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爾夫的世界之最 球道最大落差110米
2023-04-01 13:24:07 10
中國高爾夫運動的歷史並不悠久,成績並不出眾,但充滿生機。在世界之最的榜單上,我們著實佔據了不少席位,比如最大的球場,最長的球道,最多的球童……
玉龍雪山高爾夫球場地處3100米海拔的高原之上,由著名的球場設計師尼爾·哈沃斯設計。因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地心引力小,設計師特別設計的8548碼的球道長度已被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證實為世界上最長的高爾夫球道。
由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把匯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量國際品牌將自己的工廠遷到了中國沿海城市,高爾夫行業也不例外。據第三方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全世界80%以上的高爾夫產品或零部件由中國生產。這裡的數據不僅僅針對球手使用的大到球桿,小到手套的裝備,還包括球車、噴灌系統和除草劑等球場類消耗品。
那麼可想而知,中國要是感冒了,世界都得跟著咳嗽。隨著年輕一代中國工人價值觀念的改變,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以及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預期,中國的血汗工廠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麼魅力四射,越來越多的品牌將工廠遷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寮國——那裡的現狀很像20年前的中國——人工便宜、擁有資源。
在中國的世界之最當中,最令人不可思議的莫過於香港著名健身教練車志健先生在2013年2月18日從凌晨零點到中午12點創造的連續12個小時擊球的金氏世界紀錄。這期間,他平均約每4秒打出一球。
最終車志健先生以9959球完賽。此前的世界紀錄是由英國人史蒂夫·布魯迪在2010年創造的7917球。
2004年5月26日,觀瀾湖(深圳)創造了吉尼斯紀錄,以180洞10個球場的規模成為世界第一大球會。2007年,觀瀾湖(深圳)又將自己保持的紀錄刷新為216洞12個球場,至今世界第一大球會的榮耀一直屬於觀瀾湖。如果算上觀瀾湖(海口)的10座18洞球場,觀瀾湖高爾夫則擁有22座球場,共計396洞。
中國美食譽滿全球,即便沒有金氏世界紀錄記載,其種類之豐富絕對可稱為世界第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漢族飲食文化中的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蘇菜、粵菜、川菜,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中國漢族飲食文化中的「八大菜系」。除了漢族,中國還有其他55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特色美食。
如今,這些中華美食分布在全國各個高爾夫球場餐廳裡。相比西餐、日韓料理、東南亞餐等美食,中國球場美食無疑更為豐富。
2009年度《朝向白皮書》對當時全國的公眾球場數量做了統計:全國高爾夫設施中,市政公眾球場只有3家。
在隨後的《朝向白皮書》中,編輯委員會取消了這項調查,原因是:「公眾球場變動較大。」的確,在球場名稱中都帶有「公眾」二字的深圳光明公眾高爾夫球場,隨後也開始售賣會籍啦。龍崗公眾球場的價格則已經由開業時頗有「公眾」色彩的300元漲到如今(2014年3月)的700多元啦,反倒不如調整為日付費球場後的北京大運河球場來得公眾了(後者2014年3月全包價格為440元)。公眾球場全球比例最低,中國當之無愧。和其他國家的公眾球場可以論多少相比,我們的公眾球場論的是「有」或「無」呢。
110米落差是種什麼概念?我們一般住的樓房,一層樓約3.5米高,110米大概就是30層樓那麼高。如果站在30層樓高處往下望,很多人應該都會腳軟。
位於廣東省梅州的麓湖山球會有幾個球道與發球檯的落差都達100米左右,最大落差的是第4洞,高達110米,不僅是中國高爾夫球洞之最,同時也是金氏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梅州麓湖山球場第4洞(四桿洞,全長465碼),需由110米高處打足140碼距離才能安全上球道
2012年元月投入試營運的麓湖山球場,是梅州首家國際錦標賽級球場。為了做好球場養護管理,目前建成使用20洞,每天保持18洞的開放和2洞的維護,標準桿在72~74之間。每一個果嶺幾乎都建在不同的山頭。除了上述的第4洞,還有第11洞和第16洞,發球檯與球道落差都達到100米,加上拐點和視角障礙等難度,想徵服這座球場,毫不容易,得憑真本事才行。
可喜可賀,在這項最負盛名的傳統賽事中,也留下了中國球員的名字,他便是關天朗。
2012年11月4日,亞太高爾夫業餘錦標賽在泰國曼谷結束爭奪,年僅14歲的關天朗問鼎冠軍,不但成為首位獲得該項賽事冠軍的中國選手,還接到了徵戰來年美國大師賽的橄欖枝。
