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的作文範文
2024-12-10 18:13:08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出自佛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花一世界的作文,歡迎參考閱讀!
一花一世界的作文1
更深夜靜時,寂寂無人處,總有一個聲音在低語:「這世界是什麼?」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問靈魂。世界是什麼?數千年前,尼羅河畔,那些長髯飄飄的學者們便在爭論這個難題。有的說,世界是火,有火才有生命;有的說,世界是水,海是我們最初的家園;還有的說,世界是空氣、是泥……一個叫畢達哥拉斯的老頭甚至認為,世界是數。其實,他們都對。世界是如此多元,惟其多元才豐富,惟有豐富才有我們這些思想迥異的人。
人與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著宋人話本《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話本的開頭是這樣的疑問,「春已歸去,不知哪搭兒是春住處?」王觀說,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蘇小妹說,春是被帶走了,「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還有蘇軾說、秦觀說、黃庭堅說……王安石倒是承認,二十四番花信風罷了,春自然也走了。春歸何處?引得這些詞人話語紛紛。其實他們都對,詩人有詩人的天地,對萬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同的人對世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豐富的答案。
或許理解不同是因為角度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個人總只能佔一位置,一位置就只能見一方風景。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見的片面些。一張白紙上有一黑點,有的人認為這是一張白紙,有的則認為那是一團黑點,他們從不同角度看,答案便多樣。
角度不同,解決的方法也多樣。一團亂麻,頭緒紛紛。可以像徐志摩那樣細心地解,解得「眼兒疼,手指酸」,可終於笑解煩惱結;也可以借長劍,手起刀落,亞歷山大王除了連環套。哪個是更好的方法?殊途同歸,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對於不同的人只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別。
多樣的方法形成了多樣的答案。面對這個考題,可以寫議論文,可以寫散文,可以寫記敘文,甚至寫詩歌;面對我們的人生,我們可以有多彩的選擇。可以揚鞭大漠,可以隅居江南,可以坐擁書城,可以鐵馬金戈。只要我們記住對祖國有益,那麼人生的答案盡可以豐富多樣。
多樣的理解,多樣的角度,多樣的方法,多樣的答案。
世界是什麼?真的很難回答,因為可以有如此多的答案。人生如何選擇?真的很難挑選,可以快走追趕,直指成功;可以慢走領略,欣賞夾岸平沙、落英繽紛。既然有如許答案,何不在多元的世界裡,以包容的心態看萬事萬物?容許在前提正確的情況下作出各異的價值取向,讓世界更精彩。
如是想,不安分的心慢慢歸於平靜。因為開始明白,自己不過是多元天地中小小的一元。一花一世界,世界開滿各異的繁花。
一花一世界的作文2
農人說:一花一世界。佛家講:一葉一菩提。
一粒沙子就是一個世界,一滴露珠能夠反映出太陽的光輝。泰山不讓細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溪流,故能就其深。一切始於忽微,萬物源於點滴。一粒粒沙土構成了地球,一顆顆星球成就了浩瀚的的宇宙。一則小故事蘊涵著大道理,一段小經歷濃縮著生命的真諦。
人生在世,匆匆數十載,都在為未來而奮鬥。成功是令人欣喜的,但成功的過程卻是艱難的,因為你在成功的路上要不斷地收穫,不斷地積累。當你堅持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成功的大門便會向你敞開。所以成功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段漫長的路程,一個不斷奮鬥的路程,一段不斷追求的路程。一段平凡的對話意味著偉大,一組生活的特寫造就了永恆。一個動作,一句話就可以表現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和修養。人生中有數不盡的細節,抓住每一個細節,你的人生將會更完美。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點滴創造世界的精彩。