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理財張陽:十年阿里人,圍場狩獵不如開疆破土
2024-08-18 14:01:10 1
2014年10月的一個早晨,朝北大悅城周圍的商店都還沒有開門,兩位男青年就在星巴克開始聊,從早上到下午到晚上,依然興致不減,猶如蜜月期的「戀人」一般。
「其實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聊了公司、聊了人生,聊了團隊的創業階段,就整聊了一天。更多的時候我是聽他在說,雖然他比我年輕。」故事的主角張陽回憶到,「聊完之後我對他刮目相看,在事情判斷、行業把握方面都由衷佩服,甚至還有一些行業機會嘗試的勇氣,我覺得跟自己挺符合的,當時就答應他了。」
正是這次「一見鍾情」,才有了 「簡理財」。簡理財是一款活期理財App,上線短短7個多月時間就擁有近200萬用戶,突破50億元的交易額。張陽現在是簡理財的CEO,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就是簡理財總裁林恩民,同時也是銀客網的總裁。
在與林恩民相遇時,正是張陽在阿里工作的第十個年頭。這十年間,他經歷了雅虎面試,見證了雅虎興盛與衰敗,同樣也參與了阿里內部創業,輾轉口碑網、阿里雲、餘額寶和淘寶旅遊等多個項目的組建和成長,最終在總監的職位上選擇了離開。
50分鐘電話初試,4個多小時面試,成為雅虎的一個客服
2003年12月,北京已然是一派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景象。還有半年就要畢業的張陽穿著小西服天天穿梭於各種招聘會,然而在連續面試了五六十家公司之後,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在學校的時候,我是學生會副主席,又是學生黨員,感覺沒有什麼事情是自己幹不了的。」張陽回憶起找工作,「大多數看上我的公司都是一些銷售類型,大概覺得我在談吐、身高等方面的條件適合當銷售吧,但是在學校時那麼多光環,我還是想嘗試自己價值的工作。」
一直到2004年3月份,張陽接到了雅虎的面試電話。「印象特別深,當時打電話的客服經理正是我後來的直屬上司,聊了四五十分鐘,聊得很投機。我以為差不多OK了,最後只是通知我去面試。」
當張陽去面試的時候,先是翻譯一大本英文版的員工須知,然後是從早上到下午三點多的面試,午飯都沒吃。經過這樣的篩選,張陽得到了工作——接聽電話和接收郵件的客服。
2004年,雅虎的整個帳號體系產品還比較多,有雅虎有緣人、電子留言板、雅虎郵箱等,而張陽的工作就是處理用戶對產品的意見、投訴,然後整理好數據給產品部門和業務部門。每天的基本工作量是一天接幾十通電話,回復七八百封郵件。
「為什麼說是基本工作量呢?因為那段時間在客服部門是真正直面用戶需求,我在技術方面完全是從0開始,用戶的所有問題,我都需要快速讓自己了解,就要不停地問,不停地學,甚至包括到各個部門了解怎麼抓取,這個ID怎麼匹配等等。」張陽笑言幸虧自己腿長,因為技術部門不在一棟樓。
當時在寫郵件模板的時候不像現在所有的郵件模板都是現成的,每個模板都要自己做,而張陽當時連標註、轉換字體等等基礎都沒接觸過。「因為我和那些工程師經常一塊抽菸,老是問他們時間,最後就說下班去他們家教我。第一次接觸這些,每天都學到新的東西,覺得特別興奮。」
正是這樣一邊充實自己,一邊自己總結經驗分享給用戶,不知疲倦的張陽讓整個公司都認識了這個帥小夥。在7月份轉正的時候,張陽直接晉升成為中國區首席產品專員。
在實習的3個月中,張陽覺得是自己最啟蒙的一個階段,在一線服務用戶的經歷讓自己切身感受到了產品該如何更多地從用戶角度去出發,而不是像教科書類產品經理那樣,寫專業的文檔,看似很有邏輯,但是離地氣還是稍微遠上一點點,「高大上」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隨雅虎併入阿里,經歷了雅虎的輝煌與變革
張陽在成為正式員工後的第二個月,媒體事業部的老大就直接跟HR申請把他調過去。這其中還有個小插曲,因為雅虎當時是不允許輪崗的,在員工內網註冊完之後就只能在這個部門,永遠不能變。
