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麥家一起的諜戰作家,作家麥家的個人資料
2023-04-02 09:12:12 3
和麥家一起的諜戰作家,作家麥家的個人資料
諜戰電影是影史上的一種重要的類型片,如知名的《007》系列。我國內地拍攝的《永不消逝的電波》《野火春風鬥古城》等,也可歸入此列。但內地諜戰影片的真正興起,還要追溯到2009年上映的《風聲》。此片是內地首部諜戰大片,藉助當時諜戰電視劇的東風,該片取得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其出色的劇本。《風聲》根據同名小說改編,作者是有中國特情文學之父或諜戰小說之王之稱的麥家。
麥家簡歷簡介
麥家,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被譽為 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小說之王。1964年出生於浙江富陽大源蔣家村,1981年從軍,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現任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麥家是首位被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 。
2014年麥家榮登《時尚先生》雜誌12月刊封面大片年度先生特輯。
中文名:麥家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職 業:作家、編劇
出生地:浙江富陽大源蔣家村
出生日期:1964年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
代表作品:《解密》《暗算》《風聲》《風語》
主要成就:
《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解密》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
《風聲》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地下的天空》金鷹獎最佳電視劇獎
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編劇
第三屆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編劇獎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
第三屆風尚中國榜·年度風尚作家
麥家微博
麥家新浪微博:http://weibo.com/maijia
麥家騰訊微博:http://t.qq.com/fengyumaijia/
麥家(1964— )創作了一系列諜戰小說,如《解密》(2002)、《暗算》(2003)、《風聲》(2007)、《風語》(2010),他尤其擅長描寫無線電偵聽、密碼破譯、地下諜報等特情工作。其作品不僅懸念迭起,更能夠在文學性與可讀性之間取得平衡而屢獲大獎。同時,他的作品由於題材獨特,重視讀者審美感受,在改編成影視作品以後也獲得了成功。如,《暗算》改編成同名電視劇,在全國掀起了收視熱潮,也帶動了一大批諜戰電視劇的出現。2012年上映的《聽風者》同樣根據《暗算》改編,影片不但有驚心動魄的諜戰,更是在其中添加了大量感情戲,使影片具有濃厚的文藝氣息。麥家小說改編成的電影電視劇之所以大獲成功,與原著打下的堅實基礎是分不開的。
紅色諜戰小說出現在新中國成立後,麥家在繼承紅色諜戰敘事的基礎上進行揚棄,將中國的諜戰敘事帶入了當代階段。麥家小說的出現對中國諜戰敘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的作品在保證藝術質量的基礎上,更重視對可讀性、娛樂性和觀賞性的追求。紅色諜戰敘事是麥家諜戰小說的土壤,新時期的市場大潮是麥家諜戰小說的水分。了解麥家對紅色諜戰的繼承與超越,不僅有助於解讀麥家的成功模式,同時也可以為下一步中國諜戰敘事的發展探索道路。
一、麥家的沿襲與繼承
特情文學或諜戰文藝作品在中國由來已久。新文學發軔以後,諜戰敘事開始體現出現代特徵。而1949年之後,由於意識形態的改變,革命話語的敘事更是繁盛至極,紅色諜戰敘事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如《野火春風鬥古城》(1958)、《未結束的戰鬥》(1963)等,便屬於紅色諜戰敘事作品。此類作品敘事多帶有明顯的歷史事件的程式化傾向,構建了一種經典的情節模式。這既給當時的讀者帶來了強烈的審美快感與閱讀期待,對後人的諜戰創作了也有著深刻的影響。紅色諜戰敘事雖偏於程式化,但其仍然為當代諜戰創作在情節、主題、人物塑造上預留比較充足的藝術空間。麥家從紅色諜戰敘事中汲取了大量的藝術經驗和精神資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敘事風格
紅色諜戰作品為了突出我方情報鬥爭的艱辛與諜戰人員的英勇,往往設置跌宕起伏的情節。如,《戰鬥在敵人心臟裡》中,曲折的情節表現為:叛徒出賣、對罷工領導的追捕,還有國民黨敗退以後留下的潛伏計劃等。紅色諜戰小說還有令人驚悚的心理體驗。如,《野火春風鬥古城》中,楊曉冬在試圖策反吳贊東時劍拔弩張,楊曉冬命懸一線而最終卻能化險為夷等。可以說,這也是諜戰敘事的經典元素,在麥家的小說中自然也不乏這一風格。
從整體而言,如在《風語》中,故事猶如神秘棋局,作者讓林容容的命運在這棋局中排兵布陣,丟卒保車,殺聲震天,演繹人類最悽慘酷烈的悲情故事。從細節而言,如在《刀尖》中,林嬰嬰的身份始終是個謎,而作者對一個神秘司機的身份也始終秘而不宣,讓讀者跟隨金深水數次猜測。這二者隱藏身份的方式手段也各有不同,直到金深水埋葬司機的時刻才揭曉謎底:原來司機竟然是林嬰嬰的丈夫,也是 在南京的一號人物。這樣,讀者也恍然大悟,此種情節設置造成的效果和情緒體驗是十分深刻的。類似這樣的懸念和起伏的情節在麥家的小說中隨處可見。
(二)意識形態
在紅色諜戰敘事中,由於主人公身負國家機密與安全,因此必須具備堅定的信仰和堅強的意志,有時還要展現出慷慨赴死的勇氣。如,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為了傳遞出最後兩條重要的情報,在敵人已經包圍住所的情況下,放棄逃生的機會,發完情報後對在延安的同志說了永別。其堅定的信仰和巨大的勇氣,顯示出一種崇高和神聖的意味。換言之,紅色諜戰敘事是以諜戰角度對黨的領導合法性的一種書寫,麥家當然也必須繼承這一價值觀念。例如在《暗算》中,錢之江在最後時刻,為了傳遞情報,不惜將情報刻在佛珠中吞入腹中然後自殺,以生命的代價來保護其他同志的安全。他臨終前的遺言既是情報暗語:心中有佛,也是對其忠誠的表述:而我生來死往,像一片雲彩,寧肯為太陽的升起而蹤影全無,我無怨無悔,太陽的升起很顯然指的便是革命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