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觀察與思考
2024-08-14 01:44:10 1
導語:注意觀察的同學,腦子裡都愛琢磨問題。他們遇事愛問為什麼,腦子裡常常有一連串的問號。小編整理觀察與思考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觀察與思考
記得當老師的第一個年頭,校長大人有一句經典的話語時常縈繞在我的耳邊:要給學生半桶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才行。這話真得不假,倘若你沒有寬泛的知識,高超的美術素養,又如何能高屋建領地提升學生的水平呢?所以,教學水平的建設需要自己實際掌握知識點多少來達成的。然而,如果這種數據作為唯一的標準來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話,那實在是一種偏面的不合常理的見解。
我們說,教師教學水平的具體表現在於學生掌握知識的量化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世界觀的認識上等等,而這樣的評價方式也非是條條框框所能反映出來的。但我認為,美術教學卻是例外,作為美術輔導教師,學生作品的完成效果是最能反映教師教學能力了。因此,如何在一定時期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技巧是教師應達到的教學目標。但具體又是如何達成目標呢?我覺得首要任務就是要認清「現象學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即面對學生的作業,你準備怎麼看,看什麼,如何去解決,而這種解決方式的選擇是切入學生學習心理層面的,這就是教師的意向性的思維方法。當然,學生作業不僅要看結果,更注重過程性。面對一張可能問題百出的作品時,你是否直接去修改還是去解剖問題所在呢?由於學生的資質有高低,其原因也往往是各不相同。有的是對形的把握能力欠弱,而在形的方面更有比例不準確,透視發生非常理的錯誤等等。如果是結構問題,其結果會在明暗上留下筆跡.具體反映在形體鬆散,人物變形或扭曲。有些人把形與結構放在一起來講,認為結構即為形的一部分.我看,如果這樣來概括的話,對於知識點的歸納有著很好的效果,但對於學生作業的觀察卻太容易混淆,因此,分開剖析更容易對症下藥。除了觀察結果與觀察過程,我認為「點觀察」也顯得非常必要,也就是說某段時間為了讓學生改掉這種點"頑習",可以專門去觀察造成的原因,從而制定相應有效的策略措施。
除了教師觀察學生,另一方面,學生也要養成觀察教師。學生的觀察,無非是看教師如何糾正作業的不足之處.當一位教師在修改學生作業時,每個人看的角度也會不一樣,這基於他們的專業水平與學習修養。為了調製這種無目標的觀察,教師有時可以一邊修改一邊講解,會很好地起到引導他們觀察思維的作用。更多的時候,僅僅點撥一點,無需一定要坐下來進行全修改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有經驗的教師總是讓學生明白他的目的。
運用現象學進行教學觀察,意味著教學能力向前跨出了第一步。因此,學會觀察比起單一提高自身技能技法來獲得教學能力要有效得多,一旦懂得中醫的「望聞問切」在診斷過程中的重要性,就知道我們美術教學在學生輔導中實行「現象學觀察」的何等重要!
第二篇:觀察與思考
李博是我的好朋友,他見多識廣,知識淵博,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和他來到小山坡,還帶了蘋果、莉、上好佳,一邊吃著一邊和李博說話。不經意間,竟發現了幾隻螞蟻,花大力氣搬運我們丟下的水果皮、餅乾沫。又過了一會兒,螞蟻越來越多,排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在搬運我們的食物。我一邊觀察著一邊在思考著,螞蟻的勤勞真是名不虛傳!「螞蟻為什麼要團結呢?」我問李博,李博反問我:「螞蟻這麼小,不團結還能生存嗎?」
我說:「是呀!你講得很有道理。」這時李博又向我講起了螞蟻團結的感人故事。一次發洪水了,螞蟻的家毀了,螞蟻滾成了一個黑乎的蟻團,有籃球這麼大,蟻團在水中漂蕩,好不容易靠到岸,螞蟻急速有序的上了岸,最後剩下了小蟻團,這是犧牲的螞蟻,但它們還是緊緊地抱著。這故事太感人了,給了我一次很深刻的教育,讓我深有體會。我倆吃飽了躺在草地上,仰望著藍藍的天空和變化的白雲,我看到了一隻老鷹在天空盤旋,是那麼嬌健。我在想著:「老鷹為什麼飛的那麼高,他同樣是鳥為什麼比其它鳥兒飛的高呢?」
