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作文6篇
2024-06-08 06:05:06 1
一:感恩父母
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我們衷心感激父母生養我們。
父母是我們生命的來源。生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最大恩惠,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
從母親十月懷胎,到我們降生,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多少辛勞。為了我們夠健康成長,父母又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留下了多少汗水。從每日三次到叫我們根據四季寒暖增減衣服,每一點都滲透了父母撫育我們的心血。
父母也是我們生命的最好守護者。父母在精神上,感情上給我們的支撐,是誰也代替不了的。是父母使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體味到生命的豐富內容。
無論我們碰到什麼困難,首先想到的是回家,是找爸爸媽媽。從衣食住行,到上學讀書,無論哭哭啼啼,還是花天喜地,父母都陪伴著我們。不僅分享著我們的喜悅和成功,也分擔著我們的煩惱和憂愁。
父母還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在對父母的學習和模仿中逐漸走向個性獨立。我們從父母的愛中懂得了什麼是愛,學會了愛別人,學會了分享愛。是父母愛的滋潤,使我們的心靈中注滿流淌不盡的愛泉。
我們不再是孩子,應該懂事了。我們知道我們的成長一天夜裡不靠父母的關心,關愛,我們應由衷地感謝爸爸媽媽。
是爸爸媽媽的噓寒問暖,關心照料,使我們一天天的健康長大;是爸爸媽媽的管理教育,使我們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長成一個有知識,有禮貌聰明懂事的學生。
二:感恩父母
當父母踏著晨鐘送我去上學,當同學為我解決了學習疑難,當醫生為我解除了病痛——我想過向他們表示感謝。我們應該感謝每一個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奉獻真誠之心的人。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是我們的父母,他們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當我呱呱墜地,來到這美麗世界時,便開始享受父母無微不至地關心和疼愛。在他們精心呵護下,我一天天地長大。
每天早上,當我還在睡夢中時,媽媽已早早起床,精心為我準備營養早餐。吃完飯又送我去上學,然後去上班。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媽媽都會一如既往地接送我。中午一回到家,廚房裡就傳來叮叮咚咚的交響樂。沒過一會兒,媽媽就燒好了一桌香噴噴的飯菜。晚上,當我寫作業遇到難題時,媽媽會再一旁耐心地為我講解,直到我懂為止。夜晚,當我進入夢鄉時,媽媽又會拖著疲憊的身子為我洗衣。正是媽媽的愛,讓我生活的無憂無慮。
當我生病時,爸爸總會守在一旁,用他那溫暖的大手撫摸我的頭,鼓勵我做個堅強的男子漢。在父母的細心照顧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
每當節假日,爸爸總會帶我去旅遊。爸爸說這樣可以增長我的知識。雖然我只有10歲,可我已去過很多地方,繁華的上海,風景秀麗的杭州,歷史悠久的北京城——從爸爸的愛裡,我得到了知識,得到了堅強。
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父母,是因為他們給予我無私的愛,讓我茁壯成長。
三:感恩父母
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因為有了父母,我們才能降臨在這個世界上,感受世界的美好。
——題記
有一首歌這樣唱到:「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是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他人,去感謝社會的美好,但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我們的父母啊,沒有父母,就沒有今天的我們,沒有父母,我們就不可能感受得到世界的美好。
母親懷胎十月把我們生下,在我們小時候為我們哺乳,餵飯,洗澡等等。時刻教育我們,擔心我們。十月懷胎,這是一個多麼艱辛的過程啊,吃也不能隨便吃,玩也不能隨便玩,時刻受到抑制和束縛。這是為了我們能夠平安誕下啊。在幾歲的時候,我們不懂事,調皮,搗蛋,做錯了事,父母會耐心教導我們,到了青春期,我們有了自己的主見,認為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常常和父母發脾氣,任性,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嫌他們煩,羅嗦,你們可曾知道,這就是父母愛的體現啊!父母將我們拉扯大,為我們辛苦操勞,時刻牽掛著我們。俗話說:「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由此可見,父母的愛多麼偉大啊!
有人認為父母對我們好,這是他們的職責,應該的,這對嗎?錯的,大錯特錯,他們對我們好,正是因為心中有愛,做錯了事,父母會包容你,原諒你,也是因為他們愛你啊。50年,父母會平均陪伴我們50年,這是一個多麼漫長的時間啊!這意味著他們要牽掛著,愛護著,關心著,操勞著我們50年。
同學們!這樣一個偉大的愛,難道我們不應該感恩嗎?感恩他人就得從感恩父母開始,每天多關心他們,照顧他們,為他們做上一鍋可口的飯菜,聽他們的話,努力學習,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感到很欣慰的!
