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歸途影片概況(萬裡歸途豐富了)
2023-06-10 12:24:51 5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金躍
正在熱映的《萬裡歸途》,不但以上映21天收穫13.5億元的票房佳績,成為了今年國慶檔的佼佼者,作為一部以「文官撤僑」為題材的電影,影片還塑造了張譯飾演的宗大偉這個角色,給「新主流電影」貢獻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銀幕形象。
最近十年發展起來的「新主流電影」,最大的特點是兼顧了藝術性和商業性,其代表作品如《戰狼》《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長津湖》等。《萬裡歸途》把背景放在了硝煙瀰漫的努米亞共和國,全片通過對宗大偉這個角色的塑造,給觀眾帶來了一次酣暢淋漓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的洗禮。
宗大偉這個典型人物的獨特性表現在哪裡呢?
首先,宗大偉身上的普通人特徵更加明顯。這也體現了主創們的用心之處,他們深入挖掘了宗大偉作為普通人的一面,在看似猶豫恐懼的背後,著重刻畫了他在職業精神和作為一個普通丈夫之間的心理糾結,讓這個人物的性格更加立體鮮明。比如參加行動是宗大偉內心深處的渴望,但回家陪妻子待產,也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當張子賢飾演的同事章寧被流彈打死後,宗大偉臨危受命,接下了這次行動。在某種程度上說,他是被「卷」進來的。
其次,影片拍出了宗大偉內心深處的複雜性。影片對於宗大偉性格的主要塑造,來自於撤僑期間他跟王俊凱飾演的25歲外交新人成朗之間的爭吵。在成朗看來,把具體的撤僑計劃清清楚楚地告訴那些同胞們,可以讓行動更加有效。但宗大偉卻認為,非常時期,面對前途未明的「目標」,還是不要告訴為好。事實證明了宗大偉的決定是正確的。這個矛盾,貫穿影片的大部分,一方面刻畫了宗大偉深謀遠慮的一面;另一方面,在成朗的身上,他也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樣子」,他內心的英雄主義情結重新被點燃。宗大偉的英雄形象是逐漸建立起來的。同時,影片也不諱言他在玩「輪盤賭」時內心的掙扎和猶豫,恰恰是這種「怕死」的表現,才符合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心理。
其三,影片從宗大偉的身上,折射出一種全新的大國自信。此前公映的「新主流電影」中的大部分主角都是戰場上的英雄,他們通常都有著視死如歸的意志和敢於戰鬥、善於戰鬥的技能,比如《長津湖》中「穿插七連」的全體戰士們等。我們可以從這類英雄們身上,看到以前主旋律電影塑造的英雄身影。不過從人物塑造的角度來看,他們離我們普通人還是有一段距離。但宗大偉不同,他就是我們普通人中的一員,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卻做出了讓人難以想像的壯舉。比如片中當叛軍準備槍殺同胞時,手無寸鐵的他喊出了「如果你殺了我們,中國政府會讓你們血債血償的。」這份堅定和從容,一下子鎮住了對方。這種精神和信仰上的壓倒性自信,完全可以同《戰狼》和《紅海行動》中戰無不勝的勇士們媲美。
最後,通過對宗大偉的塑造,也傳遞出了一份跨越種族的人道主義光芒。宗大偉第一次跟叛軍首領穆夫塔玩「輪盤賭」,就是想救出當地的一名司機。遺憾的是,司機最後時刻開槍自殺了。不過通過這件事,體現了中國外交官跟司機之間的友情和信任,這在以前的電影中前所未有。
這些年來,「新主流電影」既給觀眾貢獻了冷鋒、「蛟龍小分隊」、「穿插七連」這樣的戰場英雄形象,也刻畫了像《中國醫生》中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競宇、《中國機長》中的機長劉長健這樣在平凡崗位上臨危受命的「平凡英雄」形象。但唯有《萬裡歸途》中的宗大偉,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卻不曾拿起槍,而是用一種「文官」的方式戰勝了全副武裝的異國軍人,將一百多名同胞安全撤回國內。這是另一種「戰場」上的勝利,也在銀幕上給觀眾樹立了強大自信的大國風範。
宗大偉的成功,很好地契合了「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創作要求,也體現電影人在「立意、立情、立心上下功夫」的實踐追求。相信在中國電影人的努力下,未來會出現更多像宗大偉這樣性格更加立體豐富的銀幕英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