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五大流派,是哪些?有什麼特色?
2023-04-01 22:22:07 1
川派盆景的藝術風格
樹樁以古拙慎重,虯曲多姿為特徵;山石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制勝,高、懸、陡、深,典型地體現了巴山蜀水的天然相貌。
由於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鵑等;山石盆景以砂片石、鐘乳石、雲母石、砂積石、龜紋石,以及新開發的種類為製造石材。
揚派樹樁盆景
要求「樁必陳舊,以久為貴;片必平坦,以功為貴」。「兩彎半」又稱「獅式」盆景,製造獅式有5個關鍵:一提根、二頓節、三拿彎、四做片、五收頂。前二者體現古雅,後三者妙在逼真。頂要大而圓,切忌尖形或羊角形,才有獅頭神韻。「疙瘩式」是揚派盆景在樹樁造型上的又一種方法,製造有必要從樹木幼小時初步,即在主幹基部打一個死結,或繞一個圓圈,成疙瘩狀,顯得共同特別,可分為「單疙瘩」、「雙疙瘩」和「多疙瘩」。楊派的山石盆景以平遠式為主,蘊涵著「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江南情致。揚派樹樁盆景的常用樹種有: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山石盆景除用本地出產的斧劈石外,還使用外省的沙積石、蘆管石、英德石等。
蘇派樹樁盆景
蘇派樹樁盆景分為規則(即川派之規則)、天然兩大類。傳統的規則類的首要方法叫「六臺三託一頂」,將樹幹蟠成6個彎,在每個彎的部位留一側枝,左、右、背三個方向各3枝,紮成9個圓形枝片,左右對稱的6片即「六臺」,反面的3片即「三託」,然後在樹頂紮成一個大枝片,即「一頂」,參差風趣,層次分明。陳放時一般都兩盆對稱,意為「十全十美」,蘇派盆景的山石盆景也頗多古人畫意,賦有濃鬱的詩情,布局簡練,規則慎重,生動地再現了江南風光。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崑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有松、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
海派盆景
海派盆景形形色色,不受任何程式束縛,但在布局上非常著重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製造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天然界古樹的形狀和樹種的特性,順水推舟,隨類賦彩,按照國畫理論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備。雖然也同一切北派相同,考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光數量較多,沒有固定標準,而且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疏密相間,聚散安閒,以蒸蒸日上為首要方針。因此,在技法上另闢蹊徑,扎剪側重,不必棕絲而用金屬絲環繞枝幹進行彎曲造型,然後細修細剪,以堅持優美形狀:剛柔相濟,流通天然。
現在海派山石盆景有兩大類型:其一是用硬質山石體現近景,盆內奇峰陡峭,林木蔥蘢;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軟質石材,詳盡雕刻出山紋石理,種上小樹(小草),以體現平遠、深遠的意境。不過,這兩種類型的山石盆景,就其總的風格而言,都比較寬廣。
就總的藝術風格言,可以概括為8個字:雄壯蒼勁,流通天然。
嶺南派
嶺南派風格創始人之一的孔泰初,從19歲起就致力於盆景藝術工作,創始「蓄枝截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樹木的第一節枝(即主幹上的側枝)長到所需求的粗度時,進行強度剪截;一起選留視點、方位合適的第二節枝(或芽),待第二節枝蓄養到所需求的粗度時,又加剪截,以下第三節、第四節……都按此法進行。一般每一節枝上留兩個左右的小枝(或芽)一長一短,經多年修剪後,枝幹的份額勻稱,曲折有力,其枝託「上翹如鹿角,下垂如雞爪」,古拙入畫,有躍枝、飄枝、攤枝之分,每一枝託的第二、三、四層的枝爪,要求逐漸減細,分部均勻。枝託(適當於北派的枝盤、雲片、枝片)是嶺南派造型的根柢技法,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山石盆景雖非嶺南派所長,但也有適當的成果,首要體現南國山明秀美的天然風光,不乏危巖奇峰,高峽深谷,富於嶺南畫風。常用石材有英德石、砂積石、蘆管石、浮石、海母石(珊瑚石)、鐘乳石等。
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首要有:九裡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黃楊、羅漢松、五針松、杜鵑、水桅子、梅、銀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