張陽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也是部門對自己的認可,但是制度上可能會有逾越。部門老大甚至跟他說,要不然先離職,然後去他那個部門面試。最後還是去跟美國的HR部門商量,再回來跟中國地區協商。雅虎曾在2011年做過一次調研,張陽是第一個從原部門輪崗到其它部門的人。
就這樣,在2004年的冬天,張陽去娛樂頻道開始做編輯工作,這其實也是部門老大希望他到最基層去學習。
「那段時期自己是處於一個學習東西最旺盛的時候,現在理解也是自己晉升比較快的一個階段。」 」張陽回憶到。2004年底轉崗,第二年3月份就開始負責論壇,5月份就晉升為論壇主管。
2005年8月,阿里收購雅虎中國,張陽也隨之併入到阿里的體系中。之後雅虎中國的發展並不順利,而在很多場合,馬雲也承認對於雅虎做的一些調整都失敗了。
以雅虎搜索為例,共經歷3次變革。第一次是從門戶變成搜索框,這直接造成70%流量的流失;第二次嘗試在搜索框下面加很多新聞標題,就開始恢復內部各個欄目,部分流量得以恢復;第三次整個雅虎門戶又回歸成本土化的一個綜合類的網站。
「現在看著是有點折騰,但是在當時其實經歷了很多轉型,雖然大多是失敗的案例,在失敗過程中我們也總結了很多經驗,企業發展方向,產品到底該為誰去服務,用戶該怎麼去引導,很多這樣的問題我們都去進行試錯,這種試錯是屬於一個大公司戰略方向的試錯。」
雖然整體的變革並不理想,但是張陽他們卻十分樂觀和拼命。「其實當時阿里也給雅虎很多資源,不管是錢還是人力、資源方面,大家都覺得這件事能成。」
「雖然雅虎最後變革並不成功,就個人而言,我從職場的一個毛頭小子,不斷吸收成長,是整個阿里晉升最快最年輕的一個,2007年就到了M2級別。有時候公司在逆境中,個人反而成長更快。因為戰略調整,我要負責很多獨立的部門,調整產品、用戶運營策略,甚至積分體系等,都需要快速地去嘗試。」對於在雅虎的「拼命」過程,張陽依舊很是懷念。
加入淘寶「神秘部門」,開啟內部試驗田
在雅虎拼命的狀態持續到2008年5月份,淘寶成立數字產品與發展部,從淘寶、支付寶和雅虎各部門抽調優秀人員進行組建,負責人是後來擔任天貓總裁王煜磊(喬峰)。
當問起這個很莫名的名字時,張陽解釋到,「這個名字特別神秘,當時就怕同行知道。部門負責淘寶除實體商品交易外 所有虛擬產品。其實我們一共就6個人,其他5個人都是匯報給喬峰。這既是一個孵化部門,又是集團性戰略部門。」
後來這個部門孵化出幾家公司。如聯合浙江廣電成立電子雜誌、電子書和視頻的淘花網;與湖南衛視合作的電視購物欄目「越淘越開心」,由汪涵負責主持;單獨成立的淘寶音樂,後改名為阿里音樂;以及其它衍伸出來的產品和公司。
「一個人負責一條生產線,相當於一個人在做整個商業規劃書,其他5個人來幫忙。當時嘗試了很多不錯的設想,比如我們當初設計電視購物,在看一段視頻的時候,發現男主角穿的毛衣特別漂亮,旁邊自動就出來毛衣的商品編碼,在淘寶上輸入這個編碼就可以購買。在綜藝欄目也設計了導購,汪涵主持節目,來參加節目明星的搭配、化妝等都可以巧妙地去推廣商品。採用人肉的方式,將整個用戶淘寶瀏覽習慣,購買的商品等數據進行匹配,現在叫大數據模型。」
儘管數字產品與發展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張陽看來並非很成功。「其實我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專注地做下去。公司想快速發展,有時候在耐心上有些不足。如果專注一件事做到底,我覺得真有可能會為這個時代帶來一些不同的改變。」
而這個部門的同事也先後出來獨立創業,卷豆網、蘑菇街、淘在路上等就是陳琪等人從阿里離開之後創辦的。
回北京組建口碑分公司,掃遍大街小巷
2009年12月份,口碑網正式併入阿里體系,由前天貓總裁張宇(語嫣)負責,希望以北京為陣地,控制華北地區市場。「因為我家在北京,就問我願不願意做?我說行。」就這樣張陽又回到北京,「阿里和雅虎是截然不同的風格,阿里是希望員工轉崗,有不同的變化,可以適應公司業務調整。」
在杭州總部熟悉整個口碑網業務進展情況後,張陽在2010年初正式回到北京,開始組建北京分公司。口碑網的主營業務有外賣、團購和口碑卡,最底層的核心是口碑點評,路線與大眾美團類似。
最初,北京口碑差不多是一個線下公司,張陽帶著幾十位員工沿街掃樓發傳單,各個地鐵口、交通路口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2010年聖誕節,我們在朝北大悅城組織了一場類似於聖誕狂歡活動,所有商家、飯店的logo都去掉了,剩下的都是口碑網的logo。現在想要達到這種程度,幾乎是不可能的,真的太難了。」對於之前的艱難歷程,張陽不勝唏噓。
