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節的風俗有哪些(中國的新年都有哪些習俗活動)
2023-10-10 02:24:01 1
中國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忙年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間稱為「小年」,從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了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在清朝之前,民間傳統的小年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民間百姓相效仿,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老傳統,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中國春節的風俗有哪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中國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忙年
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間稱為「小年」,從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了。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在清朝之前,民間傳統的小年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民間百姓相效仿,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老傳統。
掃塵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是年前除舊布新習俗之一。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闢邪除災、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祈求與願望。
祭灶神
農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後要把灶臺刷乾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等。祭灶這一民俗活動可追溯到先秦時期,但在最開始的時候祭灶的日子並不是在小年日。鄭玄注《禮記·記法》說:「(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傳說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除夕,這幾天都是灶神回宮的日子。除夕當天,則要重新請灶神下降,百姓都會先貼上灶王爺的神像然後再開始準備除夕的年夜飯。據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地方習俗:江蘇蘇州鄉賢宋朝詩人範成大有《祭灶詞》傳世,生動描寫了宋時蘇州人家送灶的習俗,其詩曰:「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少留戀,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爭鬥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據老蘇州人回憶,送灶最重要的除了「糖元寶」外,還有另外一些供品,如灶神紙馬、灶簾、灶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