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顧問葉蕙芳 人不靠譜一切免談
2025-01-01 02:20:08
投資階段:天使輪至A+輪
投資領域:網際網路金融、及汽車、房產、醫療、消費等泛金融領域
代表案例:微貸網、網貸天眼、錢景財富、錢先生、保保網、童玩兒、人人理財師、光合作用、熟信、人人保險、財來啊
圖:陶石資本創始人
總結一下我過去十幾年的職業生涯和人生經歷,每一個不同的階段自己都跌入了人生的低谷,都要從零開始,然後不斷地努力,慢慢往上爬,直至漸入佳境。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地歸零、不斷地重新洗牌的過程。
葉蕙芳在美國生活和工作了13年,擁有沃頓商學院EMBA碩士學位。她在IBM就做了9年之久,從最早的諮詢做到了投資。
2011年,葉蕙芳回國加入到盛大資本負責網際網路金融投資,2014年被任命為合伙人。
2011年至今,她親自操盤了對微貸網、網貸天眼、錢景財富、錢先生、保保網、童玩兒、人人理財師、光合作用等優秀企業的投資。
2014年底,做了十多年投資的葉蕙芳強烈地感受到了市場的澎湃和推力。全民創業,投資機會更多了,在內心中有個聲音不斷地告訴她,應該做點什麼了,於是葉蕙芳做了一個令同行及同事都很吃驚的決定,離開盛大!
之後葉蕙芳遇到了幾位非常信任她且很看好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LP,就這樣,在2015年初,陶石資本成立了。
創辦陶石資本後,葉蕙芳先後投資了人人保險、熟信、Credit2go、人人理財師、財來啊等一批優質網際網路金融項目。
今天,金牌顧問就和大家一起,走近葉蕙芳這位資深投資人,聽一聽她的故事,以及她的投資邏輯。
一、網際網路金融離錢最近,絕對夠了!
1.金融背景團隊,走行業研究型投資之路
陶石資本的投資團隊比較偏金融背景,投資邏輯也很縝密,葉蕙芳表示他們會針對這個行業做大量研究和分析:了解二級市場標杆企業的價值面、挖掘產業鏈上下遊、捕捉目標用戶的需求和痛點、模式的差異和競爭、行業格局的變遷。
她認為,「我們的投資風格是典型的行業研究型投資,每個項目都會深入地分析,想明白後再扣扳機。」
陶石資本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專項基金,自然主要投金融,也會關注圍繞汽車、房產、消費等泛金融領域的企業。同時他們還留了一小部分份額看其它品類,但葉蕙芳表示前提是這個品類要具有交易屬性。「假如你做一個遊戲,這可能不是我們的投資範疇;你做一個直播,也未必是,但你做股票交易的直播那這可能就和我們相關了。」
2.網際網路金融板塊無限大
有不少人問葉蕙芳,一個基金只投網際網路金融一個領域夠嗎?她的回答往往都是堅決的四個字——「絕對夠了」。
「我覺得金融是一個相對比較理性、保守和縝密的行業。我自己本身很喜歡這個行業。」葉蕙芳如是說。
葉蕙芳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是上百萬億級的市場,金融永遠是食物鏈最頂層,天花板無限大,尤其在14億人口的中國,金融的板塊更是無限廣闊,未來五到十年存在非常大的機會和機遇。
第二,金融板塊如果深入研究,可以有十幾個細分領域,每一個細分領域又能肢解出十多個垂直細分。做一個排列組合的話,可以畫出上百個投資圖譜。
「如果不深耕,又如何能判斷出每個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呢?!」
二、投資更看重創業者的人品
1. 人品、堅持、執行力是基本要素
作為早期投資機構,陶石資本在投資邏輯上更看重人,葉蕙芳認為,從事金融領域人品和價值觀最重要,「因為你離錢太近了,誘惑太多了。」因此,整個團隊道德層面的風險至關重要,她一直將人性作為評判創業者的首要原則和是否投資的第一道關卡。
葉蕙芳認為堅持和吃苦也是創業者的基本要素,她說:「創業者要執著,能堅持。創業其實也是一個試錯過程,只要你能堅持住,其實投資人都願意陪伴你走到最後。創業不是投機,出來要拿多少多少錢,失敗了就回去上班。這不是我們最不想要的。」
除了人品和堅持,葉蕙芳表示,早期創業是0到1的過程,執行力也十分重要。「不能光會畫葫蘆畫餅,要真正能吃苦耐勞,必須把你說過的事情都實現。」
