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開學第一課》有感作文500字
2024-12-28 02:26:09
2016年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為「先輩的旗幟」,為的是憶苦思甜,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下面是小編為您推薦的作文:
【2016觀《開學第一課》有感作文一】
1934年10月的一個夜晚,一支隊伍渡過了秋水寒澈的於都河,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戰略大轉移。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兩年後,紅色大軍匯聚在西北黃土高原,匯聚在抗日救亡的最前線。
他們的遠徵,從此有了一個讓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名字:長徵。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在嘉蔭縣第一小學的崔峻燁看來,長徵精神就是一個個感人的長徵故事的集合。
崔峻燁說,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豐碑》裡的一位軍需處處長,將自己身上的棉衣讓給了一位戰士,自己卻凍死在寒冷的雪山上,他的無私之愛化作雪山之上巍峨的豐碑。
長徵精神是革命必勝的力量,是衝破黑暗走向光明的偉大夢想。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親歷過紅軍長徵的國家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曾如此評價長徵:長徵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
「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裡,縱橫十一個省。」
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1935年,毛澤東在總結長徵勝利經驗時說,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
?1936年6月,美國著名記者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成為第一個採訪紅區的西方記者。1937年10月,《紅星照耀中國》由倫敦戈蘭茨公司第一次出版便引起轟動,兩個月內再版4次。
斯諾用一位記者的筆觸同樣寫道,你可以把整個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史看成是一個盛大的巡迴宣傳演出,這很可能是紅軍最有永久價值的貢獻。千百萬年輕的農民聽到了他們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福音,紅軍真誠迫切的目標始終是要震撼並喚起億萬人民,召喚起他們為「人民當家作主」而鬥爭,為正義、平等、自由、有尊嚴的生活而鬥爭。
這種理想,這種信仰,不僅伴隨紅軍走過萬水千山,而且也如星火燎原,鍛造了一個青春作伴的人民共和國。
1980年,鄧小平同志在一次幹部會議上說,「可以回顧一下我們走過的道路。中國革命,沒有共產黨,能夠成功嗎?不可能的。」「只有我們的黨才能夠經得住十年的血腥恐怖,百萬大軍的『圍剿』,二萬五千裡長徵。」
江澤民同志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長徵精神概括起來,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長徵精神的本質,就是讓勞苦大眾擺脫剝削和壓迫,求生存獲解放。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表示,在新長徵的徵途上,我們一定要把長徵精神作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在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進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不懈地發揚光大,把長徵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2016觀《開學第一課》有感作文二】
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從北京直飛固原,驅車70多公裡到將臺堡,向紅軍長徵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並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
在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習近平說,長徵永遠在路上。這次專程來這裡,就是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徵路。與剛剛建黨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如出一轍,習總書記再次強調,要不忘初心,繼續走好新的長徵路,這既是對革命先烈的緬懷,更是對歷史使命的擔當。
長徵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是一次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偉大遠徵,它改變了中國的命運,開闢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它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創造了一種全人類都為之景仰和欽佩的精神!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可以這樣說,沒有長徵的勝利就沒有共產黨,沒有長徵的勝利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長徵的勝利就沒有人民的幸福生活,沒有長徵的勝利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
今天,站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徵程上,雖然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目標,也更有能力、有信心實現這個歷史目標。但應該看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顯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非輕而易舉就會來到,更不會一蹴而就就能實現,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是其應有之義。無疑,與80年前的長徵相比,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仍然是今天一次新的長徵。
革命精神是最好的營養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薄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紅軍在長徵中表現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歌頌和學習,但更是我們進行今天新的長徵必須汲取的精神財富和動力源泉。
革命理想高於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徵精神的內涵,也是我們奪取新的長徵勝利的利器。於全黨而言,就是要不忘初心,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徵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有了這樣的精神,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就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能夠繼續在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2016觀《開學第一課》有感作文三】
