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鐵路最難路段或後年開工 50公裡爬升2千米
2023-03-31 18:47:41 1
原標題:川藏鐵路 從盆地到世界屋脊最難鐵路怎樣修?
本報訊(記者 王眉靈)10月14日,記者從中鐵二院獲悉,川藏鐵路康定(新都橋)至林芝段的預可研成果將於本月完成。該段線路是川藏鐵路全線的最後一段,也是最長最難的一段,已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2018年開工計劃,建設工期預計7年半。
川藏鐵路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線路起於四川省成都市,經雅安、康定,在崗託跨金沙江後進入西藏自治區,經昌都、林芝、山南至終點拉薩市。全線運營長度1838公裡,新建正線長度1738公裡,工程投資預估算約2166億元;設計時速200公裡,部分路段限速160公裡。建成後,從成都到拉薩坐火車所需時間,將從現在的3天縮至13小時左右;將把西藏連入長江經濟帶,並形成我國通往南亞的便捷陸路通道。
川藏鐵路分段建設,成都至雅安段於2014年底開工建設;拉薩至林芝段於2015年6月開工建設;雅安至康定(新都橋)段於2016年1月完成可研修編。
全線海拔高差3000多米,累計爬升高度裡程1.4萬米
有這樣一條鐵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勘察,上世紀90年代著手選線,但直到兩年前才真正開始建設。這就是承載了幾代人夢想的川藏鐵路。
川藏鐵路被稱作「最難建的鐵路」。與「天路」青藏鐵路相比,川藏鐵路要短100餘公裡,但建設周期更長、投資更是數倍。
如今,川藏鐵路最難的一段——康定(新都橋)至林芝段已進入設計階段。為促進川藏鐵路及複雜艱險山區鐵路建設,10月14日,一場高級別的學術交流會在成都舉行,14位專家,包括8名院士共聚一堂,商討「川藏鐵路建設的挑戰與對策」。
有多難?50公裡爬升2000多米
學術研討會上,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說:「川藏鐵路穿越了五大地形區。」這也是世界上地形最複雜的地區。
1951年起,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原鐵道部)的安排,中鐵二院對川藏鐵路持續開展勘察設計與相關研究,該院總經理朱穎介紹,川藏鐵路建設需面對「顯著的地形高差」「強烈的板塊活動」「頻發的山地災害」「脆弱的生態環境」這四大環境挑戰。
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川藏鐵路勘察設計總負責人林世金說,從四川盆地攀上「世界屋脊」,鐵路最高海拔4400米,全線海拔高差3000多米。比如瀘定到康定一段,剛過大渡河就要翻折多山,直線距離僅50公裡,海拔高差卻有2000多米,相當於每公裡要爬50米,這樣的直線坡度,鐵路沒法爬升。
咋選線?同步開展50多項研究
林世金回憶,單是從康定至八宿段線路,需要穿越橫斷山脈,初期就提出了三條線路。在綜合比較了地形地質、分析了地震、地災等各種優劣,考慮經濟據點、綜合交通,最終選擇了經理塘、昌都方案。
巖爆、風積沙、泥石路、峽谷風、季節性凍土……朱穎介紹,針對上述各種困難,川藏鐵路的選線既考慮了建設實際,也考慮了運營安全和後期維護。以「減災選線」的理念為主導,同步開展了50多項研究。
怎麼破?通過「展線」實現
為解決短距離高落差的問題,鐵路通過「展線」來實現。林世金舉例說,比如瀘定到康定的路線就是Z形,線路總長達到115公裡,是直線距離的2倍,最大設計坡度是目前國內最大坡度,通過雙機牽引加強動力實現爬升。
和青藏高原「緩坡式」上升不同,川藏鐵路是「臺階式」的。從成都到拉薩,累計爬升高度裡程達到1.4萬米。
為了消除顯著的地形高差,川藏鐵路更多地採用高橋、隧道,全線橋隧比達81%。
跨越八宿怒江的特大橋長1300多米、主跨長1064米,從基層到橋面足有701米高。「橋到這個高度,才能銜接盤升上來的鐵路。」
海子山隧道、芒康山隧道、伯舒拉隧道長度都接近或超過30公裡。林世金介紹,從汶川地震來看,隧道隨著山體擺動,在地震區隧道更為安全,這也是設計多採用隧道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