同時,葉蕙芳還強調,創業者做的事情一定不能是偽需求,要可以真實落地,要有解決方案,她最愛的創業者是幾個字就能把想法講通、講明白的,「我不喜歡很繞的人和事。」
2.網際網路金融創業者,我還看重這三個方面
網際網路金融本身是網際網路+金融兩個詞,這決定了葉蕙芳在挑選創業者時還會著重看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要有網際網路的基因和精神。
網際網路精神就是一切以用戶至上。所以,網際網路金融要在用戶體驗環節上超越傳統金融,包括產品設計、體驗、流程、支付方式各方面細節。
而網際網路基因就是模式要輕,要懂運營,懂如何以最高性價比獲得流量和客戶等。
第二:不要輕言顛覆,要對金融有敬畏之心。
「當年做電商的一開始說要顛覆傳統零售業,我認為是當時傳統零售業的從業者素質相對較低。網際網路從業人執行效率高,戰鬥能力強,而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更要高於普通網際網路人。」高素質代表著對這個行業的深刻理解,葉蕙芳認為越是了解行業就會對行業有「敬畏之心」,這是每個創業者必須要具備的東西。
「2013年到2015年這三年,我們看到大量草根創業者和網際網路創業者,他們不懂金融的核心是風險控制,膽大但妄為,所以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但今天,我們會看到有更多在傳統金融行業的優秀人才,對金融結構非常了解的高智商人才出來創業。」葉蕙芳說,「我認為,2016年才真正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元年,遊戲規則的出臺,會有不同的市場下的人才進入這個行業。」
第四:創業者的心態要好、要勇敢。
創業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克服困難需要創業者保持良好的心態。而勇敢就體現在你能夠在一堆缺點當中,一針見血抓到本質找到商機,這就是賺錢的最樸素的道理。
葉蕙芳一直認為,人最大的敵人正是自己,每個項目的成敗都在於自己,人不同的性格就會成為一把雙刃劍,好奇可能代表浮躁,隨遇而安可能代表按部就班,「你的優點就是你的缺點。」而這些優缺點可能就會成為創業路上的障礙,這需要巨大的心智來克服。
三、 我想對創業者說
1.如何追求差異化和創新
在葉蕙芳看來,創新從宏觀層面是由一個國家經濟中的兩個因素決定的,也就是人口紅利和生產效率。
比如美國,為什麼過去幾十年都是世界強國。原因是:
第一,有穩定人口結構,移民政策保證了全世界大量最優秀的年輕人帶著技術、想法、夢想的年輕人湧入到這個國度,讓他人口結構非常穩定。
第二,矽谷的政策。美國一直提倡創新,在稅收結構、稅收設計、監管層面,都給創業創新營造了孵化器般的良好環境。
再來看中國,事實上,現在的中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一對夫妻頭上四個老人底下一個孩子,這是老齡化的標誌,因此二胎政策是經濟因素,國家需要這些更多新生人口來創造生產價值。
從另一個角度,在人口紅利消失的情況下,唯一能夠撬動的就是生產效率,這正是創新的機遇,解放生產力,並創造出更多職位,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再回到微觀層面,葉蕙芳表示,對於創業者來說,投資人往往會問及,你的項目與某某項目有何差異化,之所以會這麼問是因為現在各個賽道都很擁擠,在擁擠不堪的情況下,創業者最需要考慮的就是模式創新點在哪兒。
即便這個創新點體現在你的項目中非常微小,但看得懂的投資人一定會願意為其買單。葉蕙芳拿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創業舉例,她表示,在每一個環節,例如產品設計、技術架構、運營方式、怎麼抓目標用戶群、目標用戶群在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中的哪些痛點沒有被滿足,整個一條龍上,都需要創業者深度思考和發現創新點。
2. 如何拿到融資?
