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的過程 \"敲骨吸髓\"的吃人方式是真的嗎?
2023-03-30 13:57:48 1
黃巢起義是中國唐朝末期的一次重要農民革命運動,黃巢起義不僅衝擊了原有的封建社會,也打破了中央與藩鎮之間的均勢,在黃巢起義的過程中還出現了「敲骨吸髓」的恐怖吃人方式,而黃巢起義吃人的事實在很多的史料當中都是有記載的,不可否認黃巢起義對於中國的影響,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黃巢領導的民變,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也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黃巢之亂轉戰近半唐朝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黃巢起義,採用流動作戰的方式,避實攻虛,走遍今天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陝西等省廣大地區,動搖了唐朝的統治。但由於長期流動作戰,沒有穩定的後方,缺乏經濟上的保障和群眾基礎,故而很難持久下去,使起義軍最後失敗。
黃巢起義的過程:
公元874年底,王仙芝在長垣舉起農民起義的大旗,幾天之內,竟有千人響應。黃巢聞訊,驚喜萬分。他立即帶領私鹽販子和兄弟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在冤句起兵,響應王仙芝。起義隊伍十幾天就發展到幾千人,與王仙芝在曹州會師後,兩軍合一,兵力達到萬人之眾。黃巢不僅為人正直、志向遠大,而且頗有軍事指揮才能。黃巢軍最初東攻沂州不克;轉攻河南,攻佔陽翟、郟城等8縣,進逼汝州,直指東都洛陽。
王仙芝部屬王鐐是宰相王鐸堂弟,他為王寫信給蘄州刺史裴偓,表示願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誘降王仙芝,願授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之職。黃巢聞知後堅決反對。他大罵王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餘眾何所歸乎?」隨後黃巢又以杖擊王仙芝頭部,致其頭破血流,其眾喧譁不已。唐乾符五年二月,王仙芝在黃梅兵敗被曾元裕部斬殺,餘部奔亳州投靠黃巢,推黃巢為黃王,自稱「沖天大將軍」,轉戰黃淮流域,又進軍長江下遊一帶。
黃巢自從與王仙芝分裂後,廣明元年八月,巢擊敗曹全晟,採取靈活多樣的戰略戰術,一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連戰連勝,向所披靡,順利度過淮河、跨過長江。淮北形勢緊急,揚州太守高駢懾於其威勢,坐守揚州,保存實力,各州縣望風而降。十月,黃巢攻陷申州,入潁州、宋州、徐州、兗州。十一月,黃巢至汝州,十七日攻下東都洛陽,直逼長安。公元881年1月8日五月,唐僖宗帶隨從宦官田令孜等倉皇逃奔四川成都;留守東都的劉允章率百官迎接;十多天後從洛陽揮兵西進,僅激戰六日,十二月初三,攻下潼關,初四攻下華州,後抵霸上。
中和元年,黃巢軍進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眾迎接黃巢大軍進城。廣明元年十一月,即位於含元殿,建立了大齊政權,年號金統。此時的唐朝皇帝雖然敗走他鄉,但黃巢只在長安享受了四個月的皇王安穩日子,便被唐朝節度使鄭畋、程宗楚十萬人馬包圍,黃巢無奈,撤出長安。公元884年,黃巢攻打陳州不下,又被唐軍層層包圍,無法突圍,於是拔劍自刎。黃巢戰死後,黃巢從子黃皓率殘部流竄,號「浪蕩軍」。昭宗天復初年,進攻湖南時,為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至此為止,叱吒風雲的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終以失敗而告終,為後世留下不盡滾滾哀思。
黃巢起義敲骨吸髓吃人的真相是什麼?
在黃巢起義的時候傳聞,因為食物匱乏的原因,曾有不少人以「敲骨吸髓」的方式吃人,黃巢起義到底吃掉多少人已無記載,據說是世界歷史之最,《舊唐書》記載:黃巢率領全軍圍陳州近一年,數百(一說三千)巨碓,同時開工,成為供應軍糧的人肉作坊,流水作業,日夜不輟。將活生生的大批鄉民、俘虜,無論男女,不分老幼,悉數納入巨舂,頃刻磨成肉糜,並稱之為『搗磨寨』。陳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徐、兗等數十州,鹹被其毒。」
按照歷史教科書,黃巢是農民革命領袖,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是推翻封建統治的行徑,那是具有革命的進步的意義,是毫無疑問的。但若是以毛澤東提倡的兩分法的觀點看,不那麼以偏概全,不那麼一白遮百醜,而取實事求是精神,這位革命領袖在荼毒非統治階層的普通老百姓的手段上,歷史上那些聲名狼藉的屠夫,比之於他,都望塵莫及,甘拜下風。在一部《二十四史》中,只有他能夠用「敲骨吸髓」四字,形容他的食人的殘殺方式。
黃巢起義的影響:
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起義,率眾幾十萬,轉戰十幾省,持續十幾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空前宏偉壯烈的農民革命戰爭,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它沉重地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表現了農民戰爭對封建社會的改造作用。同時,起義也削弱了藩鎮割據勢力,打破了原來中央與藩鎮之間、藩鎮相互之間的均勢。這支農民軍以「沖天」的革命思想,第一次提出「均平」的戰鬥口號,建立了革命政權,猛烈地衝擊了封建制度。標誌著農民戰爭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給後世的農民鬥爭以重大的影響。
推薦閱讀:
的起義軍為什麼能打敗明軍卻難打敗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