感恩父母,感謝他們多年的陪伴與教導,對他們說上一句:「爸爸媽媽,謝謝你們,我愛你們!」
四:感恩父母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馬上快中考了。
我在這裡祝福爸爸媽媽健康`平安。少一些操勞,多一些安樂。
從瓜瓜墜地的第一聲哭泣,到懵懂無知的孩提;從年少輕狂的昨天,到理智果敢的今昔。
而我們的父母卻在不知不覺中老去,辛勤的工作,簡樸的生活,換來了我們蓬勃的生機;滄桑的面容,斑白的雙鬢,是無情歲月殘留下來的痕跡。
長大,是一種責任
長大,就意味著我們要獨自去面對、去承擔身邊的一切,
無論是酸的、甜的、苦的,抑或是辣的,因為我們已經懂事,已不再是那個曾經賴在父母懷中撒嬌的淘氣小孩。
小時侯,如果遇到了傷心的事,我們可以在父母面前哭個痛快,然後轉身將它輕輕忘記,不留痕跡。
而今,有了心事卻只能埋在心底,強作笑顏,不露出丁點的蛛絲馬跡,因為怕他們知道後比我們還焦急,平添一份多餘的擔心。
小時侯,為了吸引身邊小朋友羨慕的眼光,我們總是哭喊著纏著父母要買這買那,以滿足心中那小小的欲望和虛榮心。
而今,用完了身上的錢,總是開不了口,不知該如何啟齒跟家裡面要錢;胡亂花錢的時候,總有一種負罪的感覺。
何曾想過,我們手中的點滴要通過他們多少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
小時侯,從來不知天高地厚,從來不懂關心與否,總是閒父母說話過於羅嗦嘮叨,不耐其煩,總是聽不進勸告的隻字片語,我行我素。
而今,發現嘮叨是一種關懷、一份愛,他們總是無厭,默然為我們驅趕了身邊的一切逆流。
小時候,內心埋怨,束縛了我們太多的自由,總是努力張開翅膀,想衝破身上的樊籠,飛翔外面自由精彩的天地。
而今,終於明白,家才是我們心靈停泊的唯一港灣。那裡沒有工作的重重壓力和生活的種種煩惱,也沒有錢權的勾心鬥角,
那裡只有無盡的親情和愛,與生俱來,割捨不斷。
從小到大,我們身上承載了父母太多的愛和汗水,濃縮了無數的擔心和淚水。
現在,已有責任和能力去獨自面對一切的挫折困境,不能再讓他們來為我們分憂解愁,為我們擔驚受怕。
因為,他們都已在時光的腳步中逐漸蒼老,經不起更多的風雨………
爸爸媽媽我永遠愛你們
五:感恩父母
從只會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們喃喃學語叫出第一聲爸媽,到第一次踩著小腳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著書包走向學校,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第一次離開父母……也許你從沒注意到在這無數次的第一次中,在這漫長的成長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愛。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敗,每一次犯錯誤父母都會牢牢記在心頭,陪在你身邊,給予你默默的支持……
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三年前的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從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又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儘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父母們卻毫無怨言。
小的時候,我總把父母對自己的愛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有的人總是不斷地報怨自己的父母這樣不好,那樣不對,對父母的行為和做法挑三揀四,橫加指責,甚至於直接與父母頂撞!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父母身體的健康狀況,不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工作單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為我們付出那麼多精力和心血啊!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還是父母。
生活並非想像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麵,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猶如一張白紙,有了感恩的心,這紙上便會出現粉紅.一生都懷抱感恩,紙的底色也便是粉紅,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報答養我育我的父母!「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感恩,它雖說是一個行為動詞,但它不止需要行動,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實意。簡單地說,感恩便是感激,發自內心的感激。
六:感恩父母
對於如何報答父母的恩情,不少學生表示長大後要給父母買大房子、買小汽車,而不屑於一些日常瑣事——
在感恩教育中,學生們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就是他們在生活中切實感受到的親情。然而對於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的認知還比較模糊、零碎,往往缺乏感恩的具體行動。
初中學生與父母相處十幾年,感動的事情有很多。在「感恩父母」的主題課上,學生們爭相述說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我發高燒的時候,媽媽背著我去了很多醫院,急得都哭了。」「我爬山的時候,不小心摔在石頭上,頭上流了很多血,爸爸媽媽求醫生一定要救救我。」「上小學的時候,我讀書不好,爸爸總是陪我一起看書寫字,每天都很累。」……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報答父母、感恩父母呢?」有的學生說:「我要買三房兩廳的房子給爸爸媽媽住,我要買轎車帶爸爸媽媽去兜風,我要買很多很多的補品給他們吃,我還要……」有的學生說:「我要考出好的成績,將來找一份好的工作,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不少學生認為幫父母倒杯水、打掃衛生等事情太小了,不屑一顧,他們表示長大後要做大事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假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們中間的一位同學長大了,很孝順,想感恩父母,但平時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父母的住房條件不好,他想給父母買房,自己沒錢,銀行又不給貸款,他非常犯愁。如果你是這位同學會怎麼辦?」有的同學說:「我打很多工,賺很多錢。」有的則說:「我要想盡一切辦法,讓父母住上大房子。」還有的說:「我要給他們買好多東西,雖然買不起房子……」在這些話語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對父母的一片孝心,但也覺得正確的引導非常必要。我將他們說到的感恩行動進行了分類:大事和小事,並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想法,學生在辨析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其實多跟父母聊聊天,常回家看看,或者多往家裡打打電話,再加上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安慰。在老師的溫馨提示中,學生們若有所思,懂得了感恩父母可以從小事做起。
我為這堂課布置的回家作業是:向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給父母送上一枝康乃馨、給父母洗一次腳……學生們認真地完成了這些作業,不再覺得彆扭。感恩,就是這樣實實在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裡。」認知的發展不能代替情感的發展,因為人對某種價值的認同,不僅是認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並且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老師應努力使教學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在豐富的實踐體驗中,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把教學的需求轉化為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