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話題作文怎麼寫
2024-12-24 17:47:09 3
1、解析話題作文的構成
話題作文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材料+提示語+話題+要求。比如2004年x市中考作文試題中:
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晨,羊睜開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比跑得最快的獅子跑得還快,否則我就會被獅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時刻,獅子從睡夢中醒來,首先閃現在腦海裡的第一個念頭是:我必須比跑得最慢的羊跑得快,要不然我就會餓死。於是,幾乎是同時,羊和獅子一躍而起,迎著朝陽跑去。――這是「材料」。
生存的壓力,使羊成了奔跑「健將」,獅子成了草原「獵手」。在生活中,我們雖然沒有像羊和獅子那樣的生存壓力,但學習、工作的壓力仍然存在,正是這樣的一些壓力,使我們不斷成功,不斷進步。――這就是「提示語」。
請以「成長需要壓力」為話題,――顯然是「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這就是「要求」。
許多話題作文沒有材料,比如: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個奇蹟,在這個星球上相聚、相守、相處也是一個奇蹟。但是世界給予我們的還有更多的憂慮和不安:戰火紛飛、環境汙染、瘟疫蔓延……
對此你一定有自己的體驗或思考。請以「共享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本題中「生命是一個奇蹟,在這個星球上相聚、相守、相處也是一個奇蹟……」,這不屬於材料,而是提示語。有些話題作文則有材料卻沒有提示語,比如2004年遼寧省中考作文題。
從下面兩則材料中,任選其中的一則,然後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在一個大花園裡住著一個盲人,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照料這個花園。一年四季,花園裡總是一片奼紫嫣紅。一個過路人非常驚奇地觀賞這漂亮的花園,不解地問盲人:「你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你根本就看不見這些美麗的花呀!」盲人笑了,他說:「我可以告訴你四個理由:第一,我喜歡園藝工作;第二,我可以撫摸我的花;第三,我可以聞到它們的香味;至於第四個理由,是因為總有像你一樣的人從這裡經過,會因為我美麗的花園而心情愉快!」盲人的花園是他的精神領地,苦心經營以後,他有了比花更美麗的理由。
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以「理由」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材料二:
據說愛因斯坦來到普林頓高級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員問他需要什麼用具,他回答說:「我看,一張桌子或臺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鋼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管理員奇怪地問:「為什麼要大的?」愛因斯坦答道:「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這個世界從來都是這樣,每個平凡或偉大的人都會犯錯誤。只有像愛因斯坦那樣的人,不斷丟棄錯誤,才能看到一條向上的路。
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以「丟棄錯誤」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文題自擬,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2、思想感情積極向上。3、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姓名和學校名稱。
「理由」和「丟棄錯誤」兩個題目都是直接從材料到話題,中間沒有提示語。可見,構成話題作文的四個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語」不必兼備,但「話題」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中「話題」是核心,是審題立意的對象;「材料」是作用主要是引出話題,同時對話題起注釋和說明作用;「提示語」的作用是啟發審題、立意和明確寫作的範圍。「要求」則是寫作時的注意事項,也要認真審讀。
話題作文與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差別是:「話題作文的核心是話題」(教育部考試中心張偉明先生語)。話題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樣,是立意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它只是命題者所作的「作前指導」,是引發考生思考的一個「由頭」,是啟發考生打開思路的一個「例子」,是「舉一反三」的「一」;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要與材料相吻合。如果考生不了解這一區別,拋開話題,隨意從材料中自行引出一個觀點作文(比如寫上面列舉的話題「理由」,把文章主旨確定為「快樂了別人,也就愉快了自己」),那麼很可能下筆千言,離題萬裡。此外,從文體上說,話題作文淡化了文體,只要沒有特殊限制,除了記敘文、議論文外,寫成散文、詩歌、小說、劇本等都是允許的;而材料作文常常是寫記敘文或議論文。再從結構上看,材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須使用的,如果是議論文,一般應放在文章的開頭作為引出論點的依據,而話題作文的材料,用不用它無所謂。
2、分清話題作文的類別
從內涵的顯隱看,有顯豁類和含蓄類,前者如「成長需要壓力」、「理由」、「興趣」等;後者如「風」、「忘憂草」、「人生沒有草稿」等。一般含蓄類的話題除了「字面義」外,須挖掘其「深層義」,如引申義、比喻義、象徵義,等等。
