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匯 ▏「天問一號」將帶我們跨過星辰大海去看火星,一起來吧
2023-03-31 23:15:52 2
《錢江晚報》特約記者陳偉斌
8顆行星
2020年4月24日是中國的第五個太空日。同一天,美國航天局還公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和任務標識: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象系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象一號」。
在七年級的科學教科書中,有一節關於太陽系的特別課。其中,火星是最有趣的外星星球之一。
碰巧今年是火星探索的第60年。據此前消息,2020年,除中國外,將有兩種不同的火星車發射到火星上——美國的「2020火星車」和歐洲與俄羅斯聯合開發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火星車。
然而,由於疫情和技術原因,上述火星車的具體發射時間尚未確定,而歐洲火星探測計劃已推遲至2022年。
即便如此,人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和探索宇宙的步伐將永遠不會停止。
-2。-火星看起來像什麼?
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是太陽系從裡到外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位於地球和木星之間。
它的形狀和地球非常相似!然而,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約為地球的11%。
顏色與地球不同。研究發現,火星表面的赤鐵礦(氧化鐵)使整個星球呈現橙色。
與地球大氣層相比,火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它又薄又冷。灰塵懸浮在其中,沙塵暴每年都會發生。
此外,因為地球上有豐富的各種自然資源,如動物和植物,地球表面比火星豐富得多。
火星基本上是一個沙漠星球,表面有沙丘和礫石。地質活動不是很活躍。該地貌大多形成於古代更活躍的時期,有密集的火山口、火山和峽谷。
為什麼人類對火星如此感興趣?
與其他星球相比,火星是目前科技知識範圍內最有可能接受人類的星球。
火星自轉一周,也就是說,一個火星日的時間是24小時37分鐘,火星上的四季都有氣候變化。
著名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卡爾·薩根曾解釋過人類探索火星的原因:首先,火星是人類能探索的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之一;其次,大約40億年前,火星的氣候與地球相似。那裡有河流、湖泊甚至海洋。未知的原因造就了今天的火星。探索火星氣候變化的原因對於保護地球的氣候條件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他還列舉了一些原因,比如從長遠來看,火星是人類最有可能遷移的星球。
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被全世界的科學家所認識。
到目前為止,有多少探測器到過火星?
事實上,早在1960年,人類就試圖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最早的一次應該是1960年前蘇聯發射的火星1A,但那次任務並不成功。直到1964年,美國水手4號探測器才成功發射。
簡而言之,人類已經向火星來回發送了40多個探測器。失敗與成功交替出現,但人類從未放棄。最著名的火星探測器應該仍然是美國的「機遇號」、「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和「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
由於宇宙空的複雜性,這些探測器的飛行時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軌道類型、速度增量要求、發射窗口、推進模式等。當然,這也取決於飛船的技術水平。所以目前,大多數火星探測器從地球到火星大約需要250天。
目前,中國製造的火星探測器,暫時被稱為火星-1號,是新一代火星探測器中最小的,但它將執行與類似探測器相似的任務:在火星表面尋找生物特徵和生命跡象。
除了探測車之外,還有一個軌道飛行器,它將配備一個高解析度照相機、一個中解析度照相機、一個地下雷達、一個礦物分光計、一個中性高能粒子分析儀和一個磁力計。
利益集團
中國的漫遊者
何時在火星上疾馳?
火星在古代中國被稱為「火星」。事實上,中國以前曾試圖探索火星。
據了解,中國正在開發第一個火星探測項目。
根據計劃,中國將在2020年長徵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軌道、著陸和巡邏探測。我國還準備通過發射探測器了解火星的狀況,獲取更多信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研究地球的演變和未來發展。
探測器發射後,大約需要7個月才能到達火星。
根據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步伐,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逐步建立一個火星表面觀測站,研製在地球和火星之間穿梭的太空飛行器,並建立一個供機械探測器進入的火星基地。
思考問題
1.火星是地球質量的1/9。眾所周知,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在地球上的重力為9.8牛頓,即9.8牛頓/千克,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在火星上的重力為3.76牛頓,即3.76牛頓/千克。那麼,能舉起100公斤地球上物體的太空人,他們能舉起多少質量到火星?
回答:100乘以9.8等於980(n);980除以3.76等於260.6公斤。
2.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它屬於類地行星,呈橙紅色。火星基本上是一個沙漠星球,稀薄而寒冷的大氣中懸浮著二氧化碳和灰塵。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日落是紅色的,所以你知道火星上的日落是什麼顏色嗎?你認為這種顏色為什麼會出現?
答:光散射是指一些光通過非均勻介質時偏離原來方向的現象。偏離原始方向的光稱為散射光。
讓我們首先認識兩種散射-
非常小的粒子會發生劇烈的散射,例如大氣中的氣體分子。散射定律與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即短波的散射比長波強得多。
米氏散射對應於大小接近光波長的散射粒子。例如,火星大氣中的塵埃大小約為3微米,相當於電磁波譜中的中紅外光。密爾散射傾向於散射波長接近其自身大小的光。
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氣體分子(在非塵埃天氣中),它含有非常小的粒子,這些粒子的行為可以用短波長的光子的劇烈散射來描述。
因此,你在白天看到的空的那一天是藍色的,因為氣體分子受到陽光的照射,散射出藍光。在火星上,大氣層很薄,氣體成分並不主導散射行為。相比之下,灰塵顆粒更多,相對較大(大約幾微米)。散射行為用米氏散射來描述。散射光子與它們自己的粒子具有相同的波長,因此散射紅光。這時,天空的顏色空你看到的是紅色。在視線的方向上,太陽發出的紅光部分被散射了。
因此,你看到的光將是藍色的。
老師:錢佳勤
杭州丁嵐實驗中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