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步高:香港\"魔警\"的罪惡人生 製造多起槍擊案震驚世界
2023-04-02 06:37:30 1
徐步高,前香港警務處警員,1993年加入警隊,曾經是警察訓練學校裡面以優異的射擊技術聞名,並獲得過多次的榮譽,先後四次專職與晉升不成功後,做出一系列怪異的行為,其中包括了製造三宗槍擊案致死事件,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徐步高的故事。
徐步高個人簡介:
徐步高,前香港警務處警員,1993年加入警隊,2006年3月17日在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與柯士甸道交界行人隧道中被軍裝巡邏小隊警員曾國恆擊斃,其後調查證實他涉嫌參與2001年發生的梁成恩遇襲案及麗城花園恒生銀行劫案,尖沙咀案,被香港傳媒予以「魔警」的綽號。2007年2月26日,死因裁判法庭將上述三宗開槍引致死亡案件的死因聆訊合併審理,4月25日裁定徐步高非法殺害警員梁成恩、曾國恆及巴基斯坦籍銀行警衛Khan Zafar Iqbal,並令警員冼家強受傷,他本人則是被合法射殺。
徐步高槍擊案的經過:
2001年3月13日中午12時,梨木樹警署接到電話,一名自稱姓陳的男子投訴受到梨木樹邨松樹樓15樓一單位的電視聲所騷擾,並留下手機號碼。電自行車巡警到場發現並無噪音問題,回電未能接觸投訴人後離開。翌日中午12時,荃灣警署報案室一個供內部使用、沒有錄音裝置的電話,接到一名自稱姓曾的男子投訴石圍角邨的音響噪音;由於石圍角邨不屬荃灣警區,值班警員遂轉告投訴人致電梨木樹警署。中午12時05分,梨木樹警署接獲一名曾姓男子的電話,投訴石圍角邨「石桃樓A座552室」有音響噪音。值日室警員按當值表,通知與梁成恩同屬梨木樹警區巡邏小隊第3隊的警員陳子坤前往。
當日早上,梁成恩因為處理一宗襲擊案而留在梨木樹警署替一名女證人錄取口供,並沒有出外巡邏,並且與陳子坤調換了午膳時段。梁成恩在警署用過午膳,準備到石圍角邨為襲擊案錄取另一份口供,聽到同僚被召喚,就主動透過無線電通話器回應報案室:「是否有任務?」報案室警員重複了指示,當時身在警車的梁成恩決定接手,讓拍檔陳子坤可以原車回到警署午膳。10分鐘後,警車到達石圍角邨石翠樓巴士站,梁成恩與陳子坤有短暫的交談後,單獨上樓處理噪音投訴。12時20分,梁成恩抵達石桃樓,但未有發現,於是以手機回復報案室:「已到石桃樓552室,但聽不到有聲音,不如給報案人的手提電話派,我直接聯絡他。」值班女警於是根據資料告知梁成恩該投訴人電話號碼。其後,梁成恩受到襲擊。
案發現場遺留大片血跡,梁成恩在近黃色防煙門被兇徙襲擊,他的警帽則跌在552室門外。12時30分,警方收到居民報案,在石桃樓B座發現一名警員躺臥在血泊中,其後又接到居民聽到槍聲的報案。控制中心調派附近巡邏的警員前往支援及召救護員到場。陳子坤在警署槍房門口退還裝備時收到有關訊息,即時取回佩槍及子彈等裝備,自行乘搭的士趕赴現場。最先抵達現場的警員,發現梁成恩身中多槍,躺臥在五樓552室旁梯間的防煙門前,背部留下一片血泊,警帽及手提電話散落一地,並發現佩槍(編號為RHKP-7215)和快速上彈器(含6發子彈)失蹤,於是通知上級增援。由於不能排除兇徒仍在附近,大批警員著上避彈衣及頭盔,配備雷明登霰彈槍、MP5衝鋒鎗封鎖現場,所有離開大廈的住客,警員都以槍口對準,喝令轉身及舉手緩步走出,並逐一搜身檢查。當時到場的陳子坤由於沒有配備避彈衣,因此被指揮官拒絕準許上樓。穿上防彈衣的救護員由多名持槍警員掩護下再次登樓重返現場。