這個話題是很多創業者所關注的,葉蕙芳的建議是:
第一找好自己的團隊;第二你要對細分行業有紮實的了解,包括行業裡已經有的一些玩家和競爭對手,他的模式,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中間做過多少轉型,為什麼轉型,轉型之後的效果如何;第三,自己的商業模式要能夠更加接地氣,能夠落地;第四,見投資人時,要很自信,侃侃而談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有一個合理的估值和合理的心理預期。這幾點都滿足的話,拿到錢的概率並不小。
另外,葉蕙芳還提醒創業者,在融資過程中,創業者還需要需注意以下三件事:
第一:要讓投資人感覺到你的誠意,要做到信息公開透明。
「公開透明代表的是你的人品和態度。如果總是遮遮掩掩,問什麼問題都說不方便透露,或者說這個以後再溝通。那麼,我們要怎麼了解呢?」
第二:創業者的項目除了是真需求並且接地氣之外,創業者也需要把商業模式吃透。
「我認為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一句話能夠講清楚,越簡單的商業模式越好。可能有些項目乍一看感覺還行,但是一旦深挖,就會發現他們的商業模式完全經不起考驗。」
第三:不要同時做幾件事情,應當專注一件事,而且這件事越簡單越好。
「現在的創業一定是單點突破,如果創業者能夠把一件事情做透、做好,那麼就會很容易拿到投資。有很多人繞了一大圈說做A是為了實現B,實現B是為了C,其實沒有幾個投資人有耐心聽你說完,還不如直截了當切入主題。」
葉蕙芳還建議創業者,在融資的時候,要反向思維考慮一下,「你和投資人之間的溝通,絕對不是簡單分析一個模式,討論一下數據,看看未來的成長性,你和投資人必須要產生化學反應,這是人跟人的溝通,人跟人溝通就不是簡單冰冷的數字,這背後隱含著很多化學反應,而這個反應的關鍵就是,你要怎麼打動投資人,建立相互友好合作關係。」
3. 創業者如何少走彎路?
問及創業者如何少走彎路,葉蕙芳只有一句話:「聽投資人的。」
她認為投資人看的和分析的項目比較多,知道哪些地方有坑。而且投資人的資金一旦進來,就與企業的利益一致,沒有理由不用心幫助企業。
「如果真的遇到比較執著的創業者,我會讓他去試,但會有時間限制。如果在規定期限內沒有實現,那麼就按照原來的計劃進行。這其實也是投後管理中最困難的地方。」
4. 小而精,要戳痛點
葉蕙芳認為,金融板塊可以細化成很多細分行業,比如:債權股權保險、外匯、期貨、金融衍生品,而按照金融方式來分,又有社交金融、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消費金融還可以再細分,房產消費金融、教育消費金融、農業消費金融、大數據、徵信等等。
「我覺得在每個細分領域隨便列一個方向就是上萬億的市場」,因此面對這樣的龐大和細分,聚焦尤為重要,葉蕙芳建議創業者,每一個細分領域,就像一個無窮的大海,無窮的寶藏,等待你去挖掘。一定要聚焦,單點突破,這點很重要。「今天你能在一個細分垂直的領域做到第一,要比做一個好高騖遠的平臺好得多。」
「其實創業者認真解決好一件事就行了,你是幫別人買好股票還是幫人能夠做好理財都可以,只要有一件事你做好了就夠了。」葉蕙芳認為,只要找到合理的切入點,機會還有很多,跟風就會泛起泡沫,資本寒冬是最好的教訓。
5.早期創業一定要抓住用戶需求,最好是高頻剛需
「我們以前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是耍流氓,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也是耍流氓。做企業很簡單,第一,創造利潤給股東,有更好的回報;第二,讓員工有更好的福利待遇,更好的發展平臺。所以我覺得一定要接地氣,能牢牢抓住用戶的需求;第三,能夠打到產業鏈上的一些痛點。當然這件事完成了也能養活自己,你做產品,做技術,做研發,前期肯定是一個燒錢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要讓大家能夠看到未來營收的可能性,甚至這個營收能夠迅速規模化的可能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6.TMT的傳統創業思路不適合今天
TMT領域的傳統創業思路是先做用戶、再找盈利,在今天的資本市場這個理論已經行不通。
因為有用戶和有營收能力,這中間未必能掛上鉤,甚至可能轉化率極低。「所以,今天很多VC直接問你怎麼賺錢盈利,這其實是個很樸素的商業邏輯。O2O的血洗意味著今天的資本不可能再為你燒錢買單。」 葉蕙芳說。
