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3最強機 奧林巴斯E-M5 Mark II評測
2025-01-10 00:20:12 2
熟悉膠片相機的朋友應該對奧林巴斯OM系列不陌生,上世紀50年代OM系列巧妙地解決了在膠片時代裡,用更加緊湊的機身及鏡頭實現高性能拍攝這一難題,和當時競爭對手的機身比起來OM系列的首款相機OM-1即小又輕,就連它的系統鏡頭和配件也儘可能地做到小和輕,而且還是一部全機械的專業系統相機,在當時號稱是全世界上最小的35mm膠片單反,因此收穫了超高的人氣也成就了一代經典。
在數碼化的今天,奧林巴斯也並沒有徹底捨棄OM系列,而是讓經典的OM系列相機在數碼化中重生,於三年前推出了OM-D系列微單相機,D即為數碼(digital)的意思,OM-D E-M5則為該系列的首款機型。時隔三年後OM-D E-M5終於有了繼承者,在今年CP+前夕奧林巴斯正式推出了OM-D E-M5 Mark II。這款OM-D E-M5 Mark II不僅是奧林巴斯首次使用Mark II的方式來對相機型號命名,並且也是今年上半年微單市場中的重量級選手,因為它不僅繼續加強了防抖能力,同時還新加入了4000萬像素解析度拍攝,直指更專業的商業市場。
之前的OM-D E-M5發布後一直廣受關注,當時僅在日本,一個月的預售期間即創下超過4000臺的超高預訂記錄。這一方面是因為奧林巴斯非常剽悍的五軸防抖系統,而另一方面我認為是OM-D E-M5的外形在當時所有微單機型中獨樹一幟,既復古又有格調,讓不少人重新燃起了對膠片機時代的情懷。而這款全新的OM-D E-M5 Mark II,第一眼給我的感覺就是「顏值」超高,不僅變得更加精緻,同時復古的味道更濃烈,頗有一代經典OM-1的神韻。
奧林巴斯經典膠片相機OM-1
從OM-D E-M5 Mark II尖尖的軍艦頭部分來看應該也就是取材自OM-1,並且此次OM-D E-M5 Mark II依然用上了金屬外殼及框架,具備可靠的防塵、防滴濺、防凍等特性,同時提供銀色和黑色兩個銷售版本,而我這次拿到的銀色款的表層觸感跟去年年末奧林巴斯推出的OM-D E-M1銀色版很相近。
奧林巴斯OM-D E-M5 Mark II
拍攝模式轉盤中加入了保險鎖定,源自E-M1的設計
乍一看E-M5 Mark II和E-M5外型上沒有太大變化,但其實E-M5 Mark II按鍵布局上改動還真不小,包括A/S/M/P拍攝模式轉盤改為雙層式設計,開關鍵也由背面搬到機頂。同時,機頂的前後轉盤的觸感更加強烈,用上了金屬歡型拉絲和鑽石切割的製造工藝,並且機頂也看到更多的自定功能鍵。
機背按鍵布局更加簡潔,中心五維導航鍵升級為一體化設計
2x2雙撥盤控制系統也終於應用在OM-D E-M5 Mark II機身上,這是源自於PEN E-P5的設計,通過撥動撥杆就能快速調節攝影中常用的四種參數,大大增強了相機整體的操控性。
機背手指握柄更加突出,可以讓單手手持拍攝更加穩定
首次搭載翻轉式屏幕(非摺疊屏)
奧林巴斯OM-D E-M5 Mark II除了按鍵有較大變化外,在外觀上的另一改動是加入多角度翻轉顯示屏,可以水平旋轉270°及垂直旋轉180°,不論高低角度或是用於自拍都要比之前的機型方便許多。翻轉屏的設計其實在之前E-5單眼相機也出現過,但是在奧林巴斯微單相機中還是首次出現
不過,可能有人會覺得OM-D E-M5 Mark II的翻轉屏不是那麼好用,因為像之前的OM-D E-M1及OM-D E-M5那樣的摺疊屏,只需一次操作就能實現高低角度取景。但現在E-M5 Mark II卻需要先將屏幕完全翻開,再轉動屏幕才能調整觀看角度,說起來似乎也是多了好幾個步驟。其實我覺得這完全是使用習慣問題,多角度翻轉屏不少相機也早都在使用,而摺疊屏只能向上80°、向下50°的屏幕,這樣一比較反正我是寧願多翻幾下。
OM-D E-M5 Mark II搭載目前優異規格的電子取景器
鏡頭左下方設置有拍攝效果預覽按鈕
SD卡槽,設計得相當嚴密
OM-D E-M5 Mark II在機身右側設置有一個3.5mm音頻接口,以及Micro HDMI全高清輸出和USB接口,但是遺憾的是,OM-D E-M5 Mark II還是不支持USB充電。不過在密封性上,相機做的非常不錯,每個能開啟的地方都有密封塑膠條,可防止水和灰塵進入。
OM-D E-M5 Mark II與12-40mm F2.8 PRO、25mm F1.8鏡頭
光看相機圖片和一些局部細節圖,可能讓大家認為這款奧林巴斯OM-D E-M5 Mark II微單相機個頭應該不小。其實不然,把OM-D E-M5 Mark II體積只有123.7×85×44.5mm,放在掌心只佔據2/3的區域。不過,在重量在OM-D E-M5 Mark II倒是十分紮實,有點接近入門單反的重量,因為畢竟是全金屬機身,但這也符合不少人追求相機的壓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