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是怎麼回歸唐朝的?原因是什麼?
2023-04-01 13:48:16 1
中國歷經幾千年風雨,期間發生了數次民族大融合。但是因各種緣由飄離疆域之外的民族支脈,很少有主動回歸的。最著名的就是乾隆朝的土爾扈特部東歸,成為中華民族歸心的示範。其實在唐朝也有一支特殊部落歷經艱難回歸祖國,並在數十年後改變了中國格局。
一、突厥的後代
沙陀,西突厥的一部分。在李世民滅掉西突厥之後,沙陀人選擇依附唐朝生活。他們部落的原名其實叫「處月」,主要居住在博格多山至新疆東北一帶。現在看來那個地方沙漠遍地,在唐代也是如此,「沙陀」正是突厥語「大沙漠」的意思。因為口音的緣故,「處月」被唐王朝音譯成「朱邪」,這也成為沙陀首領的姓氏。
後來吐蕃做強,為避鋒芒,沙陀全眾遷入天山北壓縮了居住空間。但這也躲不過命運的襲擾,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域各地抽調大軍入中原參戰,造成守衛空虛,吐蕃趁機搶佔了唐朝西部大片領土。居住在這一區域的沙陀部與唐朝聯繫中斷,被迫依附於吐蕃。
唐德宗貞元年,因為沙陀部善戰,所以吐蕃將沙陀遷到了現在的甘肅張掖去抵抗回鶻。又因為吃了敗仗,沒有容人之量的吐蕃打算把沙陀遷到北邊最荒涼的地方自生自滅。
沙陀人聽到消息非常害怕,首領和眾人商量:「我們本來是唐臣,現在吐蕃如此逼迫我們,不如一起回歸大唐。」
二、回歸大唐
元和三年,沙陀部3萬人沿著杭愛山開始東遷。幾天後,吐蕃大批追兵趕到。沙陀且戰且走,歷經數百戰,從洮水艱難行至石門關。首領朱邪盡忠陣亡,沙陀部眾大半戰死。不過吐蕃也沒想到會遇到如此激烈的抵抗,自身傷亡同樣慘重,只好暫時停止追擊。
朱邪盡忠的兒子朱邪執宜肩負起統領的重任,繼續率領餘眾向唐朝前進。朔方節度使得到消息,親自帶兵在邊境迎接,將千辛萬苦回歸祖國的沙陀部安置在陝西定邊,為他們購買牛羊,盡力安撫。
後來,回歸途中被殺散的沙陀餘部陸續趕來投奔,唐朝特設立陰山府安置沙陀部。

三、改變歷史
後來朝廷在沙陀剩餘人員中挑出上千人組成「沙陀軍」,徵戰南北、平定內亂,因為戰功卓著,沙陀族的地位也不斷升高。
因鎮壓龐勳起義有功,朱邪執宜的兒子朱邪赤心升任大同軍節度使,並被唐懿宗賜國姓「李」。朱邪赤心的兒子也不再姓「朱邪」,而叫「李克用」。
朱溫滅掉唐朝建立後梁,忠心的李克用堅持沿用「唐」的國號,表示自己忠於唐朝。並且一直與朱溫勢不兩立,雙方徵戰不休,直到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滅掉了後梁,建國仍然稱為「唐」,史稱「後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