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旅遊景點大全最近,即便世界與我為敵
2023-04-01 20:57:12 1
中國青銅器博物院
中國青銅器博物院(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坐落寶雞風景俊美的中華石鼓園內。她西鄰古拙挺立的石鼓閣,東接彎曲明澈的茵香河,南依巍巍秦嶺,北望滔滔渭水。博物院外形運用了高臺門闋,青銅厚土的建築語言,氣勢恢弘,厚重威嚴,標誌著寶雞在中華古代文明開展過程中的尊崇位置。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於2010年9月28日對外開放,建築面積3.48萬平方米,是現在全國最大的以保藏、研討和展現青銅文明為主的博物院,現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一詞出自這兒。
中華石鼓園
中華石鼓園坐落在被康有為稱為「中華榜首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寶雞市石鼓山上。東臨茵香河,南靠秦嶺主峰雞峰山,西望市區,北瞰渭河。是融「遺址維護、青銅器展覽、石鼓文明展現、園林參觀、考古研討和休閒文娛」為一體的文明生態公園。石鼓園內新建的石鼓閣,為仿秦漢建築風格,閣高56.9米,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外五內九的層級設置,喻示著周秦文明在中華文明中的尊崇位置。
寶雞風俗博物館
寶雞風俗博物館於2012年12月開館,佔地面積11671.7㎡,建築面積8179.91㎡,陳設展現面積共3661平方米。整個展館使用現有的陳設空間,濃縮大量的風俗事象,使用現代化的展陳方法,將「寶雞風俗陳設」分為「西府人生」和「寶雞風氣」兩個部分。館址在寶雞人民公園前面。寶雞的民間工藝品種類多,散布廣,源遠流長,被稱為「真正的我國民間藝術」和「樸素而奧秘的民間藝術」。風俗風俗博物館通過展現寶雞地方特色濃鬱的木版年畫、剪紙、刺繡,草編工藝品、皮影社火臉譜等體現寶雞地區的風俗風情。
寶雞植物園
寶雞植物園坐落渭濱區姜譚路北側。前身為寶雞市苗圃,始建於1979年,1985年更名為寶雞植物園,是集科研、科普、遊憩觀賞和綠化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園林單位。單位細長2.81公裡,最寬處500米,總佔地面積1054畝。規劃分為展覽區、管理區、試驗苗圃、日子福利區,其間展覽區佔地600餘畝。國內培育各種花卉苗木110科250屬700餘種 ,70餘萬株,現已將63科111屬328種苗木定植於展覽區。初步建成"十園三地一區",即牡丹園、月季園、竹園、碧桃園、丁香園、木蘭園、 海棠園。櫻花園 石榴園、絢秋園;銀杏疏林草地、白皮松疏林草地、棕櫚疏林草地;秦嶺野生植物引種馴化區。並配套建築了建築小區,遊園環境已形成。
金臺觀
金臺觀坐落我國寶雞市金臺區北坡森林公園半坡處,創建於元朝末年,為明代道士張三丰修道處。觀分中院和東、西偏院三部分,首要道教奇蹟與建築有山門、玉皇閣、呂祖殿、聖母殿、張爺殿、三清殿、慈航殿、八卦亭、聖母洞、三豐洞、藥王洞、向陽洞等,多依山就勢而建。登臨觀中,遠望秦嶺疊嶂,環列如屏,翠色慾滴,俯視渭水縈迴若帶,市區高樓林立,山色秀美,萬千現象,一目了然。
古漁公園
