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態走廊對動物的影響,是生存之所,亦是生命通道
2023-04-01 08:27:23 2
我們聽說過「走廊」和「畫廊」,但我們很少聽說過「生態走廊」。事實上,「生態走廊」類似於走廊,除了走廊通常指人類行走的走廊,而生態走廊,也稱為生態走廊,用於野生物種的擴散和遷移,大多是由密集植被覆蓋的狹窄地帶。
生態走廊連接兩個或多個在空之間相對隔離的生態單元,因此物種可以通過這個「走廊」在不同的生態單元之間穿梭和交換。
可能很難理解上面的解釋。總的來說,生態走廊就像野生動物行走的走廊。從一個地區到另一個地區,走廊對野生動物來說是相對安全的,因為它植被茂盛,沒有人為幹擾。
根據功能和主體結構,生態廊道可分為兩類:
一個是自然形成的。例如,中國的河流走廊是最重要的生態走廊之一。
另一個是人工建造的。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被分成幾個孤立的單元,這些單元被嚴重分割。為了減少或彌補這種影響,人們建造了人工走廊,如加拿大的班夫野生動物橋和聖誕島的螃蟹隧道,它們是世界上一些比較著名的人工生態走廊。
人類文明快速發展的階段是野生動植物迅速滅絕的階段。特別是工業革命後,人類科技水平日新月異,人口迅速膨脹,自然資源的吸收量更大。結果,大量野生動植物消失了。它們的棲息地被分成大小不同的小塊,這些小塊彼此沒有聯繫,並且非常分散。
隨著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和動物保護的重要性,人們採取了許多措施來彌補這些損失。生態廊道是解決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化嚴重、物種多樣性低、近親繁殖現象嚴重的利器。
人工生態走廊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護生命。
進入19世紀後,野生動植物以最快的速度滅絕。我們都知道這背後的原因無非是環境破壞、狩獵等等。
雖然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日趨完善,人們的自然保護意識普遍提高,但偷獵和偷獵已不再是威脅野生動物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但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已被道路、城市和村莊分割成相互隔離的單元,互不相連。
當有大量的獵物和食物時,這可能是件好事,但在食物短缺的季節,這些動物不得不冒險穿越人類活動發生的地區,到更遠的地方尋找食物,這大大增加了野生動物的非自然死亡率。
以伊比利亞猞猁為例。19世紀以前,它們廣泛分布在伊比利亞半島。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穿越了西班牙的絕大多數地區,伊比利亞人的棲息地被劃分為不同大小的「孤島」。
當歐洲的野兔數量因疾病爆發而大幅減少時,伊比利亞猞猁將不得不在更遠的地方尋找食物,這意味著猞猁將不得不更頻繁地穿越馬路。由於非自然因素,車禍已經成為死亡率最高的類別。僅在2014年,就有22隻伊比利亞猞猁被證實死於車禍,約佔當時野生伊比利亞猞猁總數的20%。
野生動物死於交通事故的例子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如中亞的豹子、北美的鹿等。原因是棲息地破碎化嚴重,野生動物需要冒險穿越人類活動發生的區域,從而完成許多事情,如覓食、遷徙、繁殖等。在這種情況下,建設人工生態走廊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事實上,它已經實施了很長時間,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建設項目在建設之初就規劃了生態走廊。
就功能和目的而言,目前人工生態走廊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護野生動物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或傷害。例如,澳大利亞的聖誕島是紅蟹最重要的棲息地。在每年的繁殖季節,它們會穿過馬路在海裡產卵。為了保護這些小生命,人們在橋下修建了一些隧道,讓紅蟹通過,從而有效地防止了它們被車輛碾過。
另一個例子是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橋,它將在公路上修建一座立交橋。橋面覆蓋著植被,橋的底部供車輛通過,從而將交通流與動物路徑分開,並減少了「道路捕殺」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自然走廊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人們經常說「如果你想致富,先修路」,這句明智的話一定沒有異議。這句話顯然非常適合今天的野生動物世界。
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有人類活動,這對野生動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人類活動空的範圍內,只有少數動物如郊狼和浣熊能夠生存,更多的野生動物生活在嚴重破碎的野生環境中。
隨著個體數量的減少和種群的分離,近親繁殖在一些物種中非常普遍,如東北虎、亞洲獅子、獵豹等。
19世紀後,人類對野生動物的無節制捕殺導致了大量物種的消失和環境的破壞,對生物多樣性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而生態走廊可以減少這種威脅或在改善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作用。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豺在我國早期廣泛分布,尤其是在江西等南方地區,是豺的主要分布點。但是豺狼似乎消失得很快,就好像它們一夜之間就消失了一樣。
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豺狼大量消失。除了棲息地的喪失和人類的捕獵,棲息地的隔離造成的種群下降似乎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關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早在明代就關閉了,所以裡面的野生動物不會受到環境破壞、狩獵等因素的影響,但是為什麼豺狼會大量消失呢?
