20是公認的全球經濟治理主要平臺,有一組數字很說明問題:G20人口佔全球2/3,國土面積佔全球60%,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85%,貿易額佔全球80%。可以說,G20成員經濟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世界經濟的晴雨。G20成員的合作,直接決定國際經濟合作的方向。
G20不同於以往的合作機制。在這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作為平等夥伴同坐在一張桌子上,大家就國際經濟事務平等協商、平等決策,反映了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變化,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是歷史的進步。
G20打破了「與鄰為壑」的舊邏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聯手採取貨幣財政政策,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把世界經濟從懸崖邊緣拉了回來。這種同舟共濟的夥伴精神是G20最寶貴的財富。
G20峰會迄今已舉行過十次。今年,主席國的接力棒傳到了中國手中。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重要的轉換期,既有機遇,更有挑戰。一是單純依靠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老路越走越窄,效果不斷遞減。二是主要經濟體政策明顯分化,難以形成合力。三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構建開放型經濟任重道遠。四是世界經濟雖然有所復甦,但增長依然疲弱,下行壓力揮之不去。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國際社會對今年的G20充滿期待,對杭州峰會取得成果,讓世界經濟重煥生機充滿期待。作為主席國,我們深感重任在肩。
我們希望通過主辦杭州峰會,聚焦世界經濟面臨的核心挑戰和突出問題,與各方一道,尋找共同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推動G20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引領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經濟合作方向。
去年安塔利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介紹了杭州峰會的主題、重點議題和中方辦會總體設想。去年12月1日,中國接任G20主席國當天,習主席專門發表致辭,全面闡述中國辦會的思路和考慮。中方把「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為峰會主題,並在議題上設置了「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四大板塊。中方設置的主題議題得到各成員高度認同與支持。大家普遍認為,中方設想體現了長期性和戰略性,也展現了寬廣視野和雄心水平。
G20活動縱貫全年,杭州峰會集其大成。全年將在中國20個城市舉辦各類會議66場。其中部級會議就達23場,包括5場G20專業部長會議,5場G20協調人會議,4場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4場G20財政和央行副手會議以及6場大型配套活動。G20各類工作組會議43場。參與和涉及的人數將達數萬人次。這些會議是在不同領域、從不同角度,為杭州峰會作準備,並推動將各方共識轉化為行動。
自接任主席國到今天,我們已舉辦了2次協調人會議、2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發展、貿易和投資、就業、能源、基礎設施等各領域工作組也已舉行多輪會議。沉寂多年的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成功重啟。新成立的創新、新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三個專題工作組已開展工作。可以說,G20中國年已經過半,進展顯著。中方設定的峰會主題和重點議題得到各方廣泛支持。峰會成果的架構、板塊已基本成型。主要活動安排全部敲定,場館建設等落實良好。我想在這裡告訴大家的是,中國已經做好準備,杭州已經做好準備,期待著各國貴賓的到來。
預祝G20杭州峰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