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伴我成長的作文
2025-01-06 04:40:09
導語:讀書,不但陶治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滋潤人的精神,更能開闊人的視野,促使人的思想成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讀書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讀書伴我成長的作文
讀書伴隨著我的成長,書就是我的精神食糧,書就像一日三餐,我總離不開它。書讓我這麼健康的成長著!書中那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叫我著迷。
記得四歲以前,我還不認識字,就聽媽媽講書上的故事,我覺得非常有趣。當時,我就想:要是自己也能看懂書上的故事,把它講給媽媽聽,該有多好啊!
上幼兒園時,我就與書成為了好朋友。那時,幼兒園的阿姨們常常發一些畫冊給我們看。大家便湊在一塊兒,頭挨著頭,臉貼著臉,只是看圖,不認識字。
跨入學校的大門後,媽媽就給我買回一套《傳世童話》。我如獲至寶,抱著那套書,常常幾個小時不動。書中那些漂亮的圖畫深深地吸引著我,那些注著拼音的字為我讀懂這套書開了一個又一個綠燈,我一路前行,認識了書中善良的藍精靈,機智的阿里巴巴,樸素的釣魚老頭……此時,我一下子覺得自己長大了,懂得比別人更多了。這是我擁有的第一套書,我想,這一定會擁有更多的書。
讀書伴我成長作文
書是精神的糧食,是指路的明燈,書拉近了地域的距離,縮短了時間的間隔;書使我暢遊千山萬水,鳥瞰古今中外,書向我打開了通往知識的大門,架起了通往社會的橋梁。我喜歡讀書,在書中學到了很多在生活中沒有接觸到的知識。現在我每天都離不開書,似乎一日不讀書,就感覺缺少了什麼。
小時候我就喜歡書,不管是什麼書,只要有字,我就會一頭扎進去,止住嬉戲哭鬧。由於有了書在相伴,兒時的我不再寂寞。童年也隨之變得豐富多彩。
小時候,童話是我的最愛。讀著《海的女兒》我哭過,聽著《小紅帽》我笑過,品著《神燈》我驚訝過……哪一個又一個神秘多彩的童話故事推開了我尋覓知識的第一扇大門。《一千零一夜》讓我了解到了阿拉伯國家的風俗與文化,《海蒂》則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有一顆愛別人的心是多麼重要……讀書,開起了我幼小無知的心靈;讓我融入了神奇魔幻的童話世界;讓我翱翔在無憂無慮的童話中。
長大後,我又迷上了關於名人的故事。千古聖人——孔子,漢代傑出的科學家——張衡,精忠報國的名將——嶽飛,還有海倫?凱勒,她創造了生命的奇蹟……這一位又一位傑出的名人,成了我學習的警鐘,成了我生活的路標。
書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讀書能讓給我們變成一個高尚的人!
但是,讀書也要講究方法。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是啊,書能讓我們打開知識的寶庫,讓我們獲取更多的知識。但是讀要講究方法。我覺得用朱熹的一句話來形容在合適不過了:讀書有三到,謂心到、口到、眼到。古往今來有許多人都愛讀書,但讀書的方法不同,獲取知識的程度也就不同。
有一次,我一邊看書一邊聽音樂。不一會兒我就心不在焉了。眼睛也不知不覺的離開了書面,眼睛也隨著音樂飄向了遠方。第二天,媽媽問我從書中學到了什麼,我支支吾吾,一句也答不上來。
那一次的經歷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讀書時,即使眼到、口到,但心沒到,也不能從書中汲取營養。
還有一次,我在讀一本散文集,被書中優美的句子陶醉了,仿佛進入了仙境,情不自禁地放聲讀了出來。再一次寫作中我把那一次背的好詞好句都用上了,並得到了老師的誇獎。
這小小的榮耀,使我又懂得了一個道理,在專心致志看書的同時,並放聲朗讀,是記住好詞佳句,有效的方法。
還在等什麼呢?讓我們一起閱讀吧!