四、 資本寒冬更容易找到性價比高的項目
資本寒冬的到來,使網際網路金融的信任和資本認可度面臨很大問題。
對此,葉蕙芳表示,上一波股災後,政府開始加強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換個角度來說,這是一件好事。「我認為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越是資本寒冬,對於真正的創業者而言就越是件好事,因為它幫你擋住了許多不靠譜的競爭對手,抑制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發生。」
資本寒冬讓創業和投資都回歸理性,也讓投資人進入了買方市場,能夠挑選到性價比高的項目。
「之前都是錢來追項目,而資本寒冬後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好的團隊,估值也相對合理的優質項目。」葉蕙芳表示,資本寒冬並不影響陶石資本的資金募集,也在繼續投資項目,而且更容易找到高性價比的項目。此外,她建議正在創業的人,泡沫太多的時候需要回歸理性,不要太理想化,「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沒有創業家的經驗,可以選擇從事其它領域。」
葉蕙芳還簡要地回顧了2014~2015年投資的瘋狂,「我們知道在牛市裡,尤其2014、2015年資本盛宴的情況下,天使輪項目有70%~80%能拿到A輪,有時團隊剛出來就憑一個Idea都能拿很高估值,一個獨角獸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吹起來。但當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麼合理的時候,有一樣東西可能已經離我們不遠,那就是泡沫。」
「毫無疑問牛市裡的成功無法在熊市裡複製,因為你不具備資本流動和催化的環境,所以在熊市裡,機會只會留給深耕的創業者和投資人。」
關於網際網路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葉蕙芳認為整個市場非常巨大,發展空間也很多,正像前面所說的,其實每個細分領域都會有很大機會,甚至是萬億的機會,但對於創業者而言,核心有兩點:
一是,團隊要靜下心來,去深入了解市場和用戶;
二是,要在某個細分領域有一定的專業性,懂得金融,至少懂得傳統金融機構是怎麼運作的,包括流程、思路、產品設計、服務。
針對這些找到自己的切入點,在葉蕙芳看來,不論是P2P類、債券類、資產端甚至包括股權類都會有機會。
最後,葉蕙芳給創業者的寄語是:創業就像上了賊船,一旦上了,你只有兩個結局:要麼努力遊向大洋彼岸,那裡有陽光鮮花等著你,要麼中途沉船。
她的經典語錄:
·創業就像上了賊船,一旦上了,你只有兩個結局:要麼努力遊向大洋彼岸,那裡有陽光鮮花等著你,要麼中途沉船。
·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地歸零、不斷地重新洗牌的過程。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沒有創業家的經驗,可以選擇從事其它領域。
·金融永遠是食物鏈最頂層,尤其是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這個板塊無限大。
·創業屬於一部分人,就是企圖心、野心非常大,心裡有一股火的人,他就是想與眾不同,他就是想比別人得到更多,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的付出是沒有人能了解。
·一個誠信有原則的人,能夠踏踏實實在你的行業深耕積累自己的內心,最後能夠用強大意志力和心智執行和完成,我相信結果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結果。
·我覺得創業成功具備的三個要素就是:人+事+運氣。
企業貸款:
VIP專屬客戶經理:010-53369714
金牌顧問已經吸引了大批投資機構高管、投資人入駐,在這個平臺可以直接與這些大咖面對面溝通交流,我們已經建立了創業者社群,歡迎創業者加微信: MLY-fy(備註加創業群)申請入群。金牌顧問公眾號:haodaijinpaig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