然而,輝煌沒有能夠延續,北京的成功模式沒有能夠複製到全國,甚至連北京也沒有能夠堅持住。往回看,張陽覺得當時的優勢很明顯,就是有整個淘寶帶來流量,發力特別快,劣勢就是沒有想清楚整個O2O模式,以人力去推廣還是太厚重,注意力也比較分散。
張陽笑言,「如果當時堅持做外賣的話,我覺得現在肯定不會再有餓了麼、美團外賣這些平臺出現,因為我們當時把慶豐包子這樣的國營單位,麥當勞都接入進來,現在完全是不能想像的。」
到了2011年,阿里將口碑網與淘寶現有的生鮮、卡券等一起併入淘寶本地生活類目,這也意味著整個口碑網品牌被撤掉。張陽也再次被調往杭州,參與阿里雲項目組建。2012年,在餘額寶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張陽被調到北京負責整個淘寶旅遊華北區酒店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到2014年。
2014年,是張陽在阿里巴巴的第十個年頭,就如在周杰倫出道十周年時不少粉絲表示不再追星一樣,張陽覺得是時候重新嘗試一次人生。而且職位也到了總監級別,他慢慢感覺自己在阿里體系內上升空間不是很大。
有離開阿里的念頭之後,張陽思考了一個多月,給自己兩個方向:一是自己創業做一件事情,二是去加入一家初創期的公司。而林恩民的出現,恰逢其時,也給了張陽離開的勇氣。
「雖然我已經離開了阿里,但是我人生最寶貴的十年都是在阿里度過的,無論是個人能力的提升,人生閱歷的豐富,還是個人財富的增長,真的特別特別感謝阿里,我一直覺得自己永遠是阿里人。」談起對阿里的感情,張陽發自內心地表達。
離開阿里,擺脫圍場狩獵,開疆破土
「其實我答應恩民的時候項目還沒開始,是2015年1月份才開始頭腦風暴進行規劃,當時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主要是P2P模式的標的理財,之後聯想到像餘額寶這種活期理財方式也是未來補充網際網路金融的一種方向。」連項目都沒確定,張陽與林恩民之間果然是「真愛」。
張陽坦言,之前在阿里那麼多年都沒有最近這一年辛苦,滿頭的白髮都是出來創業之後才有的。做活期理財首先流動性很大,不像資產管理和P2P網貸那樣有固定標的和資產預算,而且用戶人群更分散,產品穩定和體驗極其重要。
與之前在阿里大車輪前行模式不同,現在很多事情張陽都親力親為,甚至一些小的文案也要跟著去確認,產品的設計中每一個按紐的擺放,每一個按紐的體驗,每一個用戶的行為數據的分析都是他的工作。
大年初二,張陽就帶著團隊在外進行封閉開發。在正月十五那天晚上,窗外到處在放著煙花,張陽看著大伙兒在落地窗邊拍兩張照片,就又回到工作崗位,心中既有愧疚又滿是感動。開發一直持續到了4月份,而這期間內,產品迭代達20多個版本。
簡理財在5月20號上線,第二天單日交易額就突破了100萬。在一個月左右,單日交易額就突破1000萬。那天已經是晚上11點多,張陽正在與研發討論修改方案,只聽到滿屋的夥伴開始興奮地呼喊起來。
「當時那種幸福感和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也是我未曾有過的,真的感覺醉了。」張陽滿臉洋溢著幸福,就如同再次回去到那個夜晚。
現在,簡理財已經擁有超過兩百萬用戶,交易額突破50億,但依舊保持著兩周更新一個版本的速度,張陽每天依舊像最初開始這個項目一樣,在辦公室待到10點甚至更晚。
最後,張陽總結到,「我們整個團隊平均年齡在27歲左右,每個崗位的小夥伴都希望去為簡理財的發展添磚加瓦。當業績有提升的時候,每個人都是發自內心的自豪。之前在阿里很多時候我沒有辦法堅持,也是最大的遺憾,但是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傾注很多感情在這個產品裡,都在相互感染,我有什麼理由不帶領整個團隊堅持到底呢?」
在獵雲網採訪完之後,張陽立馬匆忙趕往另一個會議室,那邊一場關於產品需求開發的會議已經開始了,他的夥伴們正在等著大哥過去帶領他們向著下一個目標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