作文:讀書伴我成長
轉眼間,我已經12歲了,作文讀書伴我成長。回頭看那過去的往事,才發現,伴我最多的不是朋友,而是書。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這是英國著名數學家伊薩克·巴羅的名言。
的確,一個人只要愛看書,那他就一定不會寂寞,不會孤獨。因為有書的陪伴。
記得小時候,喜歡看童話書,故事書之類的,大多是小兔小熊的故事。主要情節大多就是一隻小動物遇到了困難,小夥伴們幫助它克服了困難,讓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
前些年,開始喜歡看漫畫書,雖然不是有益書籍,但故事情節很有意思,把許多現代名詞都加了進去。經常看著看著就笑出了聲。
十、十一歲的時候,喜歡看一些科普讀物,有關宇宙的、生物的、進化的……我都看。還有《世界未解之謎》等,都挺有意思,挺新奇。
如今我喜歡看文學名著。家裡有許多這類書,最喜歡的便是法國儒勒·凡爾納寫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和《神秘島》三本書了。是一系列的。都寫了許多地理知識。讓我很有收穫。
這就是我的良師益友——書,永遠和我在一起,永遠陪伴我成長。
讀書伴我成長作文600字
從呱呱墜地,作為老師的母親就用手指著小兒書,用標準的「aoe」把我領進了書的門檻;步入學校的大門,走進了書的世界,「讀書多了學習才能好,長大了才能有本事。」老師們諄諄教誨,使我稚嫩的心靈深深地理解了讀書的重要意義。於是,不停地讀、學、用。終於有一天,我也走進了教師的行列。
很慶幸自己成為了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是高尚無私的,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中最寶貴的真情。作為一名教師,這些年來,有兩句話我一直抄在本上,感受至深。一句是「如果孩子是鳥,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魚,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一句是「先做讀書人,然後談教育。」在學生心目中,老師應當是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傳播者,認為我們擁有文化。而事實上,捫心自問,我們誰敢自稱自己為文化人?我們距離文化人的要求可能太遙遠了。所以,教師作為「崇尚讀書」這個特殊而重要的群體,最應該擔負起讀書的重任,讓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職業習慣。
在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了讀書對於教師自身成長和教書育人的重要性。的確,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讀書,更需要終生讀書,讀好書。有一個最簡單也最被大家熟悉的比喻,「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句話提醒著我們每一個老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更好地「傳道受業解惑」。真正的教師必定是一個讀書愛好者,這種讀書習慣會直接影響著學生,進而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世界,讓書籍成為他們精神生活中的指路明燈。古人云,「書猶藥也,可以醫愚」,尤其是我們處在這樣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只有堅持讀書,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永不落伍。
讀書可以使我們遠離浮躁,讀書可以使我們精神愉悅,讀書可以使我的課堂更加精彩……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兮,讀書不是一時的熱血衝腦,而是需要在讀書過程中不斷修煉自己,從中真正品嘗讀書之花結出的真理之果。
我現在可是個實實在在的小書迷。提起讀書,我就會回憶起一段往事。
我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我就住在奶奶家。奶奶家有個書櫃,上初中的姐姐把她的一些作文書都放在了裡面。記得我五六歲時的一天,我把爺爺叫了過來,然後拿出一本書,對爺爺說:「爺爺,我能把這段背下來了,不信您聽。」說完我就給爺爺背了起來。爺爺聽後,笑眯眯地對我說:「孩子,你的記憶力真好,把這麼一長段都背下來了。但是你要學會讀書,讀懂書裡的故事,品味作者表達的情感,要有自己的見解和體會,這樣你就會有更大的進步。這些話你現在可能還不太懂,等你長大就會明白的。」我當時的確沒太明白爺爺的話,但是事情過後我便翻著書櫃,找出了一本故事書來讀。
開始我對故事很好奇,但讀著讀著就有些感到厭煩了。爺爺又來給我指點。他說:「孩子,如果你在故事的環境中,你會怎麼做?你要去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試試這個辦法吧。」我將信將疑地照著爺爺說得去做。哈,辦法還真靈,我果真把失去的興趣給找回來了。從此,我便愛上了讀書,我把我的一部分閒暇時間用來讀書。
我也跟其他的一些孩子一樣,剛開始看書時,只看一些好玩兒的故事情節,就是囫圇吞棗地看一遍。也許,這對於一個像我這樣的六歲的孩子是正常的。有一天,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爸爸聽說我開始讀故事書了,便很高興對我說:「兒子,你看的書裡面講得什麼故事呀?」我一時語塞,答不上來。爸爸看到我的樣子,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兒子,要看書就不能走馬觀花的看,最起碼應該把它讀懂,知道講的是什麼。當然,最好就是有自己的體會,這樣你上學之後老師讓你寫讀後感就很容易了。」我再次接受爸爸的意見,開始細心地讀書。
九歲那年,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並寫出了第一篇讀後感。課堂上老師讓同學讀自己的作文,我也舉起了手。最後,我和另幾名同學,受到了老師的誇獎。從那以後,我更加喜歡讀書了。
從我十歲一直到現在,我陸續讀了《怪老頭兒前傳》、《小英雄雨來》、《草房子》、《柳林風聲》、《鹽丁兒》等名著。這些年來,讀書一直是我成長的好夥伴,它給我留下了好多有趣的故事。讀書的故事還在繼續,我以後會更加如饑似渴地讀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