海曼斯49歲時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他因此而失去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他決定重新設計一下自己的未來生活。他想到了寫作,最初兩年,他受到了超過七百封的退稿信,後來才在一家發行量非常小的刊物上發表了一篇不足千字的小說,就是這一小小的鼓舞使他繼續勤奮地筆耕不輟,終於在文學上贏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在他二十多年的文學創造中,先後出版了28部作品,並數十次獲得各類文學大獎。高山巍峨之顛,起之微塵;遮雲蔽日之木,始於青蔥。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而我要說:「成功的道路再漫長,都要一步一步邁出。」
一切始於忽微,萬物源於點滴。點滴創造了世界。佛家講:一葉一菩提。
農人說:一花一世界。
一花一世界的作文3
「一花一世界」這是佛靜菩提樹下悟證宇宙人生的般若指揮,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於有限之中。
「山無稜,天地合,乃敢於君絕」古人們忠貞不渝的愛情就像天、地一樣永恆的存在於人世之間,古人的愛情是有限的但他們卻以此於無限的天地相比,愛情的力量的確是偉大的,甚至可以讓人們放棄生命。
美國有一對夫婦熱愛攀巖運動。一次兩人共同攀巖一座極其危險的絕壁,當他們快要登頂時,腳下千萬觀眾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丈夫在這時於齊頭並進的妻子分開,快速向上攀登為的是摸索兩人陌生的崖頂,保證妻子的安全,但是丈夫一腳踩空,慘叫著從崖上摔落下來,就在這時,妻子伸開雙手準確無誤的抱住丈夫,兩人一起擁抱著躍向了萬丈深淵。平常戀人簡單地相擁,卻成了這對夫妻最後的訣別,成了留在人們心目中最揮之不去的一幕,這氣煤的一瞬是多麼的有限,卻收藏了兩人對愛情的無限忠貞,飽含了人們無限的敬意,偉大的愛情,無限的愛情就凝結在了一瞬間!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二戰為題材的影片,講述了8名士兵為營救一名士兵,並將他安全帶回的故事,因為士兵的母親在戰場上失去了3個兒子,因此必須把賴詹斯救出,來安慰這位無私奉獻的母親。
戰爭是殘酷,生與死只在一瞬間,8個人,性格怪異,恰恰是戰場上許多戰士的縮影,許多鏡頭都極其經線,戰士們在面對死亡的不同表現引發人們對死亡的思考。
有人痛苦的倒在地上叫著「我想回家,我想媽媽!」這是人在彌留之際最悲慘的呼喚,人類在面對死亡時表現了人類最原始的本性,有人面對死亡時從容不迫,有人面對死亡時驚恐萬狀,一個個短暫的鏡頭引起了人們對死亡無限的遐想,特別是他們8個人為了營救一個人的生命,隨時可能付出自己的生命,有人會想8個人救一個人,大家都是命,憑什麼要我們去冒危險救一個不相干的人。他們之間也思考過,掙扎過,但他們還是義無返顧的踏上了營救的徵程,雖然他們面對的是死亡也在所不惜,但是在死亡對他們還是顯露了恐懼,單位想可能每個人都會是這樣的吧。對死亡的思考導演把他們都蘊含在了一個個的鏡頭中,感人至深,也讓人們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
「一葉落而知天下」有限往往能體現無限,我們應該努力思考去找尋尋常之中的不尋常。
一花一世界的作文4
窺天堂於一花,握永恆於一沙。——題記
你從不曾得知會以怎樣的方式遇見美,擁抱美。
心情極差,頭腦因不規律的暑期作息傳來脹痛,早起補課結束眼皮沉重,面臨初三的我獨行小巷,攜帶著不堪重負的疲憊與不知所措的盲目。天氣陰冷,頭頂烏雲遊走,從未有一刻像現在這般覺得生活不堪入目,無盡壓力、痛苦充斥其中,生活淪為一種惡俗的擔負。
繼續獨行,巷子的情景在腦海裡漸次清晰——這是走過千萬次的上小學的必經之路,倏然憶起童年泛紅的臉頰,些許溫暖觸動心中冰山,不遠處久違的兩個身影忽然再現,內心劇烈震蕩。
這是花甲之年的夫婦,二人租住一間狹窄地下室,粗茶淡飯,愜意生活。因無數次經過這條小巷時看到二人散步身影,至今記憶猶新。丈夫雙腿癱瘓,肢體行動困難,妻子衣著樸素,精神矍鑠,依稀可辨當年風韻。二人看似收入微薄。記憶中最深畫面是丈夫雙手顫抖用筷子笨拙將食物運送入口,巷口一絲的微風便會吹落丈夫手中竹筷,妻子耐心撿起,用手巾反覆擦拭,後交與丈夫手中。也許吃一碗飯筷子可以掉落數十次,但妻子從不改變臉色,深情滿含耐心、信任、期盼……每當面對這一幕,都使我清楚憶起一句歌詞:「當我跌斷翅膀的時候,你不扶我但陪我學忍痛」。
想來我小學畢業已兩年,今日卻依舊覓得這對身影,內心無比悸動。記憶裡應有八年他們夫妻相伴相隨,讓我猛然憶起每一個婚禮上的:「不管貧窮,富裕,健康,疾病,我都願以生命守護你」。我不曾得知,他們的白髮是度過了多少暮暮朝朝,但我真切體會到了一種來自於生命的守護,這種守護使時間懼怕,在大愛裡綻放最迷人的美麗!