從語言形式看,有詞、短語與句子之別,比如:「雜」、「誠信」、「合作」,這是詞;「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完美是殘酷的」,這是句子。一般來說,話題的字越少,外延可能就越大;字越多,外延可能就越小。字多的話題觀點比較明確,容易下筆;字少的話題可在話題前補上一些限定語,以縮小其外延,從而精選一個角度來作文。
從範圍的大小看,有窄、寬之分,比如:「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完美是殘酷的」等,就比較窄;「風」、「雜」、「理由」、「角色」等,就比較寬。
從涉及的對象來看,有單一和多個的區別,比如:「丟棄錯誤」、「共享生命」等,寫作對象比較單一;而「良知與公德」、「真與假」、「生命與災難」等,就屬於多對象話題。多對象話題實際上是一種關係型話題,寫作是兩者都要顧及,並要把兩者之間的關係揭示出來。
3、打破審讀題目的順序
考生往往習慣於這樣的審讀順序:材料――提示語――話題――要求。這種「先看話題」的順序,實際上是材料作文審題順序的慣性使然,因為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話題作文的審讀順序最好是:話題――材料――提示語――要求,即「先看話題,後看材料」。這是因為話題作文審題立意的中心是「話題」,而非材料或提示語。不少考生審題時出現偏差,原因可能正是忽視了這一點。像面對試題「共享生命」。部分考生圍繞提示語中「生命」、「戰爭」、「環境」、「瘟疫」等內容立意,而沒有看到話題中「共享」一詞的「題眼」作用,沒有在關鍵詞上做文章,以致嚴重偏離了題意。
古人云:「意猶帥也。」這裡的「意」就是指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在文章裡的集中體現。立意的統率作用,不僅表現在它決定著材料的取捨,還表現為它影響著文章的謀篇布局、表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無」和「高下」,是一篇文章成功的關鍵。
我們如何才能從「人人心中有」的題材中,提煉出「人人筆下無」的主題來呢?相信下面的方法對同學們會有所啟示。
大題小作顯真情
作文內容不一定要是大事,只要我們善於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就可以寫出好文章。有時,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可能就是一個典型;一聲輕語、一次微笑,可能有著豐富的內涵。「大題小作」,往往可以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比如,習作《一碗麵條》裡有這樣的情節:
每次回家,鑰匙剛插進鎖孔,**的身影會準時地出現在門口,當我把目光移向桌面時,準會見到一碗熱乎乎的麵條。那一瓣瓣的蒜頭和綠綠的蔥絲,看著就讓我心動,面裡的佳餚更是天天變換著式樣。品嘗著麵條,戶外帶來的寒氣頓時無影無蹤。幾口熱湯下肚,一種家庭的溫馨便漸漸地從心頭升起。
本文作者善於觀察,感悟生活深刻,從一碗麵條裡看到了母親對自己的一片濃濃的關愛。又如,晚上看書時,父親送來一杯茶,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有位同學從父親生病時送來的一杯茶裡,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殷殷期待和嚴中見慈的深沉父愛。由於把事件提煉得真實深入,這篇題為《一杯熱茶》的文章,發表後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像《一碗麵條》、《一杯熱茶》這類文章,採用的都是「以小見大」、「平中見奇」的立意方式,值得我們好好借鑑。
變換角度見新意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我們應該學會從與眾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詮釋話題,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立意「高人一等」。比如,面對中考作文話題「關心」,絕大部分同學寫的是生病或遇到困難時,老師和家長是怎樣關心自己的;有些聰明的考生偏偏轉換視角,將目光移到了大家所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上,從而寫出了新意。有寫申奧的:一位考生把「體育一竅不通的媽媽」對報刊的那種關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顯示出的那份孩子般的煩躁,描寫得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對樓上樓下鄰居們言行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位位普通的中國人、一個個普通的家庭對奧運寄予的巨大希望。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仿佛可以觸摸到一顆顆正在跳動的愛國心。有寫環保的:作者把地球比作一位美麗的少女,通過古今比照,寫出了她正在遭受的嚴重破壞,表現出當代中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極大關注和對自然的無比熱愛。還有寫動物的:有考生將青蛙擬人化,用寓言的文學樣式,對社會上殘害生靈的醜惡現象進行了有力地抨擊。雖是同一話題,切入角度各有特色,讀來讓人倍感新穎。
反面著筆求深刻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從表面上看,是違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卻也能夠「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從正面寫,可能難以激起讀者的興趣,從反面著筆,卻能使情節變得曲折,主題變得新穎而深刻。比如就話題「關心」而寫的滿分作文《這個名字最*》,前半部分極力描寫親朋戚友給一個百日小孩取小名的情景:爸爸認為「名字越*越好」,於是大姨為他取名「野草」,舅舅取名為「狗兒」。正當大家爭論不休時,突然聽到一個清脆的響聲,原來,躺在小黑屋裡病床上的爺爺――髒兮兮的,瘦瘦的,熱天還蓋著被子――想喝水,由於身體虛弱,一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對圍過來的客人,老人掙扎著坐起來,口裡吐出了幾句話:「我看,就叫……『爺爺』好了,那『野草』、『狗兒』,都沒有『爺爺』這兩個字*!」這位考生從反面落筆,對比鮮明地點出了大家對待小孩與老人的不同態度,一針見血地揭露了當今社會上某些人漠視老人的不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