關天朗也因此刷新了美國大師賽最年輕的參賽者紀錄。在他之前,該紀錄是曼納瑟羅創下的16歲11個月零21天。而小關徵戰奧古斯塔時,他的準確年齡是14歲5個月零17天。
眾多巨星第一次徵戰奧古斯塔時的年齡均比關天朗大——尼克·佛度是21歲,米克爾森是20歲,尼克勞斯和伍茲均是19歲。
中國的高爾夫球會以及能承接宴會的高端會所(練習場)都承載著一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高爾夫球會所沒有的屬性——商務宴請和社交活動。別的產品我們不好計算或者說沒有數據,但是烈酒的消耗量還是有據可查的。記者詢問了大江南北20餘家球會和練習場的經理人,其中包括度假型球場、市區球場和郊區球場,得到了單一球會的均值:20000瓶/年。20000瓶=會所消費+餐廳消耗+內部招待+活動自帶
其中,會所消費如你想像中一樣,佔總比重非常少(甚至不到5%),原因很簡單——三五好友的下場活動,基本都是各自開車去的。餐廳消耗大概能佔全年總量的10%到15%,這個還要看區域性分布——北方球場盛行酒桌文化,南方人要溫柔很多(雲南、海南除外);度假型球場多
一些,市區球場次之,郊區更次。內部消耗是一個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但又是非常可觀的數字(20%)。哪個球會不需要打點各路神仙?哪個球會不需要迎來送往?如果再碰上豪爽的老闆,喜歡以酒待客,那麼這個數字更要翻倍增長。最終,重頭戲出現了:月曆杯、會員賽、球隊活動、喜宴、客戶答謝、會議400克/瓶×20000瓶×600家球會=4800噸
如果用最常見的JMC廂式貨車計算,每輛車標定載重1.7噸,那麼需要2823輛才能裝滿這些酒;每輛車長6米,這些貨車首位相連,全長16938米,接近54個洞的長度。
作為興起於北宋時期的娛樂運動,盛興於宋、金、元三代。其部分規則和擊球方式與現代高爾夫類似。因而,也有人把捶丸這項運動說成是高爾夫的起源。當然,關於起源地最廣泛的認同是蘇格蘭。而隨著元末中國國力的逐漸衰弱,這項運動在中國也不幸夭折。
其實,不管高爾夫起源於中國還是蘇格蘭,捶丸這項運動業已成為中國運動文化的亮點。
711碼長的五桿洞!是的,這個距離就是玉龍雪山高爾夫球場的第5洞的總長。倘若在平原地帶,業餘大炮手面對這個距離,三上的機率也很低。但3000多米的海拔將讓你的擊球如虎添翼。如果打得夠甜,兩桿攻上果嶺也不是沒可能。像巴巴·沃森這種球員在這一洞就得收著打,不然很容易打穿果嶺。
2008年11月,當他參加香港公開賽時,年齡為14歲零304天。不過,在2012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上,年僅13歲零177天的關天朗創造了歐巡賽最年輕參賽者紀錄。有意思的是,2013年這一紀錄再次作古。葉沃誠登場亮相,他以12歲零242天的年紀將歐巡賽最年輕參賽者紀錄劃歸自己名下。
粘土練習場是由太極虎崔京周首創的一種訓練方法,一種訓練場地。2013年12月,在廣東佛山三水的雲東海高爾夫球會,崔京周青少年冬季亞洲訓練營雲東海基地正式揭幕。崔京周表示:「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這裡擁有粘土練習場。這種場地能夠幫助球手完善觸球動作,是打墊不可比擬的。」
這種粘土只有法國才有出產,原本用於網球場地。粘土富有彈性,在上面行走、打球的感覺類似於草皮。更重要的是,粘土上留下的打痕非常清晰,能夠為你的擊球提供即時反饋,讓你了解關於觸球質量和彈道的許多信息。
看著小球手們每人打了幾個球,崔京周指著那些打痕說:「這個球的偏離距離是10碼,這個是5碼,這個是15碼凡是偏離超過3碼的球,觸球質量都不過關。在這種粘土上練10個球,比在打墊上練100個球的效果還要好。」
HillsForrest總裁施特朗說:「美國最高端的球場也不過30名員工,而中國時常超過300人。」《朝向白皮書》主編李志武介紹,估計大陸地區平均18個球洞擁有60~70名球童。
2012年度《朝向白皮書》顯示:我國已有587個18洞高爾夫球場的規模。就是說,中國球童總數在35220~41090人。沃爾德旅行社總經理趙忠福說:韓國球場平均每個18洞擁有的球童數在30名左右。根據維基百科,泰國球場數量在200家左右。泰航中國區總代理吉偉明表示,泰國每18洞的球童數在100人上下。泰國球童陣容貌似比我國更「豪華」,但由於泰國球場數量有限,所以球童總數無法匹敵我國。
為打破最多選手共同參與高爾夫課程的金氏世界紀錄,2009年12月11日,632名高爾夫球愛好者在海南海口一起學習高爾夫球揮桿技巧,創下了一個新的金氏世界紀錄。
當天上午,在職業球員張連偉的帶領下,632名高爾夫球愛好者在海口高爾夫一練習場的草地上一起學習高爾夫知識,練習全揮桿動作。經過10多分鐘的訓練後,632人共同揮桿,刷新了此前由德國人在2008年創造的562人參與高爾夫課程的金氏世界紀錄。金氏世界紀錄英國倫敦總部認證官吳曉紅專程趕赴現場公布了挑戰結果。
中國先富裕起來的一部分人擁有令世界側目的消費能力。百萬級人民幣球桿的銷售成為了一記強心劑,刺激著球具經銷商和高爾夫愛好者的神經。讓我們拉近距離看一看Honma品牌在2012年推出的,全球限量100套售價1680000人民幣「貴」系列套杆的尊榮:木桿是由相場新一先生以0.01毫米的精密度反覆研磨而成的,塗飾工藝則由齋藤豐以厚度為0.07毫米的膜層塗飾6遍。鐵桿和推桿背面的金色綴飾是由小山智靖保持0.02毫米厚度的24K鍍金層銷磨而成。整套球桿採用24K純金鑄就,還運用了鑽石鑲嵌和鉑金電鍍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