今天我看了以先輩的旗幟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節目,節目邀請了老紅軍及後人講述長徵故事,那是一段中國人應該永遠銘記的歷史。
彈指一揮間,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已經有80周年了。時光如流水,當年一臉稚氣的紅軍小戰士,現在大多是飽經歲月滄桑的白髮老翁了。一切的一切,都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物似人非了。然而今天,當我們追憶那段紅色的歷史,重走那段紅色的歷程時,仍舊會熱血沸騰,感慨萬千。
隨著老紅軍的講述,我仿佛又又回到了那段讓人永遠難以忘懷的歷史,眼前出現了一支鬥志激昂的隊伍——紅軍。這是1935年的6月,正是南方最熱的時候。可我們英勇的紅軍戰士們卻要翻越長徵路上的第一座雪山——大金山。紅軍中有許多是南方籍的戰士,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從來沒有看見過雪山,更別說去翻越它了。但困難嚇不到我們堅強的紅軍戰士,摔到了,爬起來繼續走;沒有糧食,就吃草根,甚至吃皮帶。為了黨,為了革命事業,為了廣大的勞苦大眾能過上好日子,有許多紅軍戰士永遠留在了雪山上,他們獻出了自己最絢麗的青春、最寶貴的生命。
二萬五千裡長徵中,感人的事跡數也數不清,說也說不完。我們英勇的紅軍戰士總是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記得一個名叫鄧仕俊的紅軍戰士,在戰鬥中負了傷,不幸又得了傷寒病,實在是走不動了。面對茫茫大草地,他痛苦地流下了眼淚。師長楊朝禮同志得知後,決定留下4個戰友照顧他。鄧仕俊在戰友們的悉心照料下終於趕上了大部隊,但是照顧他的4個戰友卻到下了3個。革命勝利後,鄧仕俊同志以「生命」為題寫下了這段感人的回憶。在回憶中他深深地懷念那些為了革命事業而獻出寶貴生命的戰友。鄧仕俊同志深情地說:「想到這兒,我就越發感到我的生命不是屬於自己的。」
看完節目,我陷入了無限的沉思中。與那些堅強的紅軍叔叔相比,我覺得自己與他們相差得太遠太遠了。記得上次體育課時,體育老師說今天女同學800米測驗。體育老師的話還沒說完,我就嚇得喊爹叫媽,800米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我長這麼大,爸爸媽媽還從來沒讓我幹過一件重活,從沒叫我走過一次遠路,叫我跑800米不是存心為難我嗎?好話說了一大堆,可體育老師楞是沒有心軟,硬叫我跑完那可惡的800米。跑完之後,我只覺得兩腿發軟,兩眼直冒金星,害得我回家大哭了一場,連鄰家的小妹妹都笑我真沒用。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真是太沒用了,與紅軍叔叔相比真是太軟弱了。二萬五千裡長徵紅軍叔叔是在上有飛敵機轟炸,下有敵兵追擊的情況下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可我呢卻被這小小的800米打垮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一位偉人曾經說過:「頑強的毅力可以徵服世界任何一座高峰。」紅軍戰士就是這樣徵服40多座高山險峰,先後跨越近百條江河的吧!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是建設祖國未來的生力軍,我們同樣需要紅軍叔叔的頑強拼搏精神。
我想,我以後不會這樣了,我要向紅軍叔叔學習,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堅忍不拔的毅力;學習他們先人後己、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學習他們為了革命事業而勇於獻身的無私奉獻精神。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去傳承並弘揚紅軍的長徵精神,並把長徵精神發揚廣大,讓它代代相傳,萬古不朽,讓長徵精神永放光彩。
【2016觀《開學第一課》有感作文四】
十年前,著名作家王樹增創作了"中國革命史系列"之《長徵》。
有人問他:"寫這本書,有人買嗎?"
事實上,《長徵》暢銷國內,供不應求。"讀者不是愛我,而是愛我們這個民族。"王樹增動情地說。
我們為什麼懷念長徵?
因為,長徵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傳播理想的遠徵。千千萬萬紅軍戰士,一路浴血奮戰,傳播著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喚醒著中國民眾,給予了他們世代從未有過的嚮往和希望。
長徵,是走向一個嶄新中國的裡程碑。那群義無反顧、前赴後繼的紅色身影,也是建設嶄新中國的徵途上最美的影像。
懷念長徵,意味著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英雄。懷念長徵,我們以此告訴世界――將永遠守望歷史的星空。
在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由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關工委、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棲霞區文明辦、區教育局、區關工委、東方衛報共同承辦了南京萬名中小學生"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大型系列活動。
本次"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大型系列活動包括了"重走長徵路"、h5網絡傳遞星火、紀念長徵勝利主題班會評選以及"我心中的長徵"主題徵文等內容。
其中,h5網絡傳遞星火已有近11萬名"長徵使者"參與;6月27日,棲霞實小的200多名小學生高舉紅旗,在十月軍校實踐基地進行了2.5公裡"長徵之路"縮微景觀的體驗;而"我心中的長徵"主題徵文活動也反響強烈、投稿踴躍,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收到徵文稿件數百篇。
自今日起,本報將擇優刊登"我心中的長徵"主題徵文稿件,願廣大讀者與小作者們一道,傳承長徵精神,共築中國夢。
【2016觀《開學第一課》有感作文五】
今天晚上,我按照老師的要求觀看了中央一臺的《開學第一課》節目,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關於長徵的兩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
一個故事,是一位老紅軍爺爺,講他在長徵的經歷。為了保存設備物資,老爺爺的上級楊政委讓他帶著馬先走,自己留下,楊政委後來就犧牲了。老紅軍爺爺一直沒法忘記楊政委,這麼多年來,在堅持不懈的尋找楊政委的子女,主持人最後總結說:只要有信念,就能一直堅持走下去。這句話,我牢牢的記在了腦子裡。
另一個故事,是賀龍將軍的女兒講述的。她還沒有滿月,就跟著父母參加了長徵,隨父母過雪山草地。她說,那時候,只要聽到她哭,大家就都很高興,因為說明她還活著。聽到這裡,我和媽媽都很心酸。媽媽說,長徵路上非常艱苦,那時候出生的嬰兒,不是因為條件太差死了,就是送給附近的老鄉,最後都找不到了。我一開始還不明白,問媽媽:「為什麼不能讓奶奶管?」媽媽說,那是在戰爭時期,紅軍是邊打仗邊過草地的,怎麼可能有人專門帶孩子呢。哪裡能像我們現在,有這麼幸福的生活。
我這才明白,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像楊政委、老紅軍這樣的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聽到他們的故事我很感動,我希望自己能夠堅定信念,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不辜負革命先輩們的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