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稻香村跟三禾稻香村哪個好(買哪家稻香村呢)
2023-06-21 02:58:04 1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和旅遊城市,每年來做客的各地遊客不計其數,很多遊客都希望帶回家一些真正的「北京味道」。可是北京本地小吃大多難以攜帶和長期保存(真空包裝的烤鴨不論品牌,都是糊弄人的,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唯有果脯和糕點例外。果脯現在沒什麼人問津了,糕點卻因老少皆宜、上得廳堂而一直被大家喜愛。
三禾牌商標
要說到北京糕點的代表,那自然是赫赫有名的「三禾牌」稻香村糕點。可是很多朋友卻發現,明明在商業區、旅遊區或者大商場裡購買的糕點,卻經常被當地人提醒買錯了,而且在外包裝上除了「稻香村」三個字以外,也確實看不到有北京的字樣和特點,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如今市場上,除去那些蒙人的山寨貨不談,真正合法存在的「稻香村」共有三家,分別是蘇州稻香村、北京稻香村和保定稻香村。
蘇州稻香村商標
保定稻香村商標
其中存在多年恩怨糾纏的,就是蘇州稻香村和北京三禾稻香村了。
論歷史的話,蘇州稻香村才是「稻香村」的創建者,這點毋庸置疑,北京稻香村其實也承認自己的歷史沒有蘇稻悠久。
蘇州稻香村最早於1773年創建於蘇州,當時是乾隆38年,據說乾隆下江南就品嘗到了蘇稻的點心,非常喜歡,賜予了一塊葫蘆匾額,要求地方官將蘇稻設為貢品,並且將蘇稻點納入滿漢全席的茶點之列。
蘇州稻香村民國時期的廣告
蘇州稻香村民國時期的廣告
經歷多年戰亂和歷史更迭,蘇州稻香村都在持續經營,招牌也未更換。直到1956年,蘇州稻香村實行公私合營,1958年更名為平江區糖果糕點廠(蘇州糕點廠前身),到1962年該廠獨立,恢復成前店後廠的生產模式。在「文革」期間,還曾更名為「紅太陽」品牌,再次調整併入蘇州糕點廠。等到1978年3月,蘇州糕點廠重新掛起「稻香村」匾額,正式更名為「蘇州稻香村食品廠」。
蘇州稻香村在發展的歷史上,培養出很多技藝高超的糕點傳人,隨著歷史的洪流,逐漸分布到全國很多地區自立門戶。
在1895年(光緒21年),稻香村技藝傳人金陵人郭玉生攜弟子來到北京,在前門觀音寺開店,掛出了「稻香村南貨店」的字號,自此,稻香村正式落戶於北京,魯迅先生也是這家稻香村的常客。
稻香村南貨店
稻香村南貨店老廣告
但是北京稻香村正因為身處在北京這個歷史變革的風口浪尖上,曾多次被迫停業,直到1984年國家為支持傳統小吃,由北京稻香村第五代傳人劉振英先生領導復產,北京稻香村終於再次成立。
但是要說到「稻香村」這個商標在新中國首次被註冊,居然是由名不見經傳的保定稻香村註冊的!
保定稻香村
保定稻香村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17年,創始人曹洪波曾經是北京稻香村前門觀音寺店的學徒。保定稻香村也在歷史的波瀾中經歷了各種起起伏伏,終於在1982年恢復稻香村品牌並復產。那時的保定稻香村毫不猶豫的搶先註冊了「稻香村」品牌。
蘇州稻香村於2004年和保定稻香村達成合作,共享「稻香村」使用權。
其實北京稻香村也曾經和蘇州稻香村籤訂過共享商標的協議,但是北京稻香村日後通過和蘇州稻香村註冊類別的差異化,也註冊到了「稻香村」商標,而且為自己單獨註冊了「三禾」商標,並在2015年再次將「北京稻香村」字樣拿下。這段時間裡,北稻和蘇稻之間的商標爭奪戰打得天昏地暗,當然也讓很多消費者徹底蒙圈了。
北京三禾稻香村字樣
在上面,我只用了最簡單的描文字,說明了一下「稻香村」的歷史和商標歸屬,實際情況比這個要複雜得多。但可以說,蘇州稻香村確實為稻香村鼻祖,北京稻香村其次,保定稻香村最年輕,但是它們事實上均為合法存在的稻香村傳人。
不過對於糕點行業比較熟悉的朋友應該能注意到,蘇州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主打的糕點其實是有明顯差異的。蘇州稻香村的招牌點心多為南方風味,北京稻香村則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北方口味。對於消費者來說,肯定會挑選自己喜好的味道,其實誰持有什麼商標,則不一定那麼重要。相比之下,保定稻香村的口碑卻非常一般,儘管招牌響亮,但是產品說服力不強。我們在河北的一些親友,在過年前都會強烈要求我們帶回去很多北京稻香村的點心,對保定稻香村卻毫不考慮。
蘇州稻香村糕點
北京稻香村禮盒
這樣一來其實就很明了了,來北京旅遊的朋友既然要選擇北京特產,那自然還是要選購帶有「三禾」商標的北京稻香村點心。雖然北京也有不少蘇州稻香村和保定稻香村的店面,但是他們卻並不代表當地風味呀。
三禾牌北京稻香村門店
當然,我個人認為,商標再怎麼樣,也就是一個外在的名頭,技法和風味的傳承才是靈魂。如果大家去蘇杭旅遊,當然可以選擇蘇州稻香村的糕點作為饋贈佳禮,它代表著南派糕點的水準。那時如果在當地買其他稻香村的產品,是不是也怪怪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