當日12時38分,梨木樹分區第3巡邏小隊主管林蔭民督察抵達現場,發現身中五槍的梁成恩面部朝天,「左眼凹陷,面色蒼白,沒有呼吸」。梁成恩其後被往送荃灣仁濟醫院搶救,下午1時41分證實死亡。當日下午2時,警方破門進入遭投訴噪音的552室單位,證實空無一人,其後再破門搜查五個無人應門單位。警方追查該投訴電話,證實由手機打出,並無正式登記機主。由於嘈音投訴證實虛報,而且警員槍袋有特別的防搶槍裝置,因此警方認為兇徒是存心布局犯罪行兇,並可能是熟悉警方內部運作者所為。
銀行劫案:
2001年12月5日中午12時10分31秒,一名身穿鮮紅色長袖上衣、黑色便服長褲、戴白色手套及墨綠色飛虎隊頭套、左手持點38左輪手槍的賊人,衝入荃灣麗城花園麗城廣場6號地鋪的恒生銀行行劫。當時巴基斯坦籍護衛KhanZafarIqbal立刻舉槍與匪徒對峙,並以廣東話對匪徒說:「做咩事?唔好亂黎!」(幹什麼?不要亂來!)匪徒步步進逼,向護衛大喝兩聲:「放低槍!」(把槍放下!)但護衛沒反應,賊人遂向他身上開了兩槍。匪徒其後攀上櫃檯的玻璃屏風,此時巴籍護衛KhanZafarIqbal雖中槍,但仍企圖還擊,站直身子,舉起霰彈槍瞄準賊人。賊人見狀,就從窗口躍下,快速去到護衛身後,將他按在地上,瞄準其後頸近距離再開一槍,Khan最終不支倒地。
此時,分行經理區麗晶按動連接總行保安部的警鐘,並壓低聲線報警,但由於聲線太弱,999報案中心人員未有清楚聽到內容。匪徒從4號窗攀過玻璃屏風,見到區拿著電話筒,即對她說:「咪鬱,有炸彈!唔準聽電話,踎低!」(別動,有炸彈!不準聽電話,蹲下!)匪徒最先由4號櫃檯的抽屜取出現金,然後發現5、6號櫃沒有放置現金,再搜7號及3號櫃檯,迅速掠去49萬2880港元及1091美元[,匪徒於12時11分49秒離開銀行,全程僅1分18秒。其後匪徒進入麗城廣場,經商場後門逃往麗城花園第6、7座平臺,然後沿行人天橋往海安路方向逃去無蹤。
尖沙咀案:
2006年3月16日晚上11點,隸屬尖沙咀分區巡邏小隊第一隊警員冼家強,與一星期前由九龍城警區調職的警員曾國恆,在尖沙咀警署接受15分鐘工作訓示後,乘坐警車抵達尖沙咀天星碼頭開始巡邏,當日他們的巡邏路線是「第19咇」,由天星碼頭出發,沿廣東道北行,經海洋中心、新港中心、彩星中心及中港城至柯士甸道的交界,再經行人隧道(即案發地點),右轉往麗澤中學折返。兩人途中曾於海防道附近截停及盤問一名男子,其後證實無可疑並放行。
3月17日凌晨1時12分,兩人走到柯士甸道行人隧道,並在隧道中央的警員籤簿處籤到,當時情況平靜,亦沒有發現其他人。兩人在隧道內向港景峰方向前進,走在前頭的冼家強正準備沿隧道樓梯拾級而上時,突然看到梯間左邊靠牆位置,有一名神情非常可疑、古怪的男子站在高一級,該名男子戴著款式古舊的啡色膠框眼鏡,黑色假髮,雙手放在腰間,當冼家強想截停盤問該名男子之際,該男子突然從腰間拔槍,並向他開火。冼家強腦海空白3至5秒後意識到自己中槍,並拔槍指向該男子,但對方試圖用右手捉著冼家強持槍的雙手,冼隨即開了一槍,並與該男子進行糾纏。接著見到對方的手槍從左手跌下,冼再開第2槍「卻沒有聲響」,故再開第3槍。兩人糾纏期間,雙方互相拉扯,該男子曾試圖屈曲冼家強的雙手,令槍管指向冼,冼發力還擊將槍管指向對方。然後,冼聽到一輪槍聲,並且感到該男子身體開始乏力,隨即用力將他按在地上,兩人雙雙倒地。冼家強負傷倒地之後,右手緊握警槍指向該名男子,左手按動無線電通話器通知總部,直到聽到增援警員到場才鬆開緊握的佩槍。在槍戰發生後,中槍倒地的曾國恆曾經以低沉聲音要求一名正準備進入隧道的途人替他報警,當時該名途人面露惶恐,收起使用中的手提電話,立刻攀過鐵欄越過廣東道,朝尖沙咀方向不顧而去。