經過深入研究,人們發現,在關山後的短時間內,野生動物呈增長趨勢。然而,隨著種群的增長,豺會分裂,一些豺會去它們棲息地的邊緣。然而,這些地方通常是人類活動發生的地方,走出保護區的豺狼會被殺死。
整個保護區就像一個孤島,無法與其他地區的野狗交流。保護區內的豺狼在遺傳多樣性上越來越相似,種群數量自然減少。
生態廊道的出現使得原本孤立的生態單元相互連接,原本無法相遇的種群之間有了交流,因此可以很好地避免近親繁殖現象。此外,生態走廊對幼仔的分散、物種的重新引入和回歸極為有利。
例如,雖然北京目前的野生環境已經很好,可以滿足華北豹的生存標準,但由於這裡的豹早已滅絕,沒有辦法「化幹戈為玉帛」。唯一的辦法是從山西、河北等地引進。
如何介紹它?最好的辦法是修復從山西、河北到北京的生態走廊,使這些地區的華北豹自然地沿著太行山和燕山向北京擴散。對北京來說,修復這條生態走廊不僅增加了豹子,也有利於增加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生態廊道構建更加複雜和完整的生態系統
當我們第一次研究生物學時,我們知道生態系統越複雜,食物鏈層次越多,生態系統就越先進和穩定。
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主宰了世界。世界上很少有原始生態系統,如亞馬遜森林腹地和非洲雨林,沒有被人類觸及。更多的是各種小而簡單的生態系統,如湖泊、溼地甚至是山。
生態走廊可以將這些獨立的小生態系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大而複雜的系統。例如,通過河流和河流植被區將溼地與湖泊和山脈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由溼地系統、山脈系統和河流系統組成的龐大而複雜的生態系統,這對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大有裨益。
例如,從東部的巴格馬蒂河到西部的亞穆納河,綿延900多公裡的山脈橫跨尼泊爾和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態走廊之一,被稱為「特萊弧形景觀」。
它連接了許多類型的單一環境,如森林、河流、灌木、農田等,使它們不再是一個「孤島」,從而形成一個巨大而複雜的生態系統。物種在這個自然走廊中傳播、遷移、生存等等,並共同建立了一個在人類影響下仍然生活得很好的模型。
生態走廊本質上也是生物的地方。
生態走廊是物種傳播和遷移的走廊,但本質上也是物種生存的地方。也許小的生態走廊,如聖誕島上的螃蟹通道或加拿大的班夫野生動物橋,不能滿足物種的長期甚至短期生存。
然而,像「特萊弧形景觀」這樣的大型生態廊道是一個完美的生存環境,甚至比一些保護區的生態系統還要完美。因此,從這方面來看,生態廊道在擴大生物棲息地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歐洲柏林圍牆倒塌後,人們沒有在廢墟上重建人類家園,而是把它們留給了野生動物。於是,一個狹長的植被覆蓋區誕生了。到目前為止,這個歐洲綠化帶已經成為該地區最重要的生態走廊和物種棲息地。
8500公裡長的狹窄植物帶連接著北歐和地中海生態系統,已經成為一些鳥類和瀕危物種的庇護所。今天,野生動物在這個有著數千種物種的生態走廊裡茁壯成長。毫無疑問,生態走廊是生命的通道,但也是物種的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