我又問李博心中的問題,這個知識淵博的李博又向我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原因。李博說:「老鷹的嬌建同它的餵食方法有關,它獵回來的食物只能供一隻小鷹吃,它餵食不一隻一隻分,都搶著,誰兇猛就有的吃,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弱小的都餓死了,只省下一隻小鷹了,就這樣老鷹越來越強大,所以老鷹飛的那麼高。我既新奇又信服呀。我看了看李博,想,小小的歲數為什麼懂得那麼多,那是因為他愛觀察、愛思考、看的多、學的多。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第三篇:觀察與思考
暑假裡,我讀了一些書,其中《福爾摩斯探案集》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說到這本書,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吧!該書是英國著名作家阿.柯南道爾的代表作。這本上描寫的故事情節曲折離奇,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案情謎團重重,等真相大白的時候往往出乎讀者的想像,不得不感嘆福爾摩斯過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斷案能力。
福爾摩斯之所以能屢破奇案,是因為他有幾個方面的能力:首先,他有極強的觀察能力。每一次辦案前,他都仔細地打量來人,認真查看案發現場,從而獲取一些信息,哪怕是蛛絲馬跡,可以從一丁點的地方找出重要的線索來。其次,福爾摩斯非常善於思考,用縝密的邏緝來揭穿罪犯的掩飾與偽裝,從而將罪犯一網打盡。福爾摩斯思考時,他總是坐在椅子上手指併攏,嘴上叼著菸斗,這正是他的招牌動作。其實這時候,他陷入了長時間的思索中。經過仔細的觀察和縝密的思考,推理後,他便到現場去勘察了,與罪犯進行殊死搏鬥。他身手敏捷,槍法精準,常常能夠成功地治服他們,將他們繩之於法。由此看來實際行動是多麼地重要啊!
以上福爾摩斯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小學生學習。我們只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卻忽視了對周圍人和事的觀察。由於觀察力的缺乏,我們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對周圍的人漠不關心,知識面較狹窄。我們很多時間都在接受知識,卻很少能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思考一番。「學而不思則罔」,我們往往會成為學習的機器,而缺乏創新的思維和創造能力。光有觀察和思考是顯然不夠的,還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豐富的實踐活動,而也正是我們所缺失的。因此,我們應該多吸取福爾摩斯身上那種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實踐的優秀品質。
當然,我們還可以從這本書中讀出許多東西。但是,讓我感受最深就是「觀察、思考、行動」六個字。
第四篇:觀察與思考
注意觀察的同學,腦子裡都愛琢磨問題。他們遇事愛問為什麼,腦子裡常常有一連串的問號。為了把間題搞清楚,消除那個個問號,他們去看、去問,有時候還要動手摸摸弄弄……他們想通過觀察尋求答案。有一次。雜才劃川來學校表演。
能踢幾隻碗呀?聽說有把勺子踢到碗裡的,他(指演員成嗎?……問題促使這些同學集中了注意力。他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演員的一招一式,觀察非常認真細緻。看節即寸,他們很入神。看完節目,他們的印象很深。作文的時候,這些同學一點兒也不犯愁。那精彩的雜技,好像電影一樣重現。他們很有興味地寫起來,作文很順利就寫出來了。讓我們來看一段:精彩的雜技表演開始了。有魔術、穿刀過火、走鋼絲……我最喜歡的要算高車踢碗了。只見一位大姐姐走到場子中央,靈活地攀上一棵楊樹。一位叔叔推來一輛獨輪車。這高車有兩米高,借著慣性在場子中滾動著。那位大姐姐縱身一躍上了高車,兩隻腳蹬了起來,一會就把高車騎到場子中央。
一位女演員把一隻碗拋上去,蹬車的大姐姐伸出右腳,「啪」的一聲,碗扣在了腳尖上。她展開雙臂,來回擺動,像燕子展開雙翅一樣。只見她右腿迅速抬起,腳尖向上猛地一揚,啊,碗飛起來了,不偏不斜,穩穩噹噹落在了她的頭上。成功了!大家熱烈鼓掌。接著,二隻、三隻~·…連連飛上頭頂,一隻只碗揮起來。當女演員把一隻勺子放在大姐姐腳尖上時,我興奮地喊了一聲:「看,踢勺子了!」話音沒落,那小勺就被踢了起來,一下子掉在頭頂那揮碗裡。太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