警察指揮及控制中心在凌晨1時14分12秒,首先接到曾國恆按動通訊器的緊急掣,2秒後收到冼家強按動緊急掣,並嘗試與兩人聯絡,但沒人回應,只有背景雜聲。1時14分22秒,冼兩次通知中心:「廣東道行人隧道,開槍」;1時14分55秒,冼再向中心報告:「廣東道行人隧道OpenFire,救命呀!」;1時15分07秒,冼向控制中心報告自己中槍。控制中心在1時15分派遣衝鋒隊到場支援,1時15分20秒,警長黃志強最先趕到現場,發現曾國恆、冼家強和可疑男子倒臥在隧道內。當時冼家強左手還執住俯伏在他身旁的疑人衣領,並向黃求救。另一名趕到現場的警長林鎮雄則替疑人扣上手銬,並翻開他的身體檢查,發現他右胸壓著一支已生鏽、槍嘴有血漬,而且以黃色膠紙包裹槍柄的手槍。
死因研訊:
死因裁判法庭於2007年2月26日起合併審理涉及徐步高的三宗開槍引致四人死亡案件的死因聆訊,聆訊共進行36天,由陳碧橋擔任死因裁判官。警方的死因調查報告交代三案的調查結果、徐步高的個人背景及財務狀況等。聆訊一共傳召116位證人作供,呈堂證物達258件(未呈堂證物達1073件)。陳碧橋在聆訊尾聲引導陪審團,總結案情及提出以下重點:荃灣石圍角邨搶槍殺警案-現場染血口罩上發現的DNA跟徐步高的吻合;荃灣麗城花園恒生銀行劫殺案—雖然來自銀川的證人表示曾贈予紅色大會衣服給徐步高,但是否就是案中匪徒所穿的紅衣,最終由陪審員決定;戴上頭套的匪徒是「兜風耳」,警方其後替徐的屍體戴上頭套,也發現徐步高有此特徵,但徐是否就是匪徒須由陪審員決定;尖沙咀警員槍殺案—數名證人對梁成恩失槍所在位置有出入。
梁成恩、KhanZafarIqbal及曾國恆的死因需在「毫無合理疑點下」接納證據並作出裁決;而徐步高的死因,只需符合「相對可能性」的標準,即是說「較為合理」的推論,已可接納。陪審員應該先就四人之死因作是否「合法」或「非法」被殺作為考慮,如答案是肯定的,則不需考慮「存疑裁決」。2007年4月25日,陪審團在毫無合理疑點的嚴格標準下一致裁定,徐步高是非法殺害梁成恩、巴籍護衛KhanZafarIqbal及曾國恆的兇手,而徐步高則被裁定被合法殺死,原因是他先開槍射擊正在執勤的冼家強及曾國恆,後被曾國恆開槍還擊。
徐步高槍擊案的影響:
在尖沙咀警員槍擊案發生後,傳媒就事件進行連續幾個星期的大篇報導,傳媒很快將矛頭指向兇嫌徐步高身上,幾份銷量大報冠以「魔鬼警察」、「狂魔」、「魔警」等標籤,對徐進行媒體審判,為求銷量更不惜刊登一些有待求證的新聞資料,後來都被警方否認。亞洲電視更拒絕徐妻的要求,在2006年3月25日晚上7時35分播出節目《徐步高事件實錄》,該節目剪輯了徐生前與妻子參加的電視遊戲節目《百萬富翁》的片段。廣播事務管理局其後共接獲602宗投訴,指亞視播放該節目的做法不顧徐家感受、令人不安、不宜於合家歡時段播出、影響警方調查構成不公,以及節目對徐步高造成人身攻擊等。
媒體普遍認為死因聆訊釐清事實真相,但聆訊同時帶來一些令外界不解的疑問,如有證人的供詞有明顯的隱瞞、專家證人對於徐的犯罪動機僅能以心理狀況作合理推測、環境證據無法完全確認徐是單獨犯罪等。有媒體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語言學者喬姆斯基於1988年提出「製造共識」理論作分析,認為部分媒體現象符合該理論的若干假設。香港靈異事件作家陳雲海則在其網上電視節目《談談靈說說怪》就死因聆訊提出他自稱是「絕對主觀」及「個人意見」的幾點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