古漁公園坐落寶雞市渭濱區南郊、秦嶺北麓、陳倉古道西側歸隱山,上有歸隱寺,南臨大散關,周屬漁國封地,故名古漁公園。有傳說太上老君等群仙下凡喝酒的落煙臺,建有攬勝亭、散關閣、望月亭等,真山真水,坐落秦嶺清姜河畔。
鳳翔東湖
古代鳳翔是全國神州之一,雍州,東湖與西湖齊名。東湖,坐落鳳翔縣城東南隅,古稱「飲鳳池」。相傳周文王元年,瑞鳳飛鳴過雍,在此飲水而得名。蘇軾有詩云:「聞音周道興,翠鳳棲孤嵐,飛鳴飲此水,照影弄毿毿。」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著名文學家蘇軾任鳳翔府籤書判官,嘉佑七年(1062),於政務之暇,倡議官民疏浚擴池,引城西北鳳凰泉流注入,種蓮植柳,建亭修橋,築樓成閣,作遊之所,因飲鳳池距府城東門只要二三十步遠,遂改名東湖,延用至今。東湖距今已有940餘年,歷代均有修葺,現佔地約20公頃,其間水面12公頃,有古建築30多處。蘇軾在修鳳翔東湖20年後,又在杭州建築了西湖,兩湖南北遙望,因此東湖與西湖被稱為「姊妹湖」。
鳳翔靈山雍州古鎮
靈山在鳳翔縣城西30裡之靈鷲山,古名九頂蓮花山,以先秦穆公狩獵於此遇見靈鷲鳥而始名,簡稱靈山。陲秦川西端,綿吳嶽之東嶺,南瞻終南之秀峰,顧千山伏兔。野水赴壑,巖石陡峭,傍馮家山水庫於左,依絲綢之路於後,處鳳翔、寶雞、千陽三縣之交。
在靈山腳下,古鎮由雍州風俗文明街、諸子百家街、禮佛街和雍州老街四個街區組成。通過山地臺階式規劃,結合秦漢建築風格建設,錯落散布,一起合作區域內大型前史典故文明景象、巖畫、浮雕等,讓遊客在了解我國風俗文明、各民族特色的一起,深刻感悟前史,體會我國古代百家爭鳴的文明底蘊。
鳳翔周家大院
明末清初陝西西府榜首大財東是鳳翔周家。周家名宅坐落鳳翔縣城文昌巷內,始建於明代,距今300多年。今日我們一起走進鳳翔周家大院,走進西府寶雞的故事裡,去品嘗西府的別樣風情。周家大院坐北朝南,有三座相連的四合宅院,磚木結構,是北方典型的民宅古建,經維護性補葺,煥然一新。周家大院的東院是民居陳設,後院是出產工具陳設,西院是西府風俗陳設,各個功用展廳均有矽膠仿真人,不管肌膚還是神態都繪聲繪色,生動的再現了舊時西府大戶人家及西府民眾的出產日子風貌。
岐山鳳鳴湖
岐山縣鳳鳴湖生態文明公園坐落岐山縣城南衡水河岐蔡公路兩邊,規劃總面積600畝,分為2區5園10景點,是一處集生態、參觀、休閒、健身文明風俗體會為一體綜合性公益場所。
岐山白雀寺
白雀寺坐落寶雞市岐山縣東北12.5公裡,今蒲村鄉西崛山南麓,北依鳳凰山,四周被古柏盤繞,遠當作三角形柏樹群。首要建築有達摩頂,藏經閣,大雄寶殿,鐘鼓樓,千手千眼觀音殿,彌勒佛殿。
眉縣扶眉戰爭留念館
扶眉戰爭留念館坐落陝西省眉縣常興鎮,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橫穿而過,交通非常便利,是為留念在全國解放戰爭中西北戰場上最大的一次戰爭——扶眉戰爭而壯烈犧牲的3000多名解放軍指戰員建築的一處烈士陵園,是陝西省榜首批重點烈士留念建築物維護單位,是陝西省委、寶雞市委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是共青團陝西省委、陝西省教育廳、陝西省少工委命名的紅領巾實踐教育基地。
眉縣千畝荷塘園
千畝荷塘坐落眉縣金渠鎮河底村,地處渭河南岸霸渭關中文明示範區中心地帶,南依河堤快速幹道,北靠渭河;中心區總面積 30萬平方米,其間荷塘水域22.7萬平方米,廣場、停車場、棧道涼亭面積 5萬平方米,是融荷塘參觀和休閒體會為一體的水鄉文明生態區。