有人說:「大愛只增不減」,也許就是這種凝固,有人說:「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或許就是這種情愫,更有人說:「免你周折與流離,同我安然這歲月」,或許就是這種守護。
小巷幽長,我直面這對背影,步履蹣跚,不知輪椅前的丈夫是如何神情,但清楚聽聞幽長小巷裹挾妻子民謠歌聲。我不懂這人間至純至淨的美麗是否可以感染世界,只是當我熱淚盈眶之時,天邊烏雲散盡,太陽出來。感嘆人世間美好之餘,隨意低頭,一朵野花精緻,其間花蕊,白色相綴,我望見它集世界萬物之美於身旁,迎向太陽,對準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一花一世界的作文5
在這樣一個「溫柔的夜」,追隨「親愛的三毛」,去「鬧學」,去「談心」,安慰「哭泣的駱駝」,採摘「高原上的百合花」。
三毛,這個奇女子,用她雲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悲戚,她都無意矯飾,字裡行間,處處是無聲的歌吟,我們用心聆聽,美如天籟。讀三毛,發現一個真善美的世界,像開在荒漠裡的繁花,絢美得令人愴然淚下。
三毛曾說:「我的作品幾乎全是傳記文字式的。不真實的東西,我寫不來。」三毛的撒哈拉故事,如此夢幻,如此傳奇,讓人每每產生在讀小說的幻覺。然而那真實的描寫,真摯的情感,又令人無法不相信,那是她用全部生命來熱愛的世界,那種「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的生活。三毛,她和我們大多數生活乏味的普通人一樣,生活在無聊、挫折、瑣碎的柴米油鹽中。她飽嘗悲劇的生活,卻不以此販賣,恰恰用一曲《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們驚嘆貧瘠生活所產生的情趣。描繪苦難的人很多,也不難;但描繪快樂的卻很少,也很難。三毛,就是其中之一。
三毛的流浪生活理應與風花雪月沾不上邊,三毛卻偏偏要在黃沙上插一束「天堂鳥」。她用包裝棺材的木版釘桌子,用舊車胎做坐墊,把汽水瓶漆上印第安圖案和色彩,把一個破舊的房子建成了「全沙漠最美麗的家」。在她開張的「中國飯店」裡,她幽默地把粉絲稱作「雨」,還順口對丈夫荷西吹牛道:「這個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聽得荷西一楞一楞的。還有她和荷西為了增加收入,跑去海邊打魚,辛苦了一天,累得不成人形,好不容易賣到一點錢,兩人卻在國家旅館的餐廳裡以十二倍的價錢吃自己剛剛賣出去的魚。他們就是這樣苦中作樂,生活在既無長河,又罕人煙的沙漠中。
然而,三毛並不是從小就那麼開朗樂天。就她自己的評價,少年的她是水仙自戀式的,從她的少年作品集《雨季不再來》,我看到了一個自卑、孤僻、膽怯的病態女孩。然而,她是幸運的,遇到了一位令她終身感激的好老師,然後走出國門,站在域外廣闊的田地裡,她驚嘆:「聽見音樂,他們就在大庭廣眾之下旋舞,毫無顧忌。他們,怎麼會這樣開放?」日子久了,那熱情的天性,竟也溶入了三毛的血液中。
這時候,說起三毛就不能不提的一個人,海神般的荷西,她永遠的丈夫走進了她的生命。於是,有了關於撒哈拉,關於他們兩人的故事。真不知荷西的出現是早是晚,他在三毛心碎的時候出現,從此成為三毛生命中無可取代的一粒沙,擁有他,就擁有整個天堂。大概是因為荷西真的把他那顆黃金做的心換給了她,從此,她的生命裡有了比傷感更強的東西。然而,僅僅六年夫妻,荷西就因潛水事故永遠地離她而去。我不知道她當時的痛苦有多深,我只知道幾個月之後她前去探墓仍情難自已地把十指挖得鮮血淋漓,幾年之後三毛談起自己仍深情地說「我們」如何如何。或許,荷西帶走的,是三毛的心,埋下去的,是他,也是她。荷西過世那年,便是三毛口中的「最後一年」。花自飄零水自流,茫茫大漠中,再找不到屬於三毛的一粒沙,從此,天堂不再。
雨季果真未再來麼?
走過了萬水千山,經過了滾滾紅塵,一切如夢裡花落知多少,回居臺灣的三毛,靈魂的深處又漸漸下起了久違的小雨,最終漫過了心頭。
王家衛曾說過:當你無法擁有的時候,你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記。
於是,那個身著白色麻紗綴花上衣、藍色牛仔褲、赤足、梳兩條麻花辮的印地安少女,緩緩深情地給我們講述著「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那略帶磁性的聲線穿越時空,亙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