現在,共新建、改造荷塘72座,栽植荷花、水生植物20多種、22.7萬平方米,栽植荷花、水生植物20多種,建成步道長廊、觀荷塔、荷香亭等,千畝荷塘荷花開放的美景招引了不少遊人觀賞。
扶風七星河
扶風七星河國家溼地集河流溼地、庫塘溼地、沼地溼地特徵於一體,是典型的渭北黃土臺塬河流溼地。園區佔地1780畝,連綿4公裡,重點打造了金色梯田、杉竹疊影、碧草蘆飛、果紅滿隴、杏棠煙雨等26個景象節點,形成步移景異,四季有景的現象。
溼地公園現有種子植物74科225屬302種,其我國家二級維護植物野大豆1種;有陸生脊椎動物5綱24目54科157種,其間魚類3目6科19種,兩棲爬行類4目6科13種,鳥類12目34科105種,水禽64種,哺乳類5目9科20種。國家二級維護動物有白琵鷺、鴛鴦、灰鶴等;省級維護動物有蒼鷺、白鷺、池鷺、豆雁、班頭雁、綠頭鴨、班嘴鴨、赤麻鴨、翹鼻麻鴨、赤嘴潛鴨、班頭秋沙鴨、彩鷸等。
扶風賢山寺
賢山寺坐落陝西寶雞扶風縣午井鎮,處於西安和寶雞中心,北靠法門寺南望太白山,東鄰絳帳下接常興,俯渭水東流,觀隴海鐵路西寶高速馳過,寺始於隋唐,建於北宋淳化五年,北宋大儒張載在此讀書講學,故名賢山,「賢山晚照」為古關中名景。
鳳縣鳳凰湖
鳳凰湖景區坐落鳳縣縣城雙石鋪中心地帶,上有休憩觀景渠道、主題雕塑、休閒酒吧,下有鳳凰湖水上遊樂中心和亞洲榜首高噴。景區內3600米的親水景象長廊,100萬平方米的星光瀑布,50萬平方米的水景視聽盛宴,186米高音樂噴泉,萬人薩朗隆重舞會,融組成璀璨絢爛、如夢如幻的鳳凰湖夜景。每到夜幕降臨,在4100盞太陽能星星燈的映襯下,漿聲燈影裡的嘉陵江音樂曼妙、遊人如織,展現著我國最美小城鳳縣的無限精彩。
太白縣翠磯山
翠磯山道文明主題公園坐落太白縣城西北角500米,具有以城市為依託進行景區開發的顯著地理區位優勢,是太白縣城開展「十」子骨架的西部構成區。縣城南北縱向開展帶動區域依託大秦嶺與太白縣城,以道教理念精髓「和」文明為內在,以「太白有道、金星和瑞」為主題思想,著力塑造「太白金星雕塑」、「太和祥林」等品牌形象。
公園佔地900多畝,現在,已建成公園盤山公路及路旁邊排水渠、生態停車場及綠化、上山臺階、涼亭等。2010年投建成太白金星雕塑、翠磯山山體及停車場綠化、亮化、環山路途的綠化、停車場休閒廣場等隸屬設施。現在太白金星、藏經閣、聚仙樓、五行亭及環山路途等已根本建成。
千陽燕伋望魯臺
在寶雞市西北約40公裡的千陽縣,有一個名噪一時的前史奇蹟,它便是燕伋望魯臺,又稱中華尊師榜首臺。它小巧玲瓏,前史文明厚重,令人品嘗到2400多年前燕伋尊師重教的中華傳統美德。燕伋望魯臺為孔子七十二賢之一燕伋在家鄉教學期間,因思師心切,每日以衣襟撩土墊足,築臺望魯而成,被後人稱為「中華尊師榜首臺」。「燕伋尊師文明大典」是享譽全國的文明旅行品牌。
隴縣西武當
西武當(牛心山)坐落陝西隴縣城南八渡鎮,面積12平方公裡,海拔1714m,清代時稱「西武當」,這兒山勢挺立峻秀,山中終日霧氣蒼茫,主峰雲煙旋繞,氣象萬千。牛心山自然景象獨特,風景秀美,風景誘人,植物種類俱全,晴天藍空繞白雲,雨後新鮮映彩虹。
麟遊西海宛
隋唐時期,一到盛夏季節,皇帝、皇后、妃子們都到,麟遊西海苑泛舟湖上休閒避暑,西海苑坐落縣城西部,首要包括西海苑綠化工程,西海湖水上遊樂工程、鳳凰山廣場及隋唐前史文明走廊工程四部分,佔地面積約15萬㎡,是麟遊打造的大型前史文明性的主題公園。穿行園中,綠樹成蔭,百花爭豔,百鳥爭鳴,空氣新鮮,給人們新鮮怡人,賞心悅目之感,實屬修身養性,體會文